社論|中國應持續完善證券市場治理,推進資本市場國際化
美國特朗普政府在8月6日發布一項提案,規定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必須遵守美國審計要求,否則這些公司將被迫退市。已經在紐約證券交易所和納斯達克股票交易所上市的中國公司,必須在2022年之前遵守這一規定,否則退市。新提案將要求中國審計師必須與美國審計監管機構共享其工作底稿。
這不是中概股面臨的突發風險。今年5月20日,美國參議院就通過了《國外公司問責法案》。法案規定,任何一家外國公司連續三年未能遵守美國上市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的審計要求,將禁止該公司的證券在美國證券交易所上市。此前,白宮計劃取消美國和中國審計機構在2013年簽署的備忘錄,該備忘錄允許中概股可以在不經審計的情況下在美股上市。
在最近幾年,特朗普政府對中國企業的威脅從高科技領域蔓延到金融以及互聯網。對于相關中國企業的打壓早就令中概股感到風險逼近。過去幾年,中概股出現了私有化以及回歸H股、A股上市的現象。比如奇虎360以及中星微、展訊、瀾起科技、珠海炬力等中國芯片企業紛紛從美國退市。
中概股主要是在中國經營業務而在美國上市的公司,其大規模出現發生在2000年后。由于互聯網產業興起,境外風險投資為這些新興企業的創立提供了融資,但中國資本市場過高的門檻并沒有為其提供退出的渠道和市場。因此,這些企業紛紛到IPO門檻更低的美國資本市場上市。
截至2020年7月28日,245家在美上市中概股中,165家選擇納斯達克上市,5家在美國證券交易所,75家選擇紐約證券交易所。與20年前相比,現在中國可以為初創企業提供IPO機會,資本市場也能夠接收任何中概股的回歸。2018年4月,香港聯交所進行了改革,允許三類公司在港上市,一類是沒有收益的生物科技公司,一類是同股不同權的公司,一類是以大中華為重心的(海外)發行人(第二次上市)。此外,上海證券交易所去年也設立科創板,積極為初創科技企業上市融資提供平臺。
美國在科技、互聯網、金融等領域的一系列動作,或許無意中制造了一個分水嶺:一個不再具有活力的美國,以及一個更具活力的中國。
首先,在金融領域,中國資本充裕并且資本市場提供了多種上市融資的渠道,美國市場不再是最優選擇。因此,對中國公司融資沒有影響。但是,此舉會讓美國資本市場失去對各國企業海外投資、上市等金融行為的吸引力,因為美國的規則存在高度不確定性,從法治化轉向政治化的傾向越來越嚴重。此外,美國競爭力最強的投行等金融服務業也會面臨損失。
其次,目前正是中國科技創新活躍期,大量具有活力的私人公司涌現。胡潤研究院最新發布的2020全球獨角獸排行榜顯示,全球有586家獨角獸企業上榜,美國以233家獨角獸企業的數量位居全球第一,中國以227家位居全球第二。此前,中國很多獨角獸公司是赴美上市,現在,這些公司赴美上市受阻,這意味著美國資本市場會失去一大部分來自中國的具有活力和潛力的上市公司。事實上,美國資本市場與科技領域早已被五大公司所壟斷而逐漸喪失創新活力。
因此,對于美國針對中概股的新要求,會促使中國科技創新浪潮與構建具有活力的資本市場之間的融合,實現雙贏的目標。原本中國資本市場就需要中概股回歸以及留住獨角獸在本地上市,現在這一進程正好在加速。
當然,包括香港在內的中國市場需要加強市場監管,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堅持法治化與市場化,完善證券市場治理,最終實現資本市場的國際化,以開放、透明的姿態,吸引更多本土以及其他國家的企業上市。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