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充滿挑戰,這家老牌紡織裝備企業為何信心滿滿?海寧紡機董事長繆朝暉談發展
“盡管紡織機械市場充滿挑戰性,但公司2018年的紡機業務依然實現穩步提升,紡機產品銷售額較2017年增加18%,出口業務占比達到20%,創近年新高,非洲、南美、東南亞等海外市場拓展順利。”在總結公司2018年經營情況時,海寧紡織機械有限公司董事長繆朝暉這樣說道。
繆朝暉
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也是海寧紡機轉產紡織機械主業的第40個年頭。如今,海寧紡機已成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具備年產3000多臺(套)設備和器材的生產能力,擁有六大系列100多個品種的主導產品,“山山”牌紡織后整理加工裝備處于國內領先水平,這家老牌紡織裝備企業,正從容自信地向前發展。
需求旺盛訂單穩定
后整理設備是提升紡織品附加值的關鍵設備,加工類型覆蓋針織物、毛紡織物、工業基布、產業用紡織品等多種類型的織物,應用領域廣泛,市場需求逐年攀升。旺盛的市場需求吸引大量企業加入到后整理設備生產中,致使這一市場競爭異常激烈,也使得原本就創新不足的后整理設備市場同質化現象更加嚴重,不少業內人士擔憂,紡織后整理加工設備市場是否已經接近飽和?
海寧紡織機械有限公司生產車間
對此,繆朝暉并不十分認同。他告訴記者,在優勝劣汰的市場機制下,國內紡織后整理設備市場結構正在不斷優化,特別是中高端后整理設備市場已經呈現出兩方面的特征。
一是市場對新設備的需求量不斷提升。國內環保政策日漸收緊,各紡織產業集群地開始進行資源整合,粗放型企業淘汰速度加快,而管理嚴格、品牌效應良好的規模型紡織企業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對于中高端后整理設備的需求將穩步提升。同時,國內紡織產業向外轉移、“一帶一路”等政策的實施,也帶動了周邊紡織產業相對落后的國家和地區的發展,這方面的市場同樣不可小覷。二是下游企業的設備改造和升級給后整理設備市場帶來了新的契機。“我們很看好后整理設備智能化技術改造這一市場。成套新設備預期銷售數量相對有限,但國內后整理設備現有存量十分可觀,在企業運營成本居高不下的市場環境中,企業用戶更加傾向于通過性價比較高的技術改造的方式,盡可能地在短時間內提升產品附加值,以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所以說,中高端國產后整理加工設備市場在短期內并不會飽和。”繆朝暉說道。
1978年至今,海寧紡機一直從事紡織后整理設備起毛機、剪毛機、燙光機、磨毛機、刷毛機、定形機及器材等產品的研究開發和生產經營。經過多年的市場沉淀,海寧紡機已在國內市場站穩腳跟。相對于其他企業的產品,盡管海寧紡機的產品價格偏高,但憑借過硬的產品質量和良好的市場口碑,公司各類設備訂單、銷量依舊逐年攀升。目前,海寧紡機起毛機在全國市場的占有率已經達到70%,毛紡、工業基布專用設備市場占有率更是達到90%以上。2018年年底,海寧紡機被列入第六批浙江省省級智能化改造工程服務公司。
沉淀技術培育市場
用戶對設備各項性能的肯定是海寧紡機后整理設備市場占有率快速提升的一個重要原因。多年來,海寧紡機始終將研發創新看成是對未來的投資,堅持自主創新,注重理化研究,產品先進性明顯提升,實現多方面突破。
值得一提的是,海寧紡機與浙江理工大學聯合開發的“針織面料多功能機械整理數字化成套裝備研發與產業化”項目,還獲得了2018年度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獎二等獎。據繆朝暉介紹,該項目對針織面料后整理數控加工裝備中起剪磨毛機理進行研究,對整體機構進行優化設計并研制自動控制系統,主要對抗扭轉變形錫林結構、針輥傳動機構、導布自動糾偏裝置、緊急剎車自動保護裝置、高效剪毛刀、擴輻輥結構和傳動進行了優化設計,開發出的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環保高性能針織面料后整理裝備,已在福建南紡有限責任公司、寧波申洲針織有限公司、廣東溢達紡織有限公司等紡織企業應用,實現了產業化生產和全行業推廣應用。
ME718型短流程磨毛機是海寧紡機目前暢銷的一款設備。該款磨毛機采用PLC、人機界面、傳感器,實現全機傳動的自動控制,機電一體化程度高;完善的張力探測、反饋和調整系統,使本機實現了恒張力磨毛。該機的磨料刷輥采用了同軸心弧形布局,各磨料刷輥能向同一中心作徑向移動,織物在內弧側與刷輥接觸,不論刷輥大小均可維持包角原始狀態,實現短流程磨毛。其多種壓輥、托輥、托板裝置配合使用,可變化多種工藝路線以適應不同織物磨刷毛需求。
談及產品創新,繆朝暉認為,注重理化研究、不引進消化是海寧紡機一貫堅守的理念。當前,國內紡織后整理設備市場存在著無序競爭的現象,只有堅持自主研發,掌握核心競爭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技術需要沉淀,市場需要培養。引進消化別人的技術的確可以在短時間擁有市場,但并不是每家企業都可以將先進工藝徹底消化,倘若技術吸收不完全則會存在很大的市場風險,所以我們寧愿慢一些,厚積薄發,結合市場需求進行自主創新,夯實技術基礎,其實,當你掌握核心技術時,即使客戶提出新的要求,我們也可以在短時間滿足。”繆朝暉說道。
作為一家裝備制造企業,海寧紡機公司對新技術有著獨特的敏銳度。多年來,海寧紡機堅持開展“四一五小”項目活動,即開發一項新產品、創造一項新工藝、推廣一項新技術、轉化一項新成果和小發明,推行小革新、小改造、小設計、小建議,以調動全體員工的積極性。如今,“四一五小”等科技創新活動每年也會為公司增加上百萬元的經濟效益。
整合資源提升軟實力
經過40年的快速發展,海寧紡機在業內樹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產品也得到了用戶的廣泛認可。在完成一定的資源積累后,海寧紡機將如何再上新臺階,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面對記者的提問,繆朝暉表示,新的發展階段,公司將通過專業化的團隊及技術,在提升科技實力和適宜市場發展戰略的基礎上,不斷完善產品種類,提升產品性能,為用戶企業提供適合的產品和服務。海寧紡機將堅持高端裝備的研發升級,提升“五性”,實現“五化”,實現紡織后整理設備的智能化發展。“五性”即實用性、穩定性、可靠性、安全性、舒適性;“五化”為自動物流智能化、聯機專業化、標準模式化、維護無人化、云數據平臺化。
繆朝暉告訴記者,紡織后整理設備實現智能化發展,需要整合高速攝影、可視系統、測繪、微觀分析等多個領域多個學科的技術,為加快這方面技術發展,公司一方面積極培養內在力量,成立了專門的專業技術培養小組,從事后整理設備的自動化智能化研究;另一方面,也在進行資源整合,有效結合內外部資源,提升企業的軟實力。此外,海寧紡機還一直推行“黨建235工程”每年培養2名科研骨干、3名營銷骨干以及5名高技能骨干,提升員工的積極性和成就感。在紡織企業招工難現象嚴重的今天,海寧紡機依舊可以做到人員隊伍穩定,為公司的健康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做強兩端,做精中心是我們的努力方向,未來,我們將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同時,完善營銷隊伍,提升國際市場業務,努力向國際化企業方向發展。盡管目前市場上有很多不確定因素,但我認為2019年紡織后整理設備市場應該會穩中有升,在這種環境下,只有端正態度練好內功,靜下心來不要焦慮,盡可能提升企業抗風險能力,才能實現大的發展。”繆朝暉信心滿滿。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