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反思中國品牌身份 雅瑩為何成國內高端服飾翹楚?
雅瑩高端服飾
中國創新能力近來再次成為話題焦點。如今,國產服飾品牌也在學習模仿西方模式之后開始反思,中國時尚的創新能力從何而來。
國內服飾行業正不斷涌現當代品牌,例如主打“酷女孩”的 MO&CO.,專攻千禧一代的太平鳥和 DAZZLE 等,這些品牌已經開始獲得不俗的商業表現。而除了這些潮酷風格,本土女裝擁有一個無法忽視的消費群體,那些擁有較高經濟實力和文化認知、追求精致生活方式的現代女性,而能為她們提供服務的高端本土女裝品牌,寥寥無幾。
此外,不少本土品牌在經歷過單純模仿西方品牌模式的階段過后,也開始重新反思作為中國品牌的身份認同。 缺乏文化共鳴支撐的服飾起初能夠贏得消費者的注意力,但是長此以往,空洞的品牌故事越來越無法打動日漸挑剔的消費者,更無法贏得消費者心智。
早前亦有分析指出,國內品牌年輕化常常會走進流于形式的誤區,卻忽略了最關鍵的一點,即消費者對于品牌的需求不僅僅是商品的需求,還有情感共鳴的需求。
隨著中國崛起和民族自信全面復蘇,不少品牌將目光放回到中國原生的東方文化上,試圖從本土文化中尋找更多的文化共鳴。
有服飾行業觀察者表示,當前中國市場不少品牌大量模仿西方模式但無法超越該模式,已經進入瓶頸期,因而將回歸本土文化。尤其是在民族自信上揚的大背景下,東方美學將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把中國文化融入品牌精神也成為大勢所趨。
相較于如今市面上許多其他品牌升級得比較成功的品牌,雅瑩集團旗下EP 雅瑩的獨特性在于, 它用現代化的設計語言表現了東方美學,以滿足精英女性的需求。 從品牌根源上講, EP 雅瑩誕生于東方文化表征最為突出的江南地區,帶有強烈的東方美學基因。
4 月 18 日, EP 雅瑩 2018 秋冬系列在上海 1862 時尚藝術中心發布。延續了以往從東方文化汲取秀場靈感的傳統,此次發布以“瀅洄”為主題,再次營造了一個完整的美學語境。據品牌介紹,“瀅”意為清澈之水,天地萬物本源,以此為靈生發美妙萬千;“洄”為水回旋而流,有生命輪轉之意,于時空回溯歸本,求索未來。 EP 雅瑩設計師在秀后采訪中介紹,每一季品牌都在自然中尋找靈感,然后與人文風物進行結合。

不過從產品上看, EP 雅瑩并沒有大量直接采用東方美學的表征和符號,而是更多將中國文化滲透進每一季的主題上,保持連續性并更多地把握了中國文化的特征與內涵。


圖為 EP 雅瑩 2018 秋冬系列
品牌新一季構建的語境是“藍色星球最后一片凈土”的雪域高原,分四個篇章用服飾語言構建了一個藍色天穹下,晝夜晨昏交替輪轉的自然環境。這無疑為品牌帶來了更多的層次感。每一季富有深意的系列主題為品牌不斷夯實精神基礎。會講故事也因此成為 EP 雅瑩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從設計上看,新一季更多反映在產品細節和系列的整體環境上,打破了人們對東方文化與服飾之間關系的刻板印象,并不是提及東方文化就是用旗袍等元素這樣的粗暴連接。



值得注意的是, EP 雅瑩在對年輕化和東方文化的態度上與其他品牌呈現不同的面貌。首先, EP 雅瑩并沒有一味強調“年輕化”而是“當代性”,這也意味著品牌不會拋棄一直擁簇品牌的高端精英女性消費者,以迎合年輕消費者。
其次,東方文化在一段時間內常常被貼上過時的標簽,很多品牌在升級的過程中因此舍棄了這一美學元素,但 EP 雅瑩是為數不多仍然堅持這一立身之本,并且努力探索東方美學新可能性的品牌。相較于模仿西方模式,對東方美學做出創新實際上是一條更難的路。
有觀點認為,對年輕化的批評性吸收以及對東方文化的取用意味著集團的保守策略。事實上卻相反, EP 雅瑩對品牌定位非常清晰,根據品牌官方介紹, EP 雅瑩的時尚靈感源于自然與人文的交融,植根中國傳統文化,以國際化的視野探索當代東方優雅美學,在藝術、創意、工藝等方面不斷探究與積淀,成就獨一無二的品牌價值。
同時,品牌還通過籌劃刺繡等手工工坊、啟用年輕藝術家、將緙絲這種稀有珍貴的手工藝運用進產品、從中國人文自然中汲取設計創意靈感等舉措為消費者提供更多新鮮感。
不難看出, EP 雅瑩將重點放在視覺呈現、情感滲透與產品上。針對更加偏愛視覺沖擊力的年輕消費群體, EP 首先調整的是品牌的廣告大片。以往 EP 雅瑩的廣告大片以棚拍為主,模特身穿當季主打款式,傳遞的信息簡單直接,關注的重點在于服飾本身。但是熱愛全球旅行的新一代年輕消費者對品牌的追求已經不僅是衣服本身,生活方式與穿著場景也變成了重要的考量因素。
在模特的選擇上, EP 雅瑩從大片到發布會都一貫采用東方模特,比如杜鵑、秦舒培、陳碧舸、新生代的賀聰、趙佳麗、 cici 項、薛冬琪等,而非花重金邀請外國模特以獲取噱頭。事實上,只有東方模特與其展示的服飾相互配合才真正展示了品牌自洽的審美標準,這同樣是文化自信的一種表現。


除了通過自身的美學創造, EP 雅瑩還借助藝術家對品牌內涵進行拓展。從 2013 年起, EP 雅瑩便開始與不同藝術類型的本土藝術家開展合作, 在各個層面與藝術聯結。
另外,品牌還與攝影師陳漫、尹超、張悅、孫郡、梅遠貴、李奇等一批中國攝影師合作,請他們表達自己眼中的東方潮流,無疑為 EP 雅瑩帶來了更多詮釋角度,同時對于陳漫這樣的 IP 人物而言,他們的作品還為品牌帶來了更多的曝光度。
從商業方面來看, EP 雅瑩也在定價上保持獨特性。與很多打上年輕化標簽的品牌不同, EP 雅瑩堅持了輕奢的高端定位,在產品定價方面保持穩定, 避免了年輕化所導致的產品低質泛濫,穩固了消費者對品牌的忠誠度。
早前時尚頭條網報道人均GDP 3000美元具有拐點意義,“全民富二代”時代正引發中高端消費爆發。 娛樂休閑、健身健康和服飾美妝將是收入增加后主要增加的消費品種類,服飾美妝占比18%位列第三。
值得關注的是,服裝消費現在最為注重款式和品質,反映消費者的心理正在從基礎消費向價值消費、個性消費轉型升級。隨著中產階層人群擴張, 80-90 后成為消費主力,拉動了中高端消費的爆發,日常化需求打開增量市場。
中高端消費者往往更難滿足,這也需要服飾品牌更多地關注自己的品牌獨特性,而不是過分關注行業競爭者。 EP 雅瑩目前獲得的獨特性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一如既往地堅持了東方美學和品牌定位。



圖為 EP 雅瑩 2018 秋冬系列
事實上,盡管 EP 雅瑩并沒有刻意進行年輕化改革,但是當品牌內涵不斷豐富起來時,更多年輕人自然而然被品牌所吸引,主動開始靠近品牌。根據新榜統計, 2017 EP 雅瑩公眾號的傳播力超過 91%的公眾號,2017 累積閱讀數 266 萬,并有數篇 10 萬量級的內容,微博也擁有將近18 萬的粉絲數。
EP 雅瑩的品牌升級過程在當前急躁的市場顯得比較溫和,甚至較為“另類”。但是這或許意味著決策更多來自于深思熟慮而非盲目改革。
如今的國內服飾市場已經出現了太多由于激進改革面臨兩難局面的品牌,而深耕品牌自身文化反而成為稀有。人們開始意識到,照搬西方模式可以打造現代化的表象,卻很難快速補上國內品牌多年來欠缺的文化功課。伴隨著東方美學回潮,本土商業品牌正在捕捉到中國精英女性對自我身份認同的需求。
但是相較于技術和資本支持,國內服飾品牌更為欠缺的仍然是對自身獨特性的堅持。市場繁榮的假象下,越來越多的從業者開始看到,一個好的服飾品牌需要堅實的文化積淀。
創新能力的提升沒有捷徑。 畢竟,行業往往是過去,故事才是未來,品牌的一切應該以消費者為中心,因為沒有哪個消費者愿意花在一成不變的的商品上。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