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廠也"共享"?山東紡織業將共享工廠技術設備
從今年開始,規模小、分布散、技術裝備落后、生產方式陳舊的傳統印染工廠在山東省將逐步被集約化、標準化的綠色印染共享工廠所取代。記者今天從山東省經信委了解到,山東啟動構建印染行業“1+7”區域性共享工廠體系,力爭用五年時間形成72萬噸左右的年印染能力,基本補齊山東印染產能缺口。
紡織服裝是山東省傳統支柱產業,而印染是這一產業鏈承上啟下的關鍵環節。不過,因傳統印染技術耗能高、耗水多、污染重,我省印染行業多年來“量”的擴大和“質”的提升進展緩慢,截至2017年,在紡織服裝產業主營業務收入中占比僅2.7%。受此影響,山東省每年54.4%的紗線、54.7%的坯布因無法在省內印染只能作為低附加值的基礎原材料輸出省外。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每年我省還要從省外采購大量面輔料來滿足服裝、家紡等終端產業需求。
“1+7”區域性共享工廠體系,以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獲得者——山東省康平納集團的“筒子紗數字化自動染色成套技術與裝備”為依托,在全省建設1個智能綠色印染云平臺,布局7個分布式智能綠色印染共享工廠。其中,1個云平臺即依托康平納建設集智能綠色印染技術協同創新、創意設計、訂制交易、遠程運維、標準化制定、人力資源培訓等功能為一體的智能云平臺,未來將實現全省印染生產能力與需求在線調配。7個分布式智能綠色印染共享工廠分別建在泰安、淄博、棗莊、濰坊、濱州、聊城、新泰等服裝紡織行業集中地區,面向輻射區內的紡織服裝企業提供智能化、綠色化印染加工服務,逐步置換傳統印染工廠。
山東省經信委規劃和技術改造處處長王茂慶透露,去年12月,山東省經信委、山東省財政廳等部門聯合支持的泰安康平納年產能2萬噸的智能綠色印染示范工廠已投產。實際運行顯示,相較傳統印染,智能綠色印染工廠印染每噸紗線可節約用工80%、用水70%、用電45%、蒸汽58%,減少污水排放68%,經濟、社會效益十分顯著,產業化應用被證明可行。初步計劃,淄博、棗莊、濰坊、濱州、聊城等5個地區,分別建設年印染能力10萬噸的共享工廠;新泰建設年印染能力20萬噸的共享工廠。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