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的供應鏈:沙雅縣棉花全產業鏈初具雛形
八月驕陽下是一望無際的棉田,綠油油的葉片中,點綴著朵朵“小花”。這一大片2400畝棉田屬于沙雅縣古勒巴格鎮庫木托喀依村吉豐農業服務專業合作社。“花鈴期需要足夠的水。”該合作社成員趙坤勇蹲下身,抓起一把泥土。濕潤的泥土被捏成團,松開手之后,并沒有散開。
這片棉田是采用了節水滴灌技術的高標準農田。和之前相比,現在棉田用水減少了一半左右,畝產卻幾乎翻番。“用水量少了,就能保證澆水次數,在關鍵期多澆水,畝產就提高了。”沙雅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木沙·卡司木說。
“少食多餐”解決了棉花種植用水難題,讓品質優、產量高的沙雅棉花更具競爭力,也讓沙雅打造棉花全產業鏈的步伐更加輕快。
8月3日,沙雅縣德民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社員艾合買提·熱西提在查看沙雅縣紅旗鎮喀什托格拉克村一處高效節水棉田。石榴云/新疆日報記者 鄒懿攝
沙雅是新疆棉花種植大縣,今年種植棉花186.8萬畝。近年來,該縣積極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大力發展棉花產業,打造集種植、生產和精深加工于一體的棉花全產業鏈。目前,全縣已有棉花加工企業33家、紡織服裝企業(合作社)150余家、棉籽加工企業3家。
“我來沙雅10年了,見證了棉花全產業鏈發展的過程。”高鳳琴說。她現在是新疆守信種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沙雅守信棉紡織有限責任公司、沙雅金松實業服裝有限責任公司3家公司的負責人。從棉花制種到種植,從紡紗到織布再到制衣,隨著當地棉花產業持續延鏈補鏈強鏈拓鏈,她在沙雅的事業越做越大——2012年成立制種公司、2013年建軋花廠、2018年建紡織廠,現在,投資1.5億元的織布廠已建成,目標是做家紡產品、服裝等,完成從一粒棉種到一件衣服的產業鏈閉環。
高鳳琴的創業經歷是沙雅縣棉花全產業鏈發展的一個縮影。目前,該縣紡織服裝企業(合作社)涉及棉紗生產、織布、服裝、地毯、刺繡等,紡紗規模164萬錠,已投產101萬錠,紡紗年消耗皮棉15萬噸以上;在建織機9784臺,已投產1414臺。11家規模以上紡織服裝企業今年上半年生產紡紗5.09萬噸、坯布2617萬米,實現工業總產值18.7億元,工業增加值2.76億元,同比增長51.5%。今年該縣將實施利華紡織、嘉惠紡織等12個產業鏈項目,總投資9.54億元。
棉花產業延鏈補鏈拓鏈強鏈工作仍在不斷深入。今年,沙雅縣針對棉花秸稈,將引進上海康拜環保設備有限公司棉秸稈制高性能生態人造板建設項目,總投資達13億元,此外,沙雅縣山水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年產20萬噸植物纖維建設項目的總投資也達2.5億元;針對棉油深加工,將引進阿克蘇嘉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0萬噸油酸建設項目,總投資1.2億元。
目前,沙雅縣近50%的棉花已就地轉化為紡織產品,規模化經營、標準化生產、機械化作業,棉花全產業鏈發展模式已初步形成。
(來源:兵團廣播電視臺)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