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上半年鞋服新勢力:泛娛樂營銷激活國潮新視覺
鞋服產業正在經歷大規模洗牌,在高速發展的2018年,面臨著一連串的考驗:庫存高導致商業效率低、產業轉型升級與消費升級嚴重失衡、如何從廣而告之向售而悅之轉變……
那么,在消費升級的2018年,鞋服產業在新零售、新消費、新制造的環境下,如何顛覆舊思想、舊模式的障礙?且看鞋服新勢力為整個行業帶來的機會點!
1、鞋服品牌也可靈活運用“粉絲經濟”
2018上半年因為《偶像練習生》和《創造101》兩檔偶像養成節目將“粉絲經濟”這個詞又一次推上了風口浪尖。但粉絲真的是人傻錢多嗎?答案是否定的,只有讓粉絲心甘情愿為之付出,才能得到他們的愛。
回到鞋服品牌,雖然國內服飾企業目前似乎還未出現影響力者領軍人物,不過粉絲經濟的苗頭已經顯露。
比如可以作為國潮崛起代表的李寧品牌,繼上次在紐約時裝周亮相后,該品牌又于上月底在2019春夏巴黎男裝周期間發布新品,繼續強調“中國李寧”這一核心主題。
不同于其他品牌,李寧品牌在市場上真正形成差異化的是,擁有真正的體育精神和運動員基因,將品牌故事發展成優勢,這也成為穩定的號召力來源。
據數據顯示,去年李寧集團收入增長10.7%至88.74億元,整體毛利增加12.7%至41.8億元;毛利率提升0.8個百分點至47.1%。同店銷售方面,今年第一季李寧銷售增長10%至20%,其中零售及批發渠道分別錄得10%至20%及中單位數增長,電商更錄得大幅增長30%至40%。
江南布衣也依靠忠實粉絲打下了扎實基礎。CFO Frank Zhu在接受專訪時就表示,“忠實的粉絲就是JNBY最大的無形資產”。
據2018 上半財報,來自會員所貢獻的零售額占總銷售額的67.4%,達到約11億的收入,粉絲經濟持續成為江南布衣業績增長的主要推動力。
江南布衣集團在中國設計師品牌時裝行業占最大的市場份額,其粉絲的忠誠度也超過其他國內女裝品牌。盡管設計師品牌不是服飾市場的主流,但把握住這一細分品類的忠實粉絲群體能夠為品牌帶來持續穩定的增長,和巨大的潛力。
2、泛娛樂營銷激活小眾國潮
2018上班年最火的小眾文化應該就數多檔街舞節目帶起來的街頭文化,自然在泛娛樂環境中也帶火了數個小眾潮牌。提起潮牌,大家的第一印象大多是常常遭人瘋搶的Supreme,其實國內品牌也意識到了年輕消費者審美的變化,開始在品牌文化與服務質量上進行改善。
國潮這個詞是近幾年提出的,但不難發現,這個新型產業正在迅速發展中。國外的潮牌的營銷手段一般與傳統品牌不太一樣,但國潮想要有一定的影響力,不能缺少的就是KOL的帶貨。只要當紅的明星們穿著潮牌的衣服到機場去走秀一圈或者上個熱門綜藝,必定帶起一波節奏。
易烊千璽在《這!就是街舞》穿著國潮Angel Chen
《熱血街舞團》王嘉爾戰隊選手上身“不怎么 NICE” 衛衣
國潮經過明星上身或者在綜藝上的曝光,不僅增加單品銷量,也使得整個品牌的曝光度和認知度有了一定的提升。如果明星與品牌的氣質相投,更有利于維持品牌調性和文化認同。
不管是綜藝曝光還是明星的上身,對國潮來說都是很有幫助的。
因為國潮的流行確實需要有流量的、曝光度的節目或明星KOL去推動。它給了品牌和消費者互相認識的快速途徑,至于如何加深了解、進而提升銷量,那還需要品牌方面去做出更多的努力。
3、新零售為國內鞋服品牌帶來新的機會
在馬云新零售的號召下,似乎所有的運營模式不冠以新的帽子就是落后,腦洞大開的各種新創意、新玩法、新模式紛至沓來。
例如海瀾之家,去年與阿里簽訂戰略合作,今年又投入騰訊的懷抱,近日,美團外賣也宣布將與海瀾之家開展合作,由美團外賣人員前往海瀾之家線下門店拿貨,承諾一小時送達用戶。
值得關注的是,太平鳥也在去年9月宣布與阿里巴巴達成新零售合作,目標年銷售額在3年內突破200億。
零售沒有新舊之分,做細節、做服務、做門店運營要的是真功夫,要的是真正滿足用戶體驗需求的平臺,而不是口號,不是單一的營銷行為。
4、個性化、差異化品牌在細分市場漸入佳境
95 后00后的消費群體呈現標簽化,這也意味著升級后的消費市場變得更加多元,在這種新消費下,出現了個性化、細分化、差異化的生活方式,從而也涌現出更多小而美的小眾品牌,并且這將會成為主流趨勢。
例如,曾經“土偶”里頻頻出現的美特斯邦威,升級后分成五個類別的小品牌,并邀請年輕明星進行代言。
多種風格,隨你pick,有“青春不凡“的NEWear、“不趣不型“的MTEE、“弄潮為樂“的HYSTYL、“新鮮都市“的Nōvachic及“簡約森活“的ASELF。
身處這個缺愛又濫情的時代,想讓消費者愛上一個品牌很難,但是想要挑起消費高對之的好感,可以使用很多方法。
在新消費群體崛起的當下,自上而下的產品供應的經濟時代已經過去,鞋服品牌必須學會多元、多維的去設計產品,并運用互聯網手段,找到與年輕人的結合點,打造品牌調性與持久的影響力。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