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標準化引領服裝企業兩化融合
在全新一輪產業技術革命迸發的當下,“標準”正成為各國征戰信息化時代的利器。無論是德國提出的“工業4.0”,還是中國提出的兩化深度融合戰略。面對新一輪產業技術革新的浪潮,各國都有舉“標準”之力搶占競爭制高點的戰略意圖。服裝產業作為孕育大眾美好生活向往的民生產業,在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不斷發展的過程中,更需要標準化引領產業的變革。
“隱形冠軍”背后的力量
德國的制造業擁有這樣一群“隱形冠軍”,他們在專業領域大名鼎鼎,但卻不為普通公眾知曉;他們或只專注于小到螺絲釘一般的產品的研發,卻能創造年銷售額20億美元的驕人業績。
作為世界制造業的霸主,德國不僅擁有世界一流的生產工藝、技術工人,其“隱形冠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更是為人稱道,而成就“德國制造”稱霸全球的首要因素當屬“標準”,標準化使其不僅在全球具備了行業話語權,更為其工業智能化的發展打下了深厚根基。
在德國,消費用標準保護權益,指引生活;企業用標準取得發展,贏得競爭;政府用標準推廣先進、淘汰落后。2013年德國提出“工業4.0”的概念時,第一個領域就是標準化和參考架構,通過制定一攬子共同標準,建立起智能工廠生態鏈上各個環節的合作機制,優化生產流程,實現信息的高效切換。在標準化視野下,德國制造業者將“工業4.0”的發展路徑勾畫的尤為清晰。實際上,在“工業4.0”變革中,一旦在制造、產品、運營、流通、消費、反饋等生產及消費環節實現標準化,便具備了快速數字化的基礎,標準化正是產業實現變革的前提。
就企業自身而言,在以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為基礎的時代背景下,資源要素和生產要素整合將更為科學化,整個過程變得更加智能化、自動化、個性化。而這一過程中,各環節及各系統間的高度協同對標準體系的建立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須通過制定和執行許多的技術標準、服務標準、管理標準和安全標準來滿足。
兩化融合行動聚焦“標準化”
踐行“標準化”是首要任務。“工業4.0”是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拓展與延伸,是推動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重要載體。剝開“工業4.0”、兩化融合這些概念化的外殼,可以看到不同國家應對新一輪產業技術變革的理念和戰略布局的差異性,但其最根本的核心是一致的。我國已經提出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加快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的戰略,并在政策上進行了中長期部署和規劃。2013年,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專項行動計劃(2013~2018年)》明確了兩化深度融合的意義和戰略部署。其中,第一項行動計劃的主要目標就是制定企業兩化融合管理體系國家標準,規范企業系統推進兩化融合的通用方法,建立全國性的第三方認定服務體系,推動企業建立、實施和改進兩化融合管理體系,促使企業穩定獲取預期的信息化成效,引領企業打造和提升信息化環境下的競爭能力。
系列國家標準應運而生。標準化活動的作用在于改進產品、過程和服務的適用性,防止貿易壁壘并推動技術合作。我國政府在推進兩化融合方面,一直注重標準的支撐和抓手作用,2017年11月1日,國家標準GB/T 23002-2017《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管理體系實施指南》正式發布,與GB/T 23000-2017《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管理體系基礎和術語》、GB/T 23001-2017《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管理體系要求》等國家標準共同構成兩化融合管理體系系列標準。《實施指南》給出了企業落實兩化融合管理體系各項要求的通用指南、指導性方法和實施建議,與《基礎和術語》《要求》等標準相配套,形成了一套系統化、可操作的兩化融合管理方法論,引導企業將管理方法運用到日常運營中,確保新型能力有效打造,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
分行業、分領域標準亟待出臺。兩化融合專項行動的標準化戰略帶有明顯的“前導+研發”模式特征,即伴隨先進技術的研發,標準化同步甚至超前進行,為工業企業的發展勾勒出整體框架。隨著“兩化融合”建設的深入,業界在實踐和標準化問題上有了一定的認識,但是落實到分行業、分領域的相關標準仍是空白。因此,標準體系的完善成為“兩化融合”發展的重中之重。GB/T 23002-2017《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管理體系實施指南》的引言部分明確提出,為系統指導標準應用,可進一步研制兩化融合管理體系關鍵內容和框架、有關方法與工具標準,依據不同行業和不同領域的特色和需求制定分類標準,并給出相關參考模型。在此前提下,聚焦服裝行業發展特點,制定更為服裝企業受用的兩化融合標準不僅是企業建設、嘗試、探索兩化融合發展的重要途徑,也是我國服裝產業轉型升級、開發利用信息資源、提高產品國際競爭力的基礎條件。
舉“標準”之力促進服企兩化融合
我國服裝企業兩化融合實施大多從局部入手,對企業最需要的環節進行局部應用,局部應用成熟后再進行綜合集成應用,在局部業務應用和綜合集成應用比較成熟的基礎上,通過對企業內外部資源全面整合,與企業上下游供應鏈企業密切協同,使企業對市場需求變化做出快速動態反應,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提升企業競爭力。當前,我國一些大型服裝企業在兩化融合方面已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在引領行業踏上信息化、智能化之路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部分中小型服裝企業在推進兩化融合工作的過程中,仍面臨著一些問題,可總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企業對兩化融合認識不到位。缺少企業“一把手”的重視、信息化主管權利有限和財務主管給予的支持不夠。
二、兩化融合與企業戰略不匹配。企業的運營戰略與信息化戰略缺少對應關系,企業缺少一個動態的操作流程來保證運營戰略與信息化戰略之間持久的對應關系。
三、重技術輕管理。服裝企業在推進兩化融合過程中存在“信息悖論”,即由信息技術造成快速的、范圍廣泛的變革帶來管理上的困境。
四、重建設、輕維護和應用。重視對硬件設備的投資卻忽視軟件系統的建設與管理,將兩化融合簡單地理解為軟硬件系統的構建,而忽視了數據、信息的收集、整理與利用這一基礎性工作。
五、“信息孤島”普遍存在。企業的不同部門之間信息傳遞不暢,形成了生產、財務、人事、銷售等信息孤島,大量的信息孤島造成資源無法共享、信息資源閑置等問題。
為了助力服裝企業系統建立、實施、保持和改進兩化融合管理機制,引導企業解決兩化融合中面臨的問題。服裝行業的兩化融合標準體系宜在頂層設計指導下,深入到基礎建設、產品設計、生產制造、流程管理等各個環節,最后利用綜合集成的思想,由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形成整套的服裝企業兩化融合管理體系系列標準。
在全球產業競爭愈加激烈的時代背景下,服裝行業必須盡快找到方法加以應對,而兩化融合無疑是值得探索的方向。歸總我國服裝企業兩化融合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大多是不知道“怎么干”、“怎么干好”,制定服裝企業兩化融合管理體系系列標準的重要意義在于有效解決信息時代產業轉型升級的問題,使企業在推進兩化融合的過程中有標準可依、有方法可循,助力服裝企業通過兩化融合形成新型環境下的新型能力,包括成本控制能力、市場響應能力、質量保證能力、研發創新能力、安全保障能力、社會責任履行能力等,亦或是在信息化條件下催生的全新能力,提升服裝企業信息化應用水平,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步伐。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