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員“回娘家”:傾訴紡織情懷,獻策行業高質量發展!
3月4日,2019年紡織行業“兩會”代表座談會在北京舉行。
3月3日,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舉行;3月5日,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二次會議也將召開,這意味著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兩會時間”了。
每年的3月4日,是紡織行業“兩會”代表委員回娘家的日子,今年也不例外。今天,“2019年紡織行業‘兩會’代表委員座談會”在北京市朝陽門北大街18號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辦公大樓召開,中紡聯黨委書記兼秘書長高勇,會長孫瑞哲,原會長杜鈺洲、王天凱,副會長楊紀朝、夏令敏,黨委副書記陳偉康,紀委書記王久新,副會長徐迎新、陳大鵬、李陵申、端小平、楊兆華、孫淮濱,副秘書長楊峻、彭燕麗、葉志民、李進才,人力資源部主任孫曉音,生產力促進部主任喬艷津,辦公室主任段紅等行業領導,與來自全國各地的18位紡織行業代表、委員共同為行業發展出謀獻策。座談會由陳偉康主持。
陳偉康首先向代表、委員表示感謝,并希望代表、委員對行業發展提出建議,同時也希望代表、委員能夠將行業聲音帶到兩會。
圍繞兩會代表提的建議,杜鈺洲、王天凱表示贊同,并鼓勵兩會代表委員要提倡全社會對紡織行業的價值認知。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在講話中首先代表中紡聯歡迎各位代表委員回娘家,并向代表致以崇高的敬意。
“篳路藍縷啟山林,櫛風沐雨砥礪行”,孫瑞哲以這句詩開場,形象化地說明了行業所處的環境、所作所為,以及下一步發展的決心。他在《把握戰略機遇期,促進高質量發展,在一起贏未來》的報告中與大家重點探討了四個方面的內容,即:“三大躍遷”、“三個落差”、“三個提升”與“四個方向”。
孫瑞哲認為,七十年來,我國發展成為支撐世界紡織工業體系平穩運行的核心力量和推進全球經濟文化協調合作的重要產業平臺。“科技、時尚、綠色”,揭示了中國紡織工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的“三大躍遷”。第一是“科技”驅動,從規模發展到內涵發展;第二是“時尚”復興,從審美依附到文化自信;第三是“綠色”文明,從環境壓力到生態和諧。
與此同時,行業在成長中也有煩惱,存在“三個落差”。首先在國民經濟體系中,紡織行業“貢獻度”與“主流性”之間的“認知落差”;其次是全球經濟體系中,“中國崛起”與世界經濟新秩序調適之間的“利益落差”;第三是行業供給側體系中,制造能力與消費需求匹配之間的“能力落差”。
孫瑞哲還就聯動政策訴求,提出行業發展的“三個提升”,第一是提升“價值感”,從鞏固行業地位到刷新行業認知;第二是提升“共生感”,從封閉發展模式到構建生態矩陣;第三是提升“獲得感”,從制度頂層設計到落實傳導機制。
孫瑞哲還提出了助力紡織強國建設的政策賦能“四個方向”。第一要鼓勵企業擴大轉型升級投入;第二要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第三要積極開拓國內市場;第四要促進產業布局合理發展。
孫瑞哲最后表示,“世界如此之新,一切尚未命名”。我們生活的時代,是一個技術、文化、人才、資本、市場的變化吐故納新、毫無路線預設的時代。然而,“風雨多經人不老,關山初度路猶長。”我堅信,行業的發展依然存在它的定力、它的準則、它的韜略。未來,讓我們繼續在一起,在偉大的時代榮光之下,謀思路,打基礎,尋突破,向前進,共同為中國紡織工業的強國之夢,奉獻我們永不謝幕的青春!
山東如意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邱亞夫:
邱亞夫以收購萊卡以及收購澳大利亞公司的案例談到,當前中國紡織行業的發展缺乏巨大財政的支持,紡織企業要有堅實的金融后盾,才能靜下心來搞科技、搞研發。
他同時談到,通過收購萊卡感受到國內企業對科技的投入與國外企業差距很大,特別是傾注工匠精神的科技投入是中國紡織行業非常缺乏的。萊卡在科技上的投入已經形成了一種循環,他們今天研發的是五年以后才推上市場的產品,他們擁有181位各領域的專家來做研發,能做到這一點最關鍵的在于他們背后有強大的財政支持。
邱亞夫建議國家對紡織行業加大財政支持,讓紡織行業能靜下心來在一些關鍵技術、工藝方面要加大力度研發,共同建設好紡織強國。
溫州森馬服飾有限公司董事長邱光和:
邱光和談到,近兩年來,紡織行業受經濟下行壓力,面臨著嚴峻的發展形勢,同時還面臨著原料成本、人工成本、渠道成本上漲等各種挑戰,特別是很多中小企業還面臨著融資難等問題,阻礙了行業的發展。
他提到,對融資難問題在各種會議上多次提出,中央也有一些政策支持,但還不太夠,很多小微企業還享受不到,建議國家對一些優惠政策的實施路徑要進一步明確化。此外,行業還面臨招工難的問題,邱光和提出這與國家對人才的重視程度有關系,建議國家未來能更加重視技術人才的評定。
江蘇陽光集團董事長陳麗芬:
2018年,在行業形勢不樂觀的情況下,陽光依然實現了各方面的增長,這充分體現了品牌的優勢,同時內銷市場的增長,也體現了開拓國內市場的正確性。
此次兩會,陳麗芬準備提幾方面的建議。一是重視實體經濟,解決企業融資貴的問題。近年來,企業普遍面臨著融資貴問題,特別是小企業融資成本更高,再加上各種其他成本,這讓企業很難在國際上競爭。
二是弘揚工匠精神,大力表彰先進工匠人才,對工匠人才設置長效的獎勵機制,提倡全社會認可工匠的價值。
三是加大自主創新、智能制造,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江蘇悅達集團董事局主席王連春:
汽車產業和紡織產業是悅達的主產業,悅達的紡織產業也是江蘇鹽城的支柱產業,引領當地的發展。多年來,悅達一直緊抓市場經濟與品牌經濟。此次兩會將提出三方面建議,一是抓轉型,高度重視紡織行業的轉型升級,重視研發和智能化改革;二是既要鼓勵企業積極加入“一路一帶”建設,也要支持就地轉型升級;三是要持續加強中國紡織品牌建設,建設品牌經濟。
西安工程大學校長高嶺:
今天會議的召開讓自己感受到來自行業的溫暖與底氣。多年來,紡織行業一直被定義為傳統制造業、勞動密集型產業,如何從根本上改變各界對紡織行業的認知,從高質量發展方面對紡織行業做更多的宣傳和判斷值得思考。高嶺建議要鼓勵行業發展一批綠色環保的高端企業、培養紡織界高端人才、專家,讓專家為紡織服裝行業發聲;建議每年兩會前在地方征集建議和意見,綜合匯總給委員,讓地方基層代表發聲,切實了解地方需求,與此同時,也可以對熱點問題進行針對性的調研,優化行業發展。
東方國際集團上海紡織裝飾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偉:
王偉表示,作為兩會代表、行業代表,主要職責就是“為行業發聲,為紡織產業代言”。今年兩會,將結合自己參加和服務進博會的經驗提出相關建議,一是加大紡織行業進口貿易的制度創新,提升貿易的便利化,主推進口貿易的發展;二是鼓勵民族品牌走出國門,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提升民族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加大電子證據的采信力度、加大刑事處罰的震懾力度,設立懲罰性的賠償機制,利用新技術保護民族品牌知識產權。
湖北天門紡織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沈方勇:
來自寒冷的南方,讓沈方勇感受到了北京的明媚春光。他說,享受了行業的拼搏,也感受到了行業的不平凡。盡管過去的一年不平凡,但中小企業也順利走過了。他表示,感恩企業這個平臺,為企業拼搏有了社會地位,有了代表的榮譽。
濱州亞光家紡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紅星:
第一次回娘家,王紅星很激動,他針對行業發展提出了三點建議,一是穩主業,政府應加大對行業新舊動能轉換的力度,讓行業走在世界前列。二是支持對行業標準化的制定,這對行業高質量發展至關重要。三是增加對創新的支持。
真維斯國際(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勛:
行業的發展要綜合考慮國家發展的大局,目前中美貿易摩擦還沒有結果,最終也不要抱有太大希望,美國的目的是打擊中國的高科技。行業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發展紅利遇到了拐點,只有思維改變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此外,搞經濟,要講政治,才能制定行業發展的政策。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黨委書記兼秘書長高勇感謝兩會代表委員對行業發展提出的建議,并建議代表委員在全國兩會上能結合行業發展戰略,關注中西部紡織服裝業的發展。一是關注在中西部的扶貧中,充分發揮紡織服裝的精準扶貧作用;二是關注在中西部培育新的產業集群;三是關注對中西部紡織服裝產業、原料行業的支持。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