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星球上,還有什么NIKE不敢說?
喜歡Nike的朋友大概已經知道了,Nike最近又引發了一場風波,惹得爭議不斷。
事情的起因也很簡單,不過是Nike為了慶祝品牌30周年而發布的一系列新廣告而已。
——①《Dreamers》用3支搞笑動畫片讓夢想成為現實——
新系列廣告片之《Dreamers》一改之間的嚴肅基調,選擇了動畫片這種輕松的呈現方式。隨著今年 NBA 新賽季的開始,短片講述了 3 位 NBA 籃球明星在小時候許下了看似不可能實現的瘋狂夢想,現實中他們現在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第一個短片中年輕的 Devin Booker 坐在理發店中,告訴其他顧客未來他會為 Phoenix Suns 效力,并且在將來美國人會擁有第一位黑人總統。顧客的笑容表明了他們曾經的不相信,不過現在 Devin Booker 是 Phoenix Suns 隊的強勢得分球員。
在第二個短片里,一群澳大利亞年輕人嘲笑 Ben Simmons 的游泳短褲(budgie smugglers),他放出以后要讓他的牛仔短褲比袋鼠還有名的豪言壯語。他在 2016 年 NBA 選秀大會中被費城 76 人選中,成為第 3 位澳大利亞籍選秀狀元。
在第三個短片中效力于 New Orleans Pelicans 的 Anthony Davis 小時候由于身高,受到了同伴的戲弄,短片里他戲劇性長到了和樹等高,除了突出了他夸張的身高,自然沒放過他標志性的一字眉。
結尾還是那句熟悉的 “It’s Only Crazy Until You Do It”。
——②《Dream Crazy》啟用NFL四分衛Colin Kaepernick,網友說NO——
可以說,這一次的 “Just Do It” 30 周年系列廣告耐克花了很多心思,隨后,Nike又發布了一支真人版的宣傳廣告??啥祭@不過它啟用了極具爭議性的前美式橄欖球聯盟(National Football League,NFL)四分衛——因在奏國歌時下跪抗議的失業球員 Colin Kaepernick(科林?凱普尼克),
并且,Colin Kaepernick 在 Twitter 上發布了耐克宣傳海報推文,配文如下圖所示:
“Believe in something. Even if it means sacrificing everything
(堅信一些東西,即使那樣會失去一切)
在短短 10 小時里這條推文吸引了 14 萬和 30 多萬個贊。
此舉遭遇NFL不滿,不僅迅速霸占各大社交網站熱門,更引得美國總統的憤怒,親自下場手撕,表示:“Nike傳遞了一個可怕的信息,一個不應該被傳遞的信息?!钡钪O圓滑之道的他也借此稱贊美國自由之精神,“你有一定的自由去做別人認為不應該做的事情”,自己會站在(Colin Kaepernick的)另一邊。
甚至,在Twitter網友還發起了一個#NikeBoycott#抵制的話題,憤怒的網友還將他們的耐克鞋放火焚燒以示抗議。Nike代言事件,暫時聚焦了美國主流媒體的焦點關注,動靜不可謂不大。
Colin Kaepernick (7) remains unsigned with the start of the NFL season days away (John G. Mabanglo/European Pressphoto Agency)
支持顛覆性的運動員在耐克歷史上并不罕見,甚至可以算是傳統。最早可追溯到公司的第一位代言人Steve Prefontaine(史蒂夫·普雷方丹),然后是喬丹被 NBA 禁穿的紅黑配色 AJ 鞋。上個月在法網公開賽中,耐克近兩年最鐘愛的代言人Serena Williams(塞雷娜·威廉姆斯) 因為在 5 月的比賽穿了支持黑人權益的“黑豹裝”,遭法網禁止其繼續穿著緊身衣褲。
大家也知道,在替代言人“懟回去”這件事兒上,Nike總是毫不客氣。之后耐克適時地發布了聲援她的廣告。
主形象正是身穿這套運動服的小威,文案簡潔直白:
“You can take the superhero out of her costume, but you can never take away her superpowers.”(你可以拿走超級英雄的戰袍,但你永遠拿不走她的超能力。)
熟悉Nike的人,對他們這次“出格”之舉大概有些見怪不怪。
說白了就是:即使不穿這套衣服,你大爺還是你大爺。
反正,得罪人的事兒也不止這一件。
——③為孩子發聲,公開懟中國式家長《Don't Call Me Precious》——
今年的兒童節前夕,Nike一條《Don't Call Me Precious》就將中國父母和孩子放到了對立面上。
Don’t call me precious
片中,Nike毫不避諱中國家長對孩子的“過度保護”和限制——“不能太累,也不能失敗”、“在你眼里,我們就是要乖乖的、聽話的、可愛的”——這些話,以及其背后所代表的中國式教育,或許你我都不陌生。
而最后那句“別叫我寶貝”,孩子的這一聲吶喊,狠狠扇在了所有父母的臉上!
總之,你能想到的所有與足球相關的榮譽和贊譽,都是屬于中國的。
你可以送我籃球
送我最新的球鞋
只要我開心 做什么你們都愿意
但到了場上
你們幫不了我
除了讓我自己拼回來
......
別叫我寶貝
這則廣告釋出后,有中國網友大呼“我臉紅得沒話可說”。
確實,在自家品牌都只敢在廣告里讓小孩喊一喊“誰說我們不能贏FIFA世界杯”時,Nike這種“吹捧”真的是“全憑他敢”。
不過話說回來,Nike當然清楚,具爭議性的廣告內容會惹毛部分消費者,但與其做個“老好人”,他們更愿意承擔一定風險,成為“個性、叛逆、有態度、有立場”的代名詞。畢竟,那些打心底里認可你品牌價值的人,才會實實在在給你帶來收益。
而且,人家Nike北美品牌副總裁Gino Fisanotti也說了,《Crazy Dream》這則廣告是針對15-17歲的年輕人。嗯,再翻譯一下,大概意思就是:
“你們這些老人家,不愛看就別看唄?!?/span>
——④Nike很敢說,才不怕撩撥大眾那根底線——
好的運動廣告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任何場景下看到都讓人想動~起~來~
在這個社交媒體活躍,極易激發群情的時代,很多品牌,特別是大型上市企業都在努力避免各種可能惹惱消費者的營銷,而Nike卻似乎很喜歡撩撥大眾那根底線。
Gary Gilmore
1988年,”JUST DO IT“!這全球最具認知度之一的廣告語誕生了,成為NIKE最經典的 Slogan。事實上,“Just Do It”的產生,本身就具爭議性。這句誕生于1988年的slogan,脫胎于謀殺犯Gary Gilmore被執行死刑前的臨終遺言“Let’s do it”。
大概是這種戲劇性開端,為Nike打下了特立獨行的基調,多年來,他們不乏啟用爭議運動員、緊跟社會議題的營銷案例,一次次對公眾的敏感神經進行試探性挑撥。
總之,就是“很敢說”。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