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發展時尚看著很時髦,但做起來可沒那么容易
從快時尚到奢侈時尚領域,各大品牌都希望在消費者心中樹立關愛環境的形象。
上周,全球頭號快時尚品牌 Zara的母公司Inditex SA公布了一組可持續發展目標,包括承諾只使用經回收利用的滌綸,同時確保在2025年前以更可持續的方式生產棉花、亞麻布和人造絲。與此同時,法國奢侈時尚巨頭路威酩軒集團(LVMH)聘用了Stella McCartney擔任顧問,還給予這位具有生態環保意識的設計師少數股權,以強化對應對氣候變化的支持。
除此以外,去年也出現過大量類似的承諾和投資活動,它們還考慮到了時尚行業工人的待遇問題。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在于,消費者和監管機構日益關注時尚行業對環境的影響。如何做到長期可持續和長期盈利,已成為時尚界面臨的一大難題。從本質上講,更可持續的時尚即更少的時尚。
盡管如此,品牌對支持可持續發展日益上心,試圖吸引關心衣服生產方式和產地的年輕消費者——據BoF與麥肯錫公司聯合出版的《2019年度全球時尚業態報告》,42%的千禧一代表示,希望在購買前了解產品的原料和生產方式。
品牌意識到,這種具有責任心的消費擁有巨大的短期潛力,更多的批發商開始在實體店和網店上架更具環保可持續、生產方式更合乎道德的產品。
今年早些時候,The RealReal在招股說明書中強調,“(消費者)日益提升的價值意識和對擁抱可持續性的渴望”,是一個至關重要的消費者趨勢,對業務發展十分有利。從H&M到Farfetch,各大公司紛紛開始涉足正在快速增長的二手市場,租賃模式也日益受到關注。
但從長期來看,這一趨勢構成了一個核心問題:消費者意識不斷提升,而且日益關注大量消費對地球及其資源造成的負擔,在這樣的背景下,品牌能否在做到可持續發展的同時,繼續保持增長?
時尚行業針對可持續發展的全部討論,尚未觸及一個基本問題,即如何在改善環境足跡和實現商業成功之間實現平衡。賣更多的衣服、包包和鞋子,最終需要消耗更多資源。要真正做到可持續發展,品牌可能不得不考慮減少產量。這或許是可持續發展進程正在放緩的部分原因。
法國奢侈時尚巨頭開云集團(Kering SA)最新發布的應對氣候變化報告,凸顯了增長與可持續發展之間的固有矛盾。開云集團旗下擁有以Gucci為首的眾多大牌,長久以來一直被視為時尚界促進可持續發展的領導者。但盡管在減少環境足跡方面做出了多年努力,開云集團的環境足跡在去年有所增加,原因在于快速增長抵消了可持續發展舉措的成效。
消費者并未受到影響,他們對Gucci的熱情絲毫不減,這又會促使Gucci大力宣傳其可持續發展舉措。
更多的品牌開始應對時尚行業面臨的環境和道德挑戰,這最終會產生積極效果,但具體結果如何取決于消費者是否真的開始用錢包表達自己的態度。
來源:BOF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