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杉分拆“杉杉品牌”在港上市 鄭永剛欲把雞肋利益最大化
“請稱呼我為金融家。”60歲的鄭永剛曾多次在公開場合直言不諱的表露。
這位杉杉控股的董事局主席當然有他的底氣。不僅因為早年作為創始人股東發起的寧波銀行目前已是擁有近千億市值的上市公司,剛剛過去的2017財年其凈利潤高達93.3億元;也不是考慮到他還是浦發銀行和徽商銀行(03698)的財務投資者,以及一度持有26%股權的君康人壽;僅僅三年前溢價四成以13億元入主的艾迪西最終借殼申通快遞一役,就令市場刮目相看。
有關“殼王”的名聲,因此不脛而走。
不過現在,鄭永剛的注意力并不在別人家的標的上。他需要集中精神處置一塊自家業務的上市事宜。
這,更是他起家之所在。
自2017年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后,30年前靠服裝成衣業崛起的杉杉股份日前正式公布招股說明書,希望分拆旗下服裝業務并以“杉杉品牌”的名義在港上市。
這是一次籌劃已久的行動。早在2016年,杉杉股份即有意剝離鄭永剛口中這塊“最有感情的業務”轉赴海外資本市場。據悉,鄭氏的目的是將旗下杉杉品牌服裝業務及其他相關品牌服裝業務先行資產重組,而后再把此塊業務全部裝進杉杉品牌并于H股公開發行上市。
如果杉杉品牌成功登陸港股,則鄭永剛將在該市場擁有兩家上市公司。2017年5月23日,杉杉已分拆金融租賃公司富銀融資股份(08452)登陸香港創業板,不過該公司截至5月7日收盤僅錄得4.6億港元市值。
問題是,多年來對服裝業務的疏遠,加之國內男裝行業近年來遇到的困境和競爭加劇,杉杉系在男裝行業的風光早不復存在。以西裝為例,其已從上世紀90年代37.4%的市占率高點降到2015年的2.25%。而從營收和零售網點數據來看,也早被昔日對手趕超。
在最新公布的杉杉股份2017年財報中,服裝業務板塊6.66億元的營收和4937.48萬元的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雖分別獲得27.23%和36.16%同比增長,但對標公司全年82.71億元營收和8.96億元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則只有8.05%和5.5%的權重。
雞肋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前景似乎并不太光明的杉杉服裝業務,能否讓謹慎的港股投資者心甘情愿買單,尚且是個未知數。
鄭永剛的如意算盤
1989年創辦杉杉西服品牌的鄭永剛,因挽救一家瀕臨破產的服裝企業,并助其以杉杉股份之名登陸上交所被譽為“中國服裝界的巴頓將軍”?!吧忌嘉鞣?,不要太瀟灑”的廣告語,也讓其在男裝西服領域成為長達數年的市場占有率冠軍。
1998年,即杉杉股份登陸上交所后第三年,金融危機爆發,而中國為加入WTO組織也正式開始談判。在這一背景下,鄭永剛意識到了來自國際品牌的危機。1999年3月,他開始尋找未來產業突圍方向,并最終決定收購彼時中國唯一的國家級碳素研究所,該研究所主要研究鋰電池的負極材料。
目前,新能源電池材料已經成為杉杉股份最重要的業務板塊,在鋰離子正極、負極、電解液等綜合材料方面均成為世界級供應商,進入蘋果、奔馳、松下等跨國公司的全球供應鏈。
2017年杉杉股份年報顯示,該公司全年實現營業收入82.7億元,同比增長51.07%,實現凈利潤8.96億元,同比增171.42%,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為4.41億元,同比增長72.07%。
其中,新能源業務實現74.89億元,占總營業收入的90.5%;服裝品牌運營業務為6.66億元,占公司總營業收入的8.1%;投資及類金融業務實現1.16億元,占總營業收入的比例為1.4%。
據悉,杉杉股份出品的正極材料已連續四年在品牌競爭力方面位居全國第一,而負極材料在2017年也首度登頂,電解液則上升一位至國內第四。
“不要太瀟灑”的主角,顯然換了人。
與此同時,該公司由此向下游延展的新能源汽車業務,在過往一年也實現同比476.64%強勁的營收增長,其收入已接近傳統服裝板塊。更主要的,2017年該公司取得了新能源專用車生產資質。
有攻自然有棄,對于早已退出主營業務、居于邊緣的服裝業務,鄭永剛及其團隊自2016年已開始計劃將其分拆。當年4月,杉杉股份公告稱,擬分拆旗下兩家公司赴港上市,一家為金融租賃公司富銀融資股份,另一家正是杉杉服裝。
隨后,富銀融資股份于2017年5月23日登陸香港創業板,募集資金7930萬港元。杉杉的服裝業務同一時期則進行了資源整合。
仍是在2017年5月,杉杉品牌提交了上市申請。2018年3月13日,香港聯交所官網公布了其招股說明書。
杉杉品牌上市募集資金計劃用于門店的擴張、提高供應鏈、物流及存貨管理能力及提升零售網絡管理、市場營銷及推廣等。
此前,杉杉品牌的運作主要依靠控股股東杉杉股份的持續輸血,而完成分拆獨立運作之后,其承擔的資金壓力不斷增大。招股說明書中稱,杉杉品牌自2016年開始已不再向控股股東方借款,主要以自身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以及借款為營運提供資金。截至2017年12月31日,該公司擁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1.02億元,銀行借款4.06億元,融資費用1410萬。
如按照中國證監會此前核準批復執行,杉杉品牌此次擬在港交所公開發行不超過4285.7萬股,每股面值為人民幣1元。但市場人士表示,即使募資成功,對于杉杉品牌擴張計劃所需資金仍是杯水車薪。
不過,亦有分析家指杉杉股份此舉是為更好凸顯其自身的“高科技屬性”。特別是當生產動力電池的寧德時代IPO前獲得逾1200億元估值時,鄭永剛顯然有所觸動。
“沒落”的領頭羊
杉杉目前擁有的四個品牌,包括設立之初即有的FIRS,旨在“俘虜”年輕男性于2015年成立的新建品牌SHANSHAN,以及另外兩個國際品牌MARCOAZZALI和LUBIAM。據悉,上述兩個品牌由杉杉及意大利合作伙伴Forall Confezioni及Lubiam Moda perL’Uomo合作分別于2001年及2005年推出。
目前來看,四大品牌中仍以FIRS占據最重要地位,而SHANSHAN呈后來居上態勢。2015-2017年,FIRS品牌產品銷售分別約占整體的82.3%、77.9%及62%,SHANSHAN分別約占0.3%、9.1%及29.4%。
杉杉品牌在招股說明書中稱,“鑒于兩個國際品牌產品的銷售表現日益下滑,為從戰略上重新分配資源用于發展兩大核心品牌,于2017年10月,我們找尋獨立第三方以出售。”
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庫發布的數據,2015年,中國本土男西裝市場集中度仍然較低,男西裝前十品牌市場占有率不過23%。其中雅戈爾占6.62%,杉杉占2.25%。
杉杉在招股說明書中不斷強調,“根據灼識咨詢報告,于2017年,以零售收入計,我們的FIRS品牌是中國第五大男士商務正裝品牌?!?/p>
但與同行相比,其盈利水平和營業網點數量差距明顯。截至2017年12月31日,該公司擁有1052間由分銷商、直營及加盟商經營的零售店。而同一時期,同樣以男裝經營為主的雅戈爾、中國利郎(01234)和九牧王,零售網點數均超過2500家。
在營收上,2017年杉杉品牌實現營業收入7.98億元,與2016年相比增長25.8%。但與同期其它男裝上市企業相比,明顯不在一個梯隊。該年,以男裝為主的海瀾之家營業收入實現182億元,雅戈爾服裝業務營業收入49.07億元,中國利郎營業收入達24.41億元,九牧王營業收入達25.65億元。
從盈利情況來看,杉杉品牌近三年面臨著增收不增利的局面。2015-2017年,杉杉品牌營業收入分別為5.26億元、5.92億元和7.98億元。但上述三年利潤卻不升反降,分別為0.56億元、0.34億元和0.37億元。
素以資本市場“金手指”自詡的鄭永剛,這一次還能點石成金嗎?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