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棉道 · 夏至 | 最長的白晝,最久的陪伴
芳菲盡處,夏漸深。
今天是夏至,
夏,大也;至,極也。
夏至是一年中,
夜最短、晝最長的一天。
萬物在此達到繁盛的極點:
河畔草地,白鷺紛飛,
愜意牧歌,楊柳垂岸。
草叢中搖曳著各色花朵。
人們對生命的熱忱也增長到一個極致:
努力工作,用心生活,
去擁抱、去感受美好的瞬間。
夏至樂水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 唐 · 劉禹錫《竹枝詞》
盛夏的水,是炎熱中的裊裊清歡。
大家期盼“一場雨,一場涼”的降溫,
也渴望去山水之間取一瓢甘霖。
在以前沒有空調和風扇的時代,
人們還喜歡于黃昏去水邊納涼,
從水面吹來的風就像是天然的冷氣,
為人們驅除炎熱和疲憊。
夏至賞荷
若耶溪邊采蓮女,笑隔荷花共人語。
日照新妝水底明,風飄香袖空中舉。
—— 唐 · 李白《采蓮曲》
夏至正是荷花盛開之時,
荷塘成了避暑賞花的勝地。
有人沉醉在它的荷塘月色,
有人癡迷于它的夏花蝶舞。
荷葉鋪滿池塘,一塘碧荷婷婷嫵媚,
蛙聲一片,漫出陣陣清香。
怎能叫人不歡喜?
夏至佩香
雨送浮涼夏簟清,小樓腰褥怕單輕。
微風暗度香囊轉,朧月斜穿隔子明。
樺燭焰高黃耳吠,柳堤風靜紫騮聲。
頻頻聞動中門鎖,桃葉知嗔未敢迎。
—— 唐 · 元稹《友封體》
古時夏至,除了各大慶典祭祀,
民間比較流行的習俗,
是女子之間互贈扇子、脂粉等物。
《酉陽雜俎·禮異》里說:
“夏至日,進扇及粉脂囊,皆有辭。”
扇子可扇風,香囊可消除汗水的異味。
讓人的腦海中勾勒出一幅美人搖扇、
香風襲來的詩意畫面。
夏至執扇
手中白團扇,凈如秋團月。
清風任東生,嬌香承意發。
—— 南北朝 · 梁武帝蕭衍《團扇歌》
盛夏時節,
扇子不僅可以帶來習習涼意,
更是古人手中的一抹風景。
男子一般執折扇,
扇面上的詩畫無限風雅。
而女子一般拿團扇,
纖指素扇,盈盈一握,
裊裊娜娜,款步姍姍,
如書的潤澤,如衣的修飾,
襯托溫婉淑雅的氣質。
夏至嘗瓜
鉛華浮沁涼波濕。翠盤分處鸞羞澀。
座上水晶寒。天邊玉露團。
瓊珠容易碎。紅子紛紛墜。
屈指又西風。霞藤臥晚叢。
—— 明 · 《菩薩蠻 西瓜》
縱使夏至再熱,也有西瓜一緩暑氣。
文天祥有詩云:
“下咽頓除煙火氣,入齒便作冰雪聲”。
甘甜清涼的西瓜是屬于夏天的美好回憶。
在沒有冰箱的古代,
人們還會將西瓜放在水井里“冰鎮”,
據說口感和味道甚佳。
夏至食面
青青高槐葉,采掇付中廚。新面來近市,汁滓宛相俱。入鼎資過熟,加餐愁欲無。碧鮮俱照箸,香飯兼苞蘆。經齒冷于雪,勸人投此珠。
—— 唐 · 杜甫《槐葉冷淘》
面食文化在我國源遠流長,
杜甫的《槐葉冷淘》一詩
就是極言槐葉水涼面的美味。
中國民間還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說法,
江南一帶夏至吃面是重要的習俗。
此時夏至新麥已經登場,
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嘗新的意思。
今天你吃面了嗎?
今天除了是中國的夏至,
也是西方的父親節。
父親就像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太陽。
夏至與父親節的相遇,
似乎在冥冥之中寓意了
父母之愛正如夏至的陽光般永久。
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年邁的英國公一路奔波,將生孩子時遇險的女兒接回府。女兒永遠是他的掌上明珠,他永遠是女兒最堅強的后盾。▲
高爾基說:
“父愛是一部震撼心靈的巨著,
讀懂了他,你也就讀懂了人生。”
相比于母親的愛,
父愛顯得更加隱忍、更加深沉。
電視劇《清平樂》中,在婆家受氣的微柔公主連夜跑回皇宮,撲到父親的懷中,這也是他的父親宋仁宗在全劇中最動情的一幕。▲
夏至,愿一切美好如期而至!
父親節,祝每一個父親都平安健康!
天長地久有時盡,
夏日情長無絕期。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