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織造行業停產潮來襲 規模或超去年!該怎么撐下去?
去年7月末,8月初,因為原料短時間內暴漲,海寧、常熟、桐鄉、武進等傳統紡織集群發布了聯合停產倡議書,一時戳到了紡織人的痛點,引起了紡織圈內的廣泛關注。
實際上,原料上漲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還是產能過剩,過去兩年時間,經編產業因為擴張過于迅速,導致一些常規經編布供過于求,一些經編企業甚至是虧本經營,庫存積壓嚴重。
是不是覺得很熟悉?沒錯,這些全都是現在噴水織造企業正在遇到的問題。
從市場了解到的結果來看,安徽、蘇北等外圍地區的織造廠部分已經處于半開工狀態,開機率已經降到了7成,而海寧經編也沒有這么快緩過氣來,開機率下降到了5-6成,就連傳統的江浙紡織集群,壇丘、橫扇一些生產常規產品、機器又比較老舊的廠家也已經處于停產或者計劃停產的狀態。
不過因為織造企業的數量規模過于龐大,進一步精確的數據難以獲得,但是我們可以從一些目前市場上存在的現象來管中窺豹,得出一些大致的結論。
聚酯產銷跌落谷底,低于維持開工正常需求
聚酯產銷與終端織造的關系最為密切,一方面,織造開工需要原料,因此聚酯產銷是織造企業開工率最直接的體現;另一方面,可以從織造企業購買原料的多少來了解到他們對接下來的判斷,一般來說,如果對接下來的行情看好,訂單數量充足,一部分織造企業就會一次性購買比平時更多的原料來規避原料漲價的風險。
那么最近的聚酯產銷怎么樣呢?我們來看中國綢都網監測的一組聚酯產銷數據。
7月3日,聚酯產銷1-2成;
7月4日,聚酯產銷1-2成;
7月5日,聚酯產銷還是1-2成!
織造企業一般有兩種購買原料的方式,一種是隨買隨用,另一種則是按照原料價格波動來購買,各有各的優勢。
在5、6月大部分時間,聚酯原料價格緩慢走低,這時候大量企業選擇了隨買隨用的方式進行購買,此時聚酯產銷基本維持在4-6成,好的時候在7-8成。
哪怕是6月末的時候聚酯產銷迎來了一波產銷高峰,但是那些隨買隨用的企業仍舊需要不斷購買原料來維持生產。
連續幾天1-2成的產銷除了能證明織造老板們對后市的行情非常不看好之外,也明顯低于需要維持機器開工的正常原料需求,從側面印證了市場上有一部分機器已經處于了停產的狀態。
面臨巨大資金壓力,不降開工還能怎么辦?
去年的原料漲得那么瘋,一方面是因為買漲不買跌的心態作祟,而更重要的是去年上半年的行情太好,導致織造企業庫存都已出盡,手頭上還有新的訂單,資金情況非常良好。
上周的周一周二,PTA連續兩天漲停,按照過去的慣例,下游應該都到了追漲的時候,但是在周三震蕩了一天以后,周四周五的PTA則是大跌。
其中一方面是因為織造企業對后市判斷不好,而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現在部分織造企業的資金鏈非常緊張。
資金鏈緊張因為以下幾個原因:
1、庫存過高。這是最直接的原因,也是最無解的原因,產能過剩了,市場沒有這么大的需求,貿易商該囤的貨也都在之前最低價的時候囤了,短時間內生產出來的布基本都是庫存量。
2、應收款壓力。生意好的時候說現款拿貨就現款拿貨,還要考慮關系怎么樣,愿不愿意做,生意不好的時候回款周期長兩個月就長兩個月吧,就是那么真實。
3、對外投資。不少在外圍地區有擴大噴水織機產能投入的企業目前的資金鏈大多都非常緊張,幾百上千萬真金白銀投了進去,大多背負了不小的貸款壓力。
4、環保、安監等。近兩年,環保、安監差得越來越嚴格了,要達到要求所花的投入也是越來越多,但是發現大家的抱怨越來越少了。為什么?可能已經習慣了吧。
這樣緊張的資金鏈,對現金的要求就會越來越高,雖然現在原料便宜,但也還是要錢的呀。反正生產出來的布一時半會也賣不出去,只能降開工咯。
結語:
種種跡象表明,7月織造企業的停產潮確實已經來了。今年的原料價格不會像去年那么瘋,也不一定有聯合停產倡議書,但是停產的規模或許會超過去年。這是產能過剩必將帶來的陣痛,希望布老板們都能夠撐過去。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