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高質量發展,提升化纖產業靈活性
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這一年,國際變局和中國戰略抉擇疊加,社會潮汐與行業周期性波動交織,注定不平凡、不平靜。這一年,中國化纖行業總體運行質效良好,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引導企業將更多的精力放在產品研發上,并在科技創新、綠色發展、智能制造、原料創新道路上穩步前行。
科技:成果多點開花
2018年,化纖行業在科技創新層面可謂多點開花。中復神鷹碳纖維有限責任公司的“干噴濕紡千噸級高強/百噸級中模碳纖維產業化關鍵技術及應用”榮獲2017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收獲多年來碳纖維領域的最重磅獎勵;由寧波大發化纖有限公司等單位開發的“廢舊聚酯高效再生及纖維制備產業化集成技術項目”榮獲2018年度國際科技進步二等獎;“國產化Lyocell纖維產業化成套技術及裝備研發”、“超仿棉聚酯纖維及其紡織品產業化技術開發”、“靜電噴射沉積碳納米管增強碳纖維及其復合材料關鍵制備技術與應用”、“粗旦錦綸6單絲及分纖母絲紡牽一步法高速紡關鍵技術與裝備”等四個項目榮獲“紡織之光”2018年度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特別是在2018年底,首條全國產化單線年產3萬噸Lyocell纖維生產線成功開車,運行平穩,產品質量達到設計要求。該產業化項目采用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自主研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Lyocell纖維產業化成套技術,是國內首條技術和全套裝備完全自主設計制造的單線3萬噸生產線,是中紡院從1998年開始歷經18年攻關,從小試、中試到萬噸級產業化碩果的延續。該項目的成功是我國在纖維領域國產化的一大突破。
智能制造:穩步推進
2018年,是化纖行業智能制造穩步推進的一年。這一年,數字化纖維全流程生產技術、產業鏈智能生產追溯系統、化纖生產智能物流系統、智能示范工廠和智能車間層出不窮,大大促進行業高效發展。
2018年2月,恒逸石化與阿里云達成戰略合作,啟動代號名為“恒逸工業大腦·飛兔行動”項目,經過短短4個月的調整優化,項目在既不更新設備、也不改變原料和生產流程的基礎上,燃煤發電效率提升了2.6%,最大程度拓寬了降本增效空間,提高了企業經濟效益,普及推廣前景極為廣闊。“恒逸工業大腦·飛兔行動”的出色表現,實現了數字化轉型道路上的快速發展,為整個行業提供了智能制造和工業大數據的實踐方向。未來,恒逸還將在智能生產優化、整體數字化轉型、智能物流、企業大數據建設中、以石化產業為核心,向產業鏈上、下游展開,圍繞整個石化行業產業鏈的產、供、銷、研等方面展開深度擴展。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會長端小平介紹,以恒逸、恒力、盛虹、榮盛、桐昆、新鳳鳴等大型集團為代表的化纖企業,通過“機器換人”,從機械化向自動化轉變,生產中的一些環節由人力換成了機器手或是自動線,節約了大量人力,降低了成本,提升了企業的競爭力,促進了制造業的回歸;信息化和大數據在生產線上的應用,使數據成為可利用的資源,從而可為制造型企業全價值鏈協同發展提供服務;智能制造的規范化帶來的產品品質的提升,為行業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支撐。端小平分析,未來,智能制造必將給行業帶來日新月異的變化并且進一步鞏固傳統制造業的國際競爭力。
綠色發展:成效顯著
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綠色發展已經成為化纖行業共識,形態正在從責任向價值轉變。在剛剛過去的2018年,化纖行業圍繞綠色制造展開了一系列行動,并取得了顯著成就。
2018年,化纖行業積極從正面引導行業走綠色發展道路,繼續開展了“綠色纖維標志”認證工作,截至目前已有21家生物基化學纖維、循環再利用化學纖維和原液著色化學纖維生產企業中的佼佼者獲得了“綠色纖維標志”認證。這些企業均高度重視綠色纖維的相關工作,將其作為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之一,在團隊建設、生產和技術上配備了較強的力量,致力于實現纖維全生命周期的綠色可持續,為行業的綠色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隨著《綠色纖維評價技術要求》團體標準發布,綠色纖維評價已有標可依。
除行業協會的正確引導外,企業也基于自身發展的要求,積極投身綠色發展并強強聯手共建交流平臺。唐山三友、賽得利聯合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等共同發起成立了“再生纖維素纖維行業綠色發展聯盟”,并發布三年行動計劃。未來,相信在這個行業間相互監督、互相促進的綠色發展公共交流平臺上,將最大程度減小再生纖維素纖維生產及全生命周期對環境產生的影響。
當前,以歐盟為代表的發達國家越來越多地將能否達到綠色紡織品標準作為進入市場的條件,加貼生態標志的商品更受市場歡迎。作為纖維老大的聚酯纖維一直因使用含銻催化劑而備受詬病。而在2018年,這一問題得到了實質性解決,浙江恒逸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推出了新型鈦系生態催化劑,為聚酯行業綠色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018年,化纖行業還積極推廣節能減排的相關技術,從源頭上減少、消除廢、污物的產生和排放等,倡導粘膠行業要“兩條腿”走路,采用最好的節能減排技術和“三廢”處理技術,并采用新的環保生產工藝。
端小平分析,主動適應環保從嚴要求、應用節能減排技術給行業企業帶來了新的機會,也給新進入者帶來機會,從而改變原有的競爭格局,做得好的企業將會從競爭中勝出,既推動技術進步,又能獲得更好的市場份額,同時為全社會的“綠水青山”建設承擔更多社會責任。
原料:煉化一體化進程加快
近年來,中國開放了國內企業PX生產限制,鼓勵民營力量進入煉化領域。目前,恒力股份、恒逸石化、榮盛石化、桐昆股份、盛虹集團等都在通過“煉化一體化”向上游延伸,從而實現上中下游全產業鏈的發展戰略。2018年,恒逸、榮盛等的石化項目更是受到中央領導人的高度關注。
恒逸集團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與文萊政府合作建設了恒逸文萊大摩拉島(PMB)石油化工項目。由此,恒逸布局最上游煉油煉化產業完成了關鍵一步,該項目投產意味著恒逸打通了整個石化化纖產業鏈的“最后一公里”,其中蘊含的產業能量堪比再造一個“新恒逸”,同時將為世界石化行業奠定基石。
由榮盛集團主要投資的舟山綠色石化基地項目,是目前世界上煉油單體產業最大的項目。該項目建成后將會大幅降低國內相關石化產業的價格,為中下游中小企業發展提供更廣闊的空間;另一方面,石化產業是紡織業的源頭,也是服裝業等中國制造的重要支撐,毗鄰舟山港的舟山綠色石化基地可以有力輻射長三角乃至長江腹地,發揮更大的帶動作用。
2018年12月26日上午,恒力股份下屬公司恒力煉化建設完成的20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于建設所在地大連長興島正式投料開車,這是國家煉油行業對民營企業放開的第一個重大煉化項目,恒力也成為全國首個開車的全資民營大型煉廠。隨著項目投產在即,恒力股份現有產業鏈將進一步延伸至上游的芳烴、煉化環節,在行業內率先打通“原油-芳烴-精對苯二甲酸(PTA)-聚酯(PET)”業務通道,推動上市公司實現經營規模量的突破與經營質量質的飛躍,在一定程度上也將打破我國芳烴進口依存度高的不利局面。
企業通過煉化一體化項目向產業鏈上游進軍,打造從原油到紡織的全產業鏈布局,來確保原料的穩定供應,完善產業鏈配套,提高抗風險能力。這些大規模的由民營企業主導的煉化產能的投產,不僅為企業自身帶來優勢,同時也為整個化纖紡織行業構建了新的競爭優勢,在原有的完整的紡織產業鏈配套優勢、多樣化的氣候條件優勢、智能制造帶來用工大幅下降的優勢的基礎上,將為行業提供更多、更好、更便宜的化纖原料,這些競爭優勢會讓化纖行業繼續穩步發展。
未來:兩個繼續、兩個關注、一個緊盯
2018年中,在原油價格波動、匯率變化、期貨炒作及供求關系改變等多種因素刺激影響下,聚酯市場經歷了一輪暴漲暴跌行情。到年底,聚酯鏈產品已跌破此前上漲的起點。端小平解釋,近兩年,由于效益良好,化纖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出現一定的不理性,導致新增產能集中釋放對市場造成一定壓力。但由于設備商對供應能力的控制,使這些產能穩步釋放,對市場的沖擊基本在可消化范圍內。2019年雖仍有一定數量的產能計劃投產,但由于行業景氣度下滑,部分裝置可能會推遲投產。端小平提醒企業,雖然行情已基本筑底,未來市場有望好轉或反彈,但也要理性投資控制新增產能,好產品賣成“白菜價”未必是好事,要結合市場容量和議價能力進行考量,不參與期貨投機炒作,行業企業要更自律、誠信,要避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成果付之東流。
2018年化纖企業出現分化,資源進一步向優勢企業集中,端小平認為,2019年這種趨勢仍將延續。他分析,大企業經營穩定、產品質量穩定,客戶會進一步向大企業集中。差別化、細分市場優勢進一步顯現。龍杰成功IPO、盛虹集團差別化做得較好并借殼上市,這就是對創新最好的回報。產業鏈協作與下游品牌商聯系越來越緊密。以前品牌商挑選面料,現在開始挑選纖維,從纖維開始掌控產品質量,提升品牌價值。品牌商與纖維生產企業形成戰略合作關系成了一種新的趨勢。
針對下一步行業工作,端小平提出兩個繼續、兩個關注、一個緊盯:繼續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除了創新外,主要防止產能過剩,防止新增產能死灰復燃;繼續推動綠色發展,及時發布十大節能減排技術,做好綠色纖維、再生纖維素纖維行業綠色發展聯盟和循環再利用工作;關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關注新產品,國產萊賽爾纖維3萬噸生產線投產,生物基聚乳酸纖維(PLA)可能出現量大面廣的突破,碳纖維等高科技纖維技術相繼突破和應用等,這些都是化纖行業發展方向;緊盯國家政策,向國家爭取政策和資源,要把行業的好項目放到國家的“籃子”里。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