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新舊年度轉換 棉價能否走出陰霾?
8月份是棉花新舊年度轉換之際,遺憾的是市場情緒悲觀,棉價屢創新低,期現價格體系被重塑,新年度棉價能否走出陰霾仍尚存疑問。縱觀上半年棉價下跌主因,外界均認為是中美貿易戰導致消費減少,畢竟美國作為我國紡服出口第一大市場,影響不可小覷。現階段紡織企業正在經歷難關,何時能夠順利邁過這道坎,對棉價走勢至關重要。正如道德經所言:“玄之又玄,眾妙之門”。此時棉價的玄妙之門更多的是需求一端。
為了摸清下游紡企真實開工生產情況,中國棉花網記者走訪了江蘇省各棉紡監測站。江蘇省在我國棉紡產業領域具有很強的代表性,紡織服裝一直是江蘇省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棉紡產業集群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上都居全國前列。
目前江蘇省已經形成了30多個專業化特色明顯的紡織服裝集群,表現為產業鏈體系完整,專業化特色明顯,以中小企業為主。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江蘇省紗線產量為303.2萬噸,僅次于福建省、山東省和河南省。
企業生產經營基本正常,未如外界預期的悲觀,多數開機率出乎記者預料,受制于棉價大幅下跌影響,利潤大幅縮水,企業均在降低原料庫存。
在這次調研中,記者走訪了徐州、鹽城、無錫、泰州、靖江等市縣,了解到大部分企業開機率基本保持在100%,除了正常節假日調休之外全年無休,少數企業開機率維持在70-80%左右。當地紡企告訴記者,企業生產保持正常,相較其他省市減產、限產情況較少。如果按照當前市場行情采購棉花紡紗,企業能夠賺取到一定利潤,導致現在保本甚至虧損的窘況,主要是前期高價原料庫存所致。
據了解,目前企業庫存基本都維持在1個月左右,由于采購棉花指標、存放規模不同,致使各企業庫存原料均價有很大差距,有的企業均價約在14100元/噸左右,有的企業在15000元/噸左右,對使用長絨棉生產高端紗支的企業而言,原料均價高達25500元/噸,對比現在市場12000多元/噸價格,企業背負成本負擔不小。
這也解釋了儲備棉保持高成交率的原因,只要市場棉價不出現大波動,企業就會自行或委托貿易商代拍,這樣可以不斷降低庫存原料均價。如果市場行情出現大波動或預期未來棉價繼續下跌,企業就會暫時停拍觀望。
多數企業表示,為了降低風險,都在下調原料庫存規模,有的企業已將庫存降至20天左右,對其來說已接近維持最低庫存的極限了,而這樣的企業占據絕大多數。
紡企棉紗庫存增加,維持在20天銷售期,出口美國市場訂單減少,歐洲、日韓、中東市場表現正常。
據記者調研了解,江蘇省紗線均以精梳、精梳緊密紡等中高端產品為主,產品銷路相對穩定。當地企業自5月份訂單開始出現下降,產品逐漸處于累庫階段,這種情況幾乎是所有企業都面臨的問題,其中出口美國訂單更是下降嚴重。
徐州某3萬錠規模企業告訴記者,4月底前,中美貿易摩擦出現緩和,產品供不應求,5月份開始,中美經貿關系再度緊張,訂單明顯下降,其中美國訂單受影響大,原來老客戶每個月采購30-40噸紗,現在一噸也未采購。
當地另一家規模在2萬錠的企業主要生產天鵝絨紗,美國市場占有一定比例,企業反映,5月份開始銷售出現問題,走貨速度逐漸放緩。為了降低虧損,被迫將開工率維持在70%。
毛澤東在《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說:“中國是一個大國——‘東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不愁沒有回旋的余地”。
這句名言再次得到了應驗。根據海關總署統計,1-7月我國對歐盟、東盟和日本等主要市場進出口增長,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增速高于整體。前7個月,歐盟為我國第一大貿易伙伴,東盟為我國第二大貿易伙伴,美國降至我國第三大貿易伙伴,中美貿易總值為2.1萬億元,下降8.1%,占我外貿總值的12%。
數據還顯示,前7個月,我國服裝出口5612.6億元,增長2%;紡織品4720.7億元,增長7.7%。雖然增幅略有下降,但總體上基本保持穩定。
對此,鹽城市紡織企業說,出口歐盟、日本、韓國、中東市場的紡服訂單未受影響,雖然美國市場訂單明顯下降,但其他市場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這一部分損失。
2008-2018年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數據對比圖
中美貿易摩擦固然是下游消費減少的主要原因,但很多企業反映產能過大,產量過高也是國內棉紡產業陷入困境的原因之一。
受訪企業向記者反映,對國內棉紡產能過大,紗價大幅下跌早有預期,從年初開始,就能隱約感覺到市場寒冬要來了,在經過了2016至2018年紡織高速發展之后,國內棉紡產業看似一片繁榮,欣欣向榮,實則危機正在逐步靠近。
以上只是企業一方說辭,中國棉紡行業協會相關人士持有不同意見:“業內有很多關于產能過剩的說法,我覺得應該辯證地看,只要有市場就不能說過剩。現在國內還有一些很低端落后的設備運轉著,要說過剩,應該是指這部分,產業結構不合理,需要升級換代調整”。
該人士指出,目前低端生產企業比例較多,大約有80%的企業生產中低檔產品、6%的企業生產中高檔產品,4%的企業生產質量低價格低產品,僅有10%的企業生產高質量產品。在當前消費升級的階段,低端產品需求呈下降趨勢,所以這部分需要升級。新疆新增產能那么大,內地的企業也沒出現大批倒閉的情況。
據悉,幾年前棉紡界流傳一種說法,如果新疆新建棉紡產能達到2000萬錠,內地至少關停4000萬錠,理由是在市場容量有限的條件下,新疆棉紡企業受惠于各種補貼優惠政策,內地企業根本無法與其競爭。
按照相關數據,2018年新疆棉紡產能達到1800萬錠,用棉量達到150萬噸,如此重要的棉紡基地拔地而起,至少目前為止,尚未看見內地大量企業倒下。
記者在調研過程中,深深感觸到企業對中美貿易談判走勢非常關心,因為這直接關系到產業能否健康持續運轉。但是兩國經貿磋商歷經兩年你來我往,太極式的推手互搏之后,并未撥云見日,一片明朗。反而是在摻雜了許多與貿易無關的事情后又變得撲朔迷離。
有專業人士認為,現階段棉紡產業走勢仍將與中美經貿談判關系巨大,但是在經過長期疲于應對和市場消化之后,棉價還將回歸到供需基本面上來。眼下看,下游消費占據主導地位,但從農產品這一特性來說,未來棉花價格漲跌關鍵因素終將回歸到供給端上來。
的確,查閱最近USDA發布的棉花供需平衡表看,新年度除了中國棉花供不足需外,全球棉花產大于需,供給仍然充足。
隨著臺風利奇馬的到來,江蘇調研也按計劃結束了。棉紡產業的春天在哪里,現在還不容易下結論,暫時也看不到,處于產業鏈中的企業除了埋頭苦干,實在想不出其他的好辦法。但有一點可以肯定,要想在棉花新舊年度更替之際,市場有所改變和起色,需要供需基本面發生一些改變,不管是自發的還是被迫的。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