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服飾品牌如何做到國際化
近年以來,本土品牌國際化進程漸入佳境,但更多的本土品牌國際化只是打開一個窗口在嘗試,在試錯;根據當下本土品牌的經營現狀,國際化進程任重而道遠,挑戰不小。
第一、本土品牌國際化是中國市場四十多年發展的必然趨勢,代表中國的品牌文化需要融入以歐美為主流的品牌時尚文化;
第二、當前中國品牌得益中國本土市場高速發展帶來的資本化助力,有更多資本實力參與國際市場競爭,但品牌競爭力普遍偏弱勢 ,歐美時尚占主流的時尚產業市場,中國本土品牌溢價不高,品牌缺乏文化底蘊,更多的是產品品牌;
第三、本土品牌參與國際化也僅僅只是兼并購二三流歐美品牌進入中國本土市場,抑或品牌IP授權,或者歐美明星代言,或者開設若干門店展示,國際化進程稍微有點初級,沒有真正融入主流消費市場;
第四、國際化之路任重而道遠,根據當下中國本土產業偏低值、低品質、低技術、低毛利的現實,品牌大多溢價不高,在本土市場也只是規模化的大眾品牌,故這二年在國際市場折騰出聲音的太平鳥、李寧、巴拉巴拉等其實依然圖謀如何進一步在國內市場消費升級中做大做強;
第五、國際化路徑不只是在歐美市場,在港澳臺資本主義市場也是一種嘗試,東南亞同樣的亞洲人群也是一種低成本擴張,隨著一帶一路到中亞或者非洲應該是更多中國大眾品牌最佳選擇;
第六、我們對國際化的理解不只是引進來或走出去,隨著中國消費市場進一步規模化,中國本土市場逐步會成為國際市場當中不可或缺重要消費市場,在國際品牌尚未大肆進入的時候,加快市場和品牌的布局,做好品牌的垂直市場深度,扎根更深,在品類細分上同樣可以做成世界品牌;
第七、品牌的國際化需要品牌的頂層設計有國際品牌世界觀,需要在品牌、產品、門店、消費者等和國際市場去接軌,不能單憑自身的理解廣告宣傳式進入國際市場,這樣的方式只是宣傳,沒有真正去領悟當地消費市場生活方式或場景;
第八、不同的國度有不同的品牌文化理解,本土品牌自身品牌DNA缺失的前提下走出去,急功近利是無法被當地市場能接受,耗費大量的人財物以及時間做所謂的國際化意義何在?恰當的、合適的、能盈利的品牌才是正道,不然浪費金錢樹立的國際化反而影響在中國的企業和品牌無法生存下去就被動了。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