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次降價無果 無印良品被中國中產消費者拋棄?
從“中產標配”,到頻頻降價,無印良品一直在努力地“討好”中國消費者。
近日,無印良品中國官方微信消息稱:“2019年3月29日起,延續價格的重新審視,MUJI站在中國的角度開發出了一系列‘中國需要’的商品,為中國做出改變!”此前價格為8840元的床品,將改成中國尺寸的1.2×1.5米標準尺寸;床和床墊的長度由2米變為1.95米的尺寸。無印良品開發人員在官微中表示,“不再因為明知商品存在的不符合‘中國需要’的‘小尷尬’而留有遺憾。我們希望提升顧客的滿意度,提升了品牌‘好感度’”。
除此之外,被調整尺寸的產品的售價也有大幅下調。其中,新尺寸的床品價格降到560元,相當于降價36%。同時降價的還包括T恤,從78元降到58元;部分文具商品,吊牌價35元,折后價18元,降幅近50%。
實際上,為謀求在中國市場的發展,自2014年開始,無印良品推行“新定價”措施,而本次調整已經是無印良品在中國的第11次降價。在業內看來,“價格的重新審視”是無印良品實行商品重新定價策略的概念,以“新定價”代替“大甩賣”,顯得“委婉且得體”。
對此,不少網友對此做法表示支持,同時也有網友稱,無印良品終于“開竅”,進入中國市場這么多年才做出調整和改變實屬不易。
實際上,無印良品一次又一次的調價背后也有無奈。
根據無印良品母公司株式會社良品計畫(以下簡稱“良品計畫”)發布的2019財年財報,無印良品前三財季(2018年3月至11月)在中國市場銷售額比上年同期下降9%。
從此前降價時間與財務表現來看,在實施新定價后,無印良品的業績往往能夠出現反彈,但這項策略在2017年下半年后開始收效甚微。
此外,梳理發現,近兩年,無印良品所售商品頻繁出現質量問題。繼今年1月餅干被檢測出有疑似致癌物后,其所售的瓶裝水再次被檢測出有疑似致癌物溴酸鹽。
2017年3月15日,無印良品被央視315晚會曝光,店內一些日本食品的外包裝上都被貼上了產地為日本的中文標簽,但是當揭開中文標簽后,露出了這些產品的真實產地,疑似來自日本核污染區,名列禁止進口名單。不過,隨后,無印良品發聲明稱是誤會,并稱標簽上所標注的產地信息為本公司母公司名稱及其法定注冊地址,并非進口食品產地。
去年1月29日,據新華社報道,援引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通報的在全覆蓋排查整治“問題地圖”專項行動中查處的第一批8起典型案件中,“無印良品”商店登載“問題地圖”案赫然在其中:無印良品商店贈閱的《2017年秋冬家具目錄冊》中插附的地圖存在問題。
去年3月15日前后,有數位消費者向媒體反映,無印良品門店購買的杯子、化妝盒等物品沒有標簽、看不出產地、材質和用法,更有家中孩童咬碎了杯子被劃傷。另外,有數款無印良品在售電子產品,在中國市場是沒有開展維修服務的。
去年9月,無印良品北京某門店工作人員因拒絕配合當地工商局進行商品抽檢工作,引發輿論嘩然。并在不久后,當地工商局在官網通報了無印良品服裝質量抽檢結果,共10批次服裝不合格,涉及纖維含量、染色牢度等指標不符等問題。
不可否認,無印良品近年來還多次被消費者投訴門店商品無標簽、未標明產地、材質及用法,質量存憂,以及多款在售電子產品屢次被消費者投訴使用周期不長,且不提供售后服務,消費體驗差。
與此同時,使無印良品的市場優勢受到掣肘的還有各個生活類電商平臺和線下品牌門店的夾擊。
如今,網易嚴選、小米有品、蘇寧極物等電商平臺和名創優品、諾米家居(NOME)等線下品牌門店都欲在家居市場分一杯羹。有業內人士稱,互聯網企業通過利用電商模式改變供應鏈降低成本,實行高性價比,在互聯網渠道比無印良品的擴張更為猛烈,對無印良品的沖擊很大。
在業內看來,由于品質升級,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度在下降,降價并不一定會迎合消費者的需求,未來如何實現價格與品質的平衡才是長久之計。
來源:中國商網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