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繭成蝶 紡織服裝行業織出“中國時尚”
從黑灰藍白的單調到五顏六色的七彩,再到概念色異軍突起;從粗布衣喇叭褲到潮牌輕奢;從千篇一律的制式到世界潮流的前端;從作坊式的生產到明星代言,再到資本運作……一張張織機日益靈動,一件件成衣琳瑯滿目,一個個品牌破繭成蝶。70年間,中國服裝行業跨過刻板與保守,邁向發展與壯大。
從加工制造到品牌驅動
加工制造曾長期是服裝業的代名詞,“三來一補”政策鑄就了“晉江經驗”和“蘇南模式”的第一次輝煌,安踏與波司登的創業史便是這兩個模式的生動體現。
1991年,現任安踏體育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丁世忠的父親丁和木創辦了一家鞋廠,取名安踏,即“安心創業、踏實做人”之意。丁世忠也在這一年成為主管銷售的副總經理。
“三來一補”模式讓安踏所在的晉江市陳埭鎮成為中國鞋都,上世紀80年代中期,當地有大大小小鞋加工廠3000余家,競爭激烈,利潤微薄。如何才能出頭?品牌意識逐漸在當地企業家腦海中萌發。
高德康和波司登的成長歷程則是“蘇南模式”的具體呈現。1976年,高德康出任由11位農民組成的縫紉組的組長,經年奔波于常熟和上海之間跑服裝加工、銷售業務。隨著時間推移,業務發展,1991年他們注冊成立了集體企業——康博工藝時裝廠,即波司登前身。1992年,波司登商標注冊成功,“羽絨服第一品牌”從此步入品牌驅動的軌道。
波司登看中羽絨服這個潛力巨大的市場,源自貼牌。1984年,高德康開始為上海一家羽絨服做貼牌生產。由于加工羽絨服程序復雜,許多企業都不愿做這類生意。但高德康說,“第一次做羽絨服,我就感覺潛力巨大。”1994年,掛著波司登牌子的羽絨服正式面世。爾后數年,波司登拓展多品牌經營,成立了“雪中飛”“冰潔”“康博”等細分品牌。加之代理商渠道助力,波司登迅速成為中國羽絨服行業龍頭。2006年,全球1/3的羽絨服產自波司登。
資本助力再出發
與加工制造階段一樣,品牌拓展也有它的“天花板”。長期為晉江企業服務的前咨詢公司負責人葛星表示,請知名人士代言、到央視買廣告時段是許多品牌早期拓展的手段,到后面大家都這么做,反而凸顯不出品牌有優勢了。
2007年,對于波司登和安踏都是不尋常的一年。這一年7月,安踏體育在港交所上市。同年10月,波司登也來到港交所掛牌。
從市值來看,截至今年9月5日,波司登是311億港元、安踏則突破1700億港元。依靠資本市場,波司登更加站穩了行業龍頭地位,安踏則一舉反超李寧,成為國內運動服裝品牌的翹楚。
已經成為波司登集團董事長兼總裁的高德康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上市以后,波司登開始探索品牌引領高質量發展的轉型之路。2018年,波司登明確“聚焦主航道、聚焦主品牌”的戰略方針,全方位多渠道升級品牌形象,取得了卓越發展業績。
上市是許多鞋服行業企業再出發的助力。2007-2012年,包括鞋企在內,晉江至少有35家公司上市,除了港交所、深交所和上交所,有不少公司選擇在新加坡、韓國等國交易所上市。
葛星表示,早期品牌的拓展受阻后,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一些鞋服企業將觸角伸向了資本市場。回頭來看,上市企業踏踏實實做實事的,都取得了巨大的飛躍。
轉型升級面臨挑戰
但服裝行業也不是一帆風順。近年來,在電商渠道崛起、消費意識覺醒和信息時代發展的作用下,企業也面臨著轉型和發展的痛苦抉擇。
“特別是這兩年來,鞋服行業又經歷一輪新的洗牌。倒下的企業不乏上市企業和大企業。”葛星表示。
富貴鳥破產、百麗退市、達芙妮面臨市值難題,未來怎么走,似乎又成為擺在行業領軍者面前的新問題。
高德康表示,當前中國服裝業已進入與國際知名品牌同臺競技的時代,消費者對服裝質量、特性的認識不斷提高。未來,波司登將繼續在全球范圍內開展創新資源的整合,延續“溫暖全世界”的品牌使命,向國際先進水平看齊。
丁世忠則表示:“2019年是安踏集團的協同價值年,安踏也已經成為一家全球公司。上半年公司的業績保持高增長,得益于安踏品牌、FILA品牌及其他多品牌,堅持以消費者為核心,不斷創新的努力。下半年,集團將著力構建創新戰略和推動創新的組織及能力建設,構建新的增長引擎。”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近日公開表示,2018年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額已達到2767.3億美元,在全球占比超過35%。“中國制造”正在向“中國時尚”轉換,邁向世界設計強國的時機逐漸成熟。中國紡織服裝產業迎來了真正意義上的“戰略機遇期”。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