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驅時尚 數造未來”:2018中國服裝杭州峰會暨首屆中國服裝智能制造大會成功舉行
三秋桂子,十里飄香。9月18日,2018中國服裝杭州峰會暨首屆中國服裝智能制造大會在杭州藝尚小鎮啟幕。本次會議聚焦服裝智能制造,以“智驅時尚數造未來”為主題,從設計、產品、裝備、生產和管理決策五個主要方面進行了探討,掀起一場集聚全球智能領域先鋒人物和視角的智慧風暴。
本次峰會由中國服裝協會、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杭州市余杭區人民政府主辦。
中國企業聯合會常務副會長兼理事長朱宏任,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中國服裝協會會長孫瑞哲,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服裝協會常務副會長陳大鵬,中國服裝協會顧問蔣衡杰,中國紡織建設規劃院院長馮德虎,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主席張慶輝,中國服裝協會專職副會長楊金純,兩岸企業家峰會現代服務業暨文創產業合作推進小組(大陸方)召集人、十一屆浙江省政協副主席、杭州市原市長張鴻銘,杭州市余杭區人民政府區長陳如根,杭州市余杭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臨平新城黨工委書記李敏華,杭州市余杭區人民政府副區長曾宏,以及知名企業家、業界專家、地方政府和行業組織的領導近700人參加了本次峰會。大會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服裝協會常務副會長陳大鵬主持。
圖: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服裝協會常務副會長陳大鵬主持峰會
杭州市余杭區人民政府區長陳如根在致辭中表示,中國服裝行業“十三五”創新示范基地,藝尚小鎮自2015年建立以來,立足余杭派女裝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時尚產業,累計招引和集聚國內外設計大師24名,設計師600多名,時尚企業405家,9月13日被浙江省正式命名為省級特色小鎮之一。在智能制造產業發展戰略和創新方向的引領下,藝尚小鎮必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圖:中國企業聯合會常務副會長兼理事長朱宏任致辭
“現階段的中國紡織服裝制造業,機械化、電氣化、自動化、信息化并存,‘多元現狀’與‘多元需求’并存,在紡織服裝領域推進智能制造,需要不斷探索、反復試錯。”中國企業聯合會常務副會長兼理事長朱宏任在致辭中強調,推進智能制造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紡織服裝企業應注意把握協同創新,不斷提升智能制造基礎水平;夯實基礎,不斷制定完善智能制造標準體系;促進集成,不斷培育智能制造生態;擴大應用,不斷提升智能制造改造傳統產業的力度。
圖: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中國服裝協會會長孫瑞哲致辭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中國服裝協會會長孫瑞哲在致辭中首先用“專”和“績”兩個漢字的來源,引出“從事紡織服裝行業只要專心、專注,一定能夠取得成績”的觀點。他指出,“智驅時尚,數造未來”,順應了世界經濟發展的潮流大勢,體現了行業發展的現實需要,也呼應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而發展智能制造的核心在于構建智能制造生態體系,這就需要加快智能制造的標準體系建設;加快紡織服裝智能制造相關共性技術和關鍵技術研發;加快對基于產業集群的紡織服裝智能制造公共服務平臺的培育;加快針對紡織服裝智能制造領域緊缺人才的第三方培養培訓工作。
圖:“中國服裝科技創新研究院”授牌儀式
與此同時,大會現場還舉行了“中國服裝科技創新研究院”授牌儀式。為建設高水平的技術創新平臺,中國服裝協會決定在藝尚小鎮成立首家“中國服裝科技創新研究院”,將以建設“服裝智能制造實踐培訓基地”為起點和切入點,逐步深入覆蓋到服裝材料、智能裝備、智能物流、大數據、智能決策運營、增材制造(3D打印)等服裝科技相關的各個方面,將其打造為全行業服裝科技領域的信息交流中心、發布展示中心、協同研發中心、實踐培訓基地和公共服務平臺。
圖:藝尚小鎮與天貓服飾在現場啟動“云上藝尚”項目
藝尚小鎮還與天貓服飾在現場啟動了“云上藝尚”項目,將充分利用雙方線下和線上優勢互補,藝尚小鎮官方旗艦店也將登陸天貓,成為其線上銷售、推廣平臺。
展望:以智能驅動時尚
人工智能,能夠嵌入到更多的軟件和終端設備中,正在成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動能、振興實體經濟的新機遇、建設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的新引擎。隨著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的興起,信息技術和工業技術的交融,大數據統籌部門管理,機器大腦解放人力,智能設備提高生產效率,智能制造已然成為中國服裝行業的重要轉型方向。
在上午的“展望”環節,特邀嘉賓從宏觀環境和背景下,分享了各自領域智能制造的現狀和發展方向。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新材料產業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副主任俞建勇擔任了本環節主持。
圖: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新材料產業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副主任俞建勇
圖:中國服裝智能制造聯盟專家副組長、東華大學教授聞力生
“實現服裝超柔性制造模式必須先要構建模塊化生產系統。”中國服裝智能制造聯盟專家副組長、東華大學教授聞力生指出,事實上,目前個性化定制柔性制造柔性不足,存在無法做到完全個性化、用戶沒有獲得仿真試穿服務,以及沒有達到“機器換人”等問題,現在服裝行業應該要從柔性制造向超柔性的制造模式前進。而超柔型的制造模式應該是制造過程的工位和產線的“模塊化+智能化”或傳統模塊式制造過程的工藝設備智能化。
圖:國際紡織生物工程與信息學會主席、英國皇家藝術制造與商業學會終生院士、曼徹斯特大學教授李翼
國際紡織生物工程與信息學會主席、英國皇家藝術制造與商業學會終生院士、曼徹斯特大學教授李翼從科學與工程的系統性角度分析了智能可穿戴產品的必要性以及如何更好地與服裝產業相結合。他認為,發展智能可穿戴產品最根本的要解決如何將技術推動力與消費推動力相匹配,要“以人為本”。智能可穿戴產品基于紡織生物工程與智能可穿戴技術的結合,是結合熱生理、視覺生理、生物力學、生物醫學、生物電學基礎之上的多功能產品。
圖: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副理事長譚建榮
“數字經濟與數字化歷來是信息化革命中的關鍵詞。在各項新技術的融合助推下,數字經濟作為一種新的經濟形態,已成為全球共識,正成為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驅動力,也是全球新一輪產業競爭的制高點。”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副理事長譚建榮說,從數字制造到智能制造,是制造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他認為,對于服裝行業來講,100%的定制并不是最好的生產模式,定制生產應該與批量生產結合起來取得平衡,以大批量的成本和時間來生產定制化的產品。
圖:美國人工智能學會(AAAI)院士、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科學與人工智能實驗室主任丹妮拉·魯斯(Daniela Rus)
美國人工智能學會(AAAI)院士、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科學與人工智能實驗室主任丹妮拉·魯斯(Daniela Rus)通過視頻和圖片描繪了人工智能未來對人們生活、生產等產生的影響以及發展趨勢。她在分享時表示,人工智能能夠更好地匹配供求關系,也會對零售和供應鏈產生影響,發現潛在客戶并預測需求、控制庫存,以及用機器人對客戶進行服務等領域都大有可為。“而這一切的關鍵就是數據,所有領域只要有數據都可以受益于此。”Daniela說。
尋路:以科技賦能生態
未來會是什么樣子?技術創新為我們提供了無窮的想象力。作為新一輪產業革命的核心,大數據、物聯網、云平臺等技術的協同發展是實現產業智能化重要抓手和不竭動能。在下午的“尋路”論壇中,與會嘉賓從新零售、云平臺、物聯網等科技應用的角度開啟服裝行業未來發展的智慧啟迪。在這一環節的分享中,中國人工智能學會智能制造專業委員會副主任、e-works CEO黃培擔任主持。
圖:中國人工智能學會智能制造專業委員會副主任、e-works CEO黃培
圖:阿里巴巴供應鏈研究中心主任游五洋
阿里巴巴供應鏈研究中心主任游五洋從新零售重構人、貨、場的角度來看服裝的柔性供應鏈。“通過大數據洞察和消費者社區能夠對C端用戶精準畫像,由此來驅動企業生產。” 游五洋說,C2B是互聯網時代的商業模式,包括與客戶共創價值、柔性生產、拉動式配銷、新零售和個性化營銷五各方面,緊密銜接,缺一不可。而智能制造必須要服務于企業經營,要有利于為顧客提供質優價廉、多樣化的產品,有利于提高品質、縮短交期、減少缺貨,要有利于提高周轉、減少庫存。
圖:海爾數字科技有限公司行業總經理、海爾工業智能研究院執行副院長馬元業
海爾數字科技有限公司行業總經理、海爾工業智能研究院執行副院長馬元業通過海爾在COSMO Plat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創新與實踐給予聽眾新的啟發。這一平臺的核心是以用戶體驗為中心的大規模定制,將用戶與互聯工廠通過社群交互鏈接,完成需求、創意、體驗、預售、智造、迭代的循環生態。這一平臺顛覆了原來的研發、制造和營銷模式,成為全球最大的大規模定制解決方案平臺。
圖:無錫物聯網產業研究院副院長、國家物聯網基礎標準工作組副秘書長邢濤
“數字經濟時代,萬物互聯。”無錫物聯網產業研究院副院長、國家物聯網基礎標準工作組副秘書長邢濤在分享中表示,紡織服裝行業長期以來存在的假冒偽劣、產品錯發,以及融資難等問題,都可以通過物聯網技術進行可追溯體系,盤活企業動產來解決。通過物聯網技術,能夠從原料供應、紡紗、印染織造、服裝家紡、消費采購、日常管理納入可追溯平臺。但在這一領域目前也存在很多挑戰與難點,比如目前以零散環節系統研發和消費為主、全行業生態協同要求極高、行業意識形態尚未建立和成熟、物聯網數據利用率低下等問題。
同時,邢濤也就當前大熱的“區塊鏈”問題進行了分享,他認為,區塊鏈最大的價值是對數據信用的建立和數據資產化,能夠建立多主體的生態協作信用體系,而且區塊鏈技術底層獲取成本低,便捷、高效,目前在其他制造領域已經有了比較成熟的應用,未來在應用在服裝領域還有很大空間。
圖:對話環節
在對話環節,大楊集團總經理胡冬梅、如意集團溫州莊吉服飾有限公司總經理吳邦東、阿爾本制衣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天凝、伊芙麗集團董事長錢曉韻、雅戈爾集團IT總監兼生產部副總經理章凱棟就各自企業近年來在智能化領域的探索和實踐進行交流和分享。
“適合的才是最好的,基礎的才是最核心的。” 正如章凱棟所言,每個工廠和企業都需要根據企業自身的情況進行智能化發展。對話嘉賓都認為,企業要重視數據的積累,打好基礎,最終目的還是要為消費者提供優質的產品和服務。“大處著眼,小處著手。”
預知:以數據點亮未來
“數據是新的石油。”亞馬遜前首席科學家、數據挖掘和計算營銷專家、社交數據實驗室創始人安德雷斯·韋思岸(Andreas Weigend)的這句話曾被很多互聯網新貴掛在嘴邊。而本次大會特別也邀請到了安德雷斯·韋思岸,他以“大數據和我們”為題,深度分析了大數據未來的應用及發展方向,“點亮”數據這片浩瀚的宇宙。
圖:亞馬遜前首席科學家、數據挖掘和計算營銷專家、社交數據實驗室創始人安德雷斯·韋思岸(Andreas Weigend)
“數據由每一個人創造,也應該為每一個人服務。” Andreas在分享時說,數據就像是空氣,無處不在。人們舉要具備數據素養,能夠解讀數據,人工智能就需要在數據中學習。
Andreas說,企業想要收集數據,首先應該去考慮怎樣引起人的好奇心,問出正確的問題,好的數據才能幫助企業作出好的決策和行動。而在數據領域,需要企業去擁抱透明性,維護個人數據權益,同時要尊重顧客并給他們賦權,顧客有權利擁有他們創造的數據。
圖:互動環節
“數據泄露是災難性的問題。”Andreas認為,數據隱私和數據安全也是當下的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
未來已來!
20位分享嘉賓、8個小時、700位聽眾……這一場具有廣度和深度的“智慧”論壇落下了帷幕,但它一定能夠給予眾多在智能化大潮中正在“上下而求索”的服裝企業以明燈,中國服裝產業智能化變革的大潮才剛剛開始。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