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快報:“東南亞制造”花開 中企收獲訂單和市場
雖然中國紡織服裝業在國際市場的份額有所下降,但并不意味著中國企業的業務規模下降了,事實上東南亞的很多工廠都是中企的。
3月的第一天,從東莞飛來上海參展的李立強和同伴在第29屆中國華東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下稱“華交會”)的展位上掛起了一早準備好的橫幅。大寫的紅色英文字十分顯眼:WE“MADEINMYANMAR”(我們是“緬甸制造”)。
李立強是東莞市朝發皮具有限公司的業務經理。他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這是公司第一次參加華交會,目的就是來尋找新的客戶,并推銷公司的品牌以及在緬甸有工廠這一優勢。
事實上,李立強的公司去年剛到緬甸建廠,是出走東南亞的后來者。最近的幾年,隨著國內人工成本的高企和招工難等問題,出走東南亞已成為不少勞動密集型制造企業的選擇。
作為外貿“新春第一展”,每年于3月1日開幕的華交會被稱為中國外貿的“晴雨表”。在本屆華交會現場,無論是去東南亞建廠,還是研發新品、提高產品科技含量,越來越多的制造和外貿企業看到了市場回暖的跡象,開始主動出擊。
東南亞探索建廠
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會長曹甲昌在本屆華交會的論壇上表示,隨著國際采購方式的轉變,紡織業的產能正在加速向東南亞轉移。
根據曹甲昌提供的數據,2018年,中國紡織品出口1191億美元,同比增長8.1%;服裝出口1576.3億美元,同比微增0.3%。
他認為,上游產品出口增長和下游產品出口放緩的主要原因是,我國服裝制造業向周邊地區轉移,但周邊低成本服裝生產國因為產業鏈不完整而對中國紗線和面料的需求增大。2018年,我國對越南和孟加拉國的紗線和面料出口分別猛增了19.3%和21.5%。
另一個數據是,中國紡織出口占國際市場份額小幅下滑。2018年前11個月,中國紡織服裝產品占美國進口市場份額為36%,比2017年同期減少0.4個百分點,而越南份額為10.6%,同比增長0.2個百分點;去年全年中國占歐盟進口市場份額為33%,同比減少1個百分點,而孟加拉國份額為14.3%,同比增長0.6個百分點;去年全年,中國在日本進口市場份額為58%,同比減少3個百分點,而越南份額為12.6%,同比增長1.4個百分點。
曹甲昌提出,雖然中國紡織服裝業在國際市場的份額有所下降,但并不意味著中國企業的業務規模下降了,事實上東南亞的很多工廠都是中企的。
由于70%~80%的訂單都面向美國市場,為了減少關稅影響并保住進而增加訂單,李立強所在的公司果斷地于去年決定在緬甸建廠,僅3個月就完成了第一期建設,已有600名工人。按照規劃,預計緬甸工廠的產能將有1500萬~1600萬美元,占公司總產能的一半左右,人員規模可達2000人。
考慮到外貿形勢的不確定性,李立強說部分客戶不愿意對中國的工廠下單。在緬甸及時建廠的行動,讓李立強他們收獲豐厚,“今年開春后接到的訂單已經可以做到7~8月了”。
李立強說,在對市場的積極應對中,公司近年來的訂單始終保持平穩增長。原本在東莞和四川等地的工廠還在繼續開工,在緬甸新成立的制造基地將會讓公司接下來的營收增長更快。
東方國際創業股份有限公司也在柬埔寨設立了針織服裝工廠。2018年以來,柬埔寨工廠的訂單持續增加,據稱目前該工廠已實現滿負荷生產。
不過,于5年前就在柬埔寨建了800人工廠的安徽省服裝進出口股份有限公司卻在做其他打算。
“柬埔寨工廠準備轉給別人經營了。”該公司日本部經理孟卓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由于當地營商環境和工作效率等問題,自己建廠實現的效果并不一定比找當地工廠代工合作來得好。
在出走東南亞的大潮中,也有一些企業選擇放棄柬埔寨,轉戰緬甸、越南和印尼等地。
提高科技含量力保訂單
對于制造和出口專業作業手套的上海世目進出口有限公司總裁戴國達來說,去東南亞建廠并沒有必要。
2014年,做了十多年橡膠手套制造和外貿生意的戴國達把自己的工廠從上海搬到了江蘇鹽城東臺。
“我們暫時不考慮到東南亞建廠。只要把自動化提高,沒有必要去東南亞,出去還可能會水土不服。”他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今年和去年工廠投資數千萬新增了3條生產線,相當于增加了近30%的產能,以滿足持續擴大的市場需求。
除了提升自動化程度,戴國達還會每年投入盈利的10%左右用于開發“人無我有”的產品和技術。可降解的丁腈橡膠手套、號稱“全球最輕薄”的防護手套、既耐低溫又耐油性的橡膠手套,都算得上是他家自主品牌WonderGrip(中文名為“多給力”)的亮點。
WonderGrip產品的出口市場主要在日本和歐洲。“歐洲市場正在爆發,每年增長的速度都比較快。”戴國達說,現在接的訂單已經排到了今年5~6月,今年的目標是訂單增長至少30%。
作為從事特種功能防護手套和超高強高模聚乙烯纖維生產的企業,浙江康隆達特種防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近幾年也在研發上做了大量投入。公司于2015年設立的浙江康隆達手套研究院,是國內首家省級民營企業研究院。目前,該公司擁有有效專利53項,其中發明專利8項,大部分都已實現產業化。
和戴國達一樣,浙江大達家居用品有限公司也選擇把制造留在國內。該公司外貿部經理鄭云青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國內的政策環境比國外還好,而去國外建廠還要考慮風險。所以雖然去印度和越南都考察過,但最終沒有成行。
提升自動化水平、加強新品設計和研發能力,同樣是鄭云青他們應對全球市場風險的方式。
該公司主要在華交會上展出了比一般超纖產品吸水率高30%,并能高效保持浴室干燥的防滑浴室墊。據鄭云青稱,新的技術開發了2年左右,公司目前95%的出口都是這款科技產品,迅速取代了原來的普通地毯產品,也讓出口訂單保持平穩。
今年開春以來,鄭云青他們也收獲了比去年同期至少多10%的訂單,預計今年可實現1.6億元人民幣的營收。
孟卓所在的公司,60%的出口額都面向美國。對于中美貿易摩擦的討論,他的工作群里每天都在關注。公司2018年的業績上漲到了3.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4.8億元),漲幅接近16%。業績增長和美國經濟復蘇以及年底“搶單”的情況不無關系。
另一個重要的動力還有電商平臺的發力。“公司去年初開始成立針對亞馬遜平臺的電商部門,專注通過亞馬遜平臺進行電商出口。”孟卓說,雖然電商占比還不高,但增速非常快。
在本屆華交會上,中國的參展企業帶來的新產品和新技術還有不少。比如江蘇捷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出可根據太陽光線自動調節升降高度,保證衣物日照時間更長的智能晾衣機;山東英科環保再生資源股份有限公司研發“轉化”技術,將可再生PS泡沫塑料進行高效回收,加工生產藝術相框、畫框等藝術品;山東龍福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從玉米中提煉出來的更具親膚性、透氣性的聚乳酸膨化纖維。
3月4日,第29屆華交會落下帷幕。上海市商務委外貿發展處副處長施晨表示,本屆華交會14個交易團共組織4000多家企業參展,參展規模、到會客商均略有增長。
出口成交額與上屆基本持平。統計顯示,成交額排名前10位的國家或地區依次為:日本、韓國、美國、英國、法國、中國香港、德國、意大利、加拿大和俄羅斯。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