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信中藥朱志國:從粗放到高質量發展 科技賦能新時代中藥產業體系
中西醫結合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治中所表現出的良好療效,使得中藥在疫后的發展被市場所看好。
9月26日,九州通九信中藥集團總經理朱志國在21世紀經濟報道主辦的“2020(第四屆)中國大健康產業峰會”上表示:“對中藥來說,最核心的內核是質量,但這恰恰是制約當前中醫藥行業發展的因素。中藥的傳承要先固本,其中質量為根本,行業要構建從中藥材-飲片-中成藥-經典名方制劑的全鏈條關鍵質量控制標準體系,提升中藥生產規范與質量,建立中藥產品全過程追溯體系。”
2019年,中國中藥產業規模達到6520億元,增幅從前一年的7.8%降為3.6%。在2015年以前,中國中醫藥產業發展速度相對較快,但此后增速下滑。
在朱志國看來,中藥產業增速下滑核心的因素是社會對中醫藥的看法不一,且中醫缺乏循證醫學和中藥缺乏標準化。但陣痛之后的行業會帶來新生,并改變過去劣貨驅逐良貨的局面,好產品會“大行其道”。
數據顯示,在2017年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的46批次藥品不合格信息中,中藥飲片類不合格率占比65.98%,其中不乏國內知名的中藥及中成藥企業。
朱志國。資料圖
“中藥質量參差不齊,其中有生產源頭的種植過程不規范,盲目引種,摻雜摻假等質量問題限制中藥產業化發展。中藥質量未與功效評價相結合、評價體系不健全等,導致中藥產品質量控制和評價體系尚需完善。”朱志國指出,當前中藥企業呈現多、小、散的狀況,行業整體科技水平不高,缺少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產品,中藥生產工藝及裝備落后,能耗高、效率低,缺乏過程質量控制。
隨著中國社會逐步老齡化、中國慢病人群持續擴大,中醫藥服務、治未病、藥食同源養生需求增加。疫情下,中西藥結合獲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提升了社會各界對中醫藥接受度。在國家的高度重視和力推下,中醫藥行業發展進入新的歷史機遇期。在2017年,國家更是頒布了《中醫藥法》及一系列宏觀規劃與產業政策。
朱志國分析稱:“中醫藥新時代下,企業應加強產業鏈延伸,單一生產型轉向生產服務結合、生產流通結合,代煎煮、智能配送等,大品種品牌化;從產品方面看,要創新中藥傳統產品價值與使用,向健康品方向轉變;從渠道方面看,要突破傳統營銷渠道,進行全渠道發展,互聯網技術影響下,關注多渠道間的融合與變化;通過中醫藥與工業智能制造的結合,提升自動化效率與控制能力,加強生產方面的智能化、自動化。”
當前九信中藥已構建中藥產業的全產業鏈條,2019年,公司營收已達33億元。在質控和創新方面,九信中藥設立了1個研究總院和15個區域分院;在種植和購銷方面,設立了8個中藥材GAP基地,22個中藥材產區公司;在藥品采購生產品控方面,設立了9個GMP生產企業,布局了160余人中藥質檢團隊;在終端營銷方面,設立了70個GSP營銷機構和1100余人中藥營銷團隊;在中醫診療服務方面,設立了5個現代中醫館和10個智慧中藥房;在信息技術方面,設立了1個中藥材電商平臺和40余人中藥技術團隊。
朱志國總結道:“新型中藥產業體系構建應以農業為中藥基礎,保證藥品質量,讓中藥商業做紐帶,以中藥工業為主體,行業要從粗放型向高質量發展型升級,并通過科技創新貫穿全產業鏈。”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