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國 | 從紡織工業高速發展看祖國的巨變
從紡織工業高速發展看祖國的巨變
原國家紡織工業局行業管理司副司長 汪烈
每當看到想到“我和我的祖國”這六個字時,每當與朋友們在一起敘述各自生活變化和現在的幸福時,每當走在祖國各地欣賞到美麗風景時,每當在電視里看到尖端科技獲得成功的畫面時,我都會由衷地泛起“我愛我的祖國”這一心聲。回顧我國紡織工業的發展歷程,更燃起我對祖國的無限熱愛。
紡織工業經歷三大階段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紡織工業經歷了艱難起步——快速發展——高速發展的歷程,已成為世界紡織品服裝的生產、消費和出口第一大國,正大步向紡織強國邁進。
艱難起步:新中國成立時,百業凋敝、百廢待興,國家通過對上(海)青(島)天(津)等地的紡織廠和紡機廠進行公私合營或收歸國有的方式形成新中國紡織工業的基礎,艱難地起步。1949年總產值48億元,1950年為55億元。
快速發展:“一五”至“二五”前期,國家投巨資在北京、石家莊等大中城市新建了一批規模較大的棉紡織廠、毛紡織廠、麻紡織廠、絲綢(織)廠、印染廠、針織廠和紡機廠,全國紡織工業進入第一個快速發展期:1959年全國紡織工業總產值達252.9億元,比1949年增長4倍;后來由于三年自然災害和歷史因素干擾,發展極其緩慢,1976年全國紡織工業總產值347.1億元,17年只增長37%。70年代初先后上馬了上海金山石化、遼陽化纖、天津化纖和四川維尼綸等4個大型化纖廠并陸續順利投產,化學纖維產量從1957年的200噸猛增到1980年的45萬噸;同時,各地又紛紛建設了一大批各種規模的紡織廠。化纖與各種天然纖維的混紡交織,不僅大幅度增加了紡織產品的產量,而且大大拓展和豐富了紡織產品的花色品種,使紡織工業進入第二個快速發展期:實行了30年的布票于1983年12月1日正式取消就是這個發展期的重要標志,至1986年,全國紡織工業總產值達933.55億元,這個十年增長了1.7倍。
高速發展:從1986年起,我國紡織工業進入高速發展期。
中國躍上第一紡織大國巔峰
如果說,1986年以前,我國紡織工業的快速發展主要靠傳統紡織工業的內生增長,那么,1986年以后則依靠三次外延拓展和科技進步兩股強大的力量,躍上世界紡織第一大國的巔峰。
第一次外延拓展——發展“以服裝為龍頭”的三大支柱產品,服裝行業成為紡織工業的重要生力軍
在國家宣布取消布票三年后,國務院又作出一項重大決定:將輕工業部的“中國服裝工業總公司”劃歸紡織部,之后服裝行業生產規模可以說是日新月異、突飛猛進,僅僅十年后的1997年,全國服裝產量就達到了136.9億件,比1987年增長了5倍,平均每年增加11萬件。2017年達288億件。
服裝行業的這種高速發展,首先是大大促進了各種面料生產的發展,進而倒推各種布、紗,特別是工業紡織原料化學纖維的大發展,當然從另一個角度看,若沒有化纖行業的大發展,也就不可能有紡織和服裝的大發展;二是極大地滿足了全國人民生活日益富裕后對衣著的各種需求;三是擴大了紡織品和服裝出口。
第二次外延拓展——紡織部和農業部聯手研究鄉鎮紡織企業與紡織工業的協調發展
上世紀70年代后期,各地鄉鎮企業如雨后春筍般蓬勃發展起來,鄉鎮紡織企業是其中一支重要生力軍。在它的快速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如同行惡性競爭,有些企業產品質量較差等。
如何解決這些新問題,紡織部和農業部兩部領導經協商,決定在中國鄉鎮企業協會下面成立一個紡織委員會,對上述各類問題進行專題調研、向兩部領導匯報。兩部領導及有關司局處室經常溝通研究各地鄉鎮紡織企業發展中出現的問題,慢慢出現了國有、集體、鄉村紡織企業逐漸協調發展的好勢頭,不同所有制紡織企業發揮各自的優勢和特長,不同省市發揮各自的原料優勢、市場優勢、技木優勢、管理優勢,使全國各類紡織企業在當地紡織廳局和鄉鎮企業管理局的指導下,揚長避短,消除和避免了惡性競爭。
第三次外延拓展——賦予紡織生產企業自營出口權,改革紡織品配額管理,使實力較強的紡織生產企業直接進入國際市場
根據黨中央國務院的指示,外經貿部從80年代初期就開始進行生產企業自營進出口的試點。當時有兩種形式,一是選擇有出口實力的生產企業由外經貿部直接批給自營進出口權,廣州絹麻廠是全國紡織行業第一家獲得自營進出口權的紡織廠;二是選擇幾個中心城市,由當地紡織工業主管部門將大型紡織企業聯合起來,組建一個工業部門內的外貿公司(簡稱工貿公司),實行外經貿和紡織工業兩個政府部門共同管理。1982年,全國紡織行業第一家有進出口權的工貿公司——“青島紡織品聯合進出口公司”正式成立。后來,相繼又在幾個沿海開放城市組建了新聯紡(上海)、天紡聯(天津)、廣紡聯(廣州)、大紡聯(大連)等工貿公司,至1993年底,全國紡織工業自營進出口企業477家。
但當時也出現了一個新問題,即一些自營企業的產品主要是出口到有配額的國家,沒有配額,自營出口就難以開展。
紡織品配額,曾經實行了40多年(1962~2004年),它是發達國家從一些發展中國家進口紡織品的數量限制,當時在我國叫被動配額;那時我國對一些資源性產品(如兩紗兩布)出口去某些國家也實行出口數量限制,叫主動配額。改革紡織品配額管理是從主動配額開始的。
1994年4月5日,全國部分紡織廳局及企業座談會在京西賓館召開,商討研究棉紡織行業如何快速解困事項。會上確定由13家大型棉紡織廠作為首批試點企業,直接獲得兩紗兩布配額自營出口。獲得被動配額的自營出口企業,一個個如虎添翼,直接進入國外市場,迅速全面了解國際市場需求,及時調整本企業的產品品種。價格上去了,出口量雖然受配額限制無法增加,但帶動了非配額品種的出口,出口效益提高很快。
在紡織工業三次外延拓展中,我以直接操作者的身份不同程度地都參與了。我深深感到國家和政府領導推動的每一項改革都非常不容易,但都獲得巨大成功。
紡織工業三次外延拓展所取得的高速發展,從側面充分展示了我國改革開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新中國成立70年來,無論是受國際封鎖主要靠自力更生還是打破封鎖實行改革開放,我國的經濟發展始終未曾停步,主要得益于兩點:第一,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第二,全國各族人民的勤勞勇敢。
我愛我的祖國,我為自己生活在這個偉大時代而感到無比的幸福和無比的自豪!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