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橋紡織“模仿力”超強!三分鐘出小樣,一天批量上市場!
成長的煩惱:面料低質低價
近日,柯橋“中國輕紡城”政協委員會客廳開展首場活動,政協委員、部門負責人、相關專家圍繞“增強企業創新意識,提高中國紡織品附加值”展開了一場諸葛會,共同破解企業“成長的煩惱”,努力讓中國輕紡城的紡織創新之路越走越通暢。
趙月萍多年來一直堅持原創紡織產品的開發,她說,隨著市場競爭的白熱化,傳統紡織發展碰到“天花板”,產能過剩、附加值過低成為很多企業“成長的煩惱”。“我們將通過委員會客廳這個平臺,加強與紹興紡織從業者的聯絡聯誼,通過流行趨勢發布、設計師交流沙龍等活動開展研討交流。”
“日歐紡機技術的進步遠超我們想象!”浙江越劍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馬紅光感嘆。四年一次的歐洲國際紡織機械展覽會(ITMA),是引領全球紡機裝備技術創新的重要平臺。今年,ITMA在西班牙巴塞羅那舉辦,“越劍”也是參展企業之一。她說,中國的紡機產品與國外先進技術的差距主要體現在產品的穩定性和連續性,當前亟須加快紡機企業的智能化改造。
柯橋:從一條街到一座城的傳奇
不斷探索
柯橋區,則一直延續城市發展自改革開放初期以來的輝煌成績,在經濟轉型的大潮中,它總是能夠揚正帆、把好舵,從而為城區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柯橋,這個被稱為“托在布上的城市”,成功渡過了90年代中后期的紡織業發展危機。彼時,紡織業企業大量破產,以紡織業為經濟命脈的城市,接連沉淪。
但柯橋,卻逆勢展現出了頑強的生命力,從80年代的“百米布街”,到90年代的“中國輕紡城”,柯橋在不斷尋求創新和變化中,踏準了發展的節奏,也找到了前行的方向。
城,因產業而起,隨產業而興,是柯橋發展的真實寫照。柯橋過去最大、如今最強的產業,是紡織。因為紡織業的興起,柯橋從一條不起眼的街,發展成了令人矚目的城。
放眼建國以來的歷史,柯橋并不是唯一憑借傳統紡織業興起的城區,但卻是為數不多歷經不同時代依然在紡織業中占據頭部地位的城區。
柯橋用一次次華麗轉身,契合了一回回時代變遷。沒有被彎道超車,沒有被新潮拋棄,看上去是柯橋“摟緊”了紡織業這棵大樹,但實際上是柯橋引領了紡織業的趨勢。
從一條布街到一座輕紡城,是柯橋在發展上的跨越,同時也是柯橋人步步扎實邁進的結果。沒有什么產業是能夠自然而然長盛不衰的,發展中的柯橋,對此深有體會同時也有部署。
進入上世紀80年代,面對國家實行原料配給織棉布的政策,柯橋另辟蹊徑,利用化纖原料不受國家計劃限制的機會,搶抓歷史機遇,通過大量進口化纖設備,改變了產業發展的面貌,大量鄉鎮企業因此而興起,成為柯橋向前發展的動力和基礎。柯橋以化纖為主,再造了紡織工業發展的新氣候,成為全國知名的化纖紡織品生產地和集散地。
從小機會的把握到大機遇的搶抓,柯橋每一次都趕對了節奏,這也成為柯橋產業發展的源動力。
“突”出困境,找到新路
到了1985年,柯橋的面料市場已經初具雛形,來往的烏篷船載著柯橋的布,也成為了產業發展和柯橋建設的一個縮影。從化纖生產到面料交易,柯橋產業多元化的態勢已逐漸顯現。
俗話說,花無百日紅。柯橋紡織業走過的路,同樣是坎坷與荊棘并存,但與大多數輕工業城市不同的是,柯橋每次都能夠“突”出困境,找到新路。
1987年柯橋的紡織業規模在擴大,但效益卻開始原地踏步。柯橋開始意識到,供大于求的根本原因,在于產品流通不暢。鄉鎮企業分散作戰、烏篷船進進出出的銷售局面,難以支撐起龐大產業的興起。于是,在政府的主導之下,柯橋輕紡市場拔地而起,不僅為柯橋紡織業發展提供了銷路,同時也建立起了在全國乃至亞洲地區的影響。
柯橋輕紡市場的落成,為產業發展注入了更多的活力,集聚了豐富的資源和巨大規模的資金,這一切為柯橋能夠在不同時代實現華麗轉身,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紡織業的規模在擴大、營利能力在提升,但柯橋并沒有滿足既有成績,以鄉鎮企業為主的企業經營模式,具有天然的弱點,尤其是在市場經濟逐漸興起的時期,柯橋預見到了未來發展面臨的挑戰。于是,對鄉鎮企業進行股份制改造,就成為柯橋紡織業“再生”的重要契機。
面對市場在變大風險也在增加的局勢,股份制改造為企業帶來了根本上的改變。更加科學的企業決策、更加快速的應對能力,讓柯橋紡織業在市場競爭中保持了活力,也為柯橋從一條街到一個區鋪平了道路。
對于任何產業來說,技術都是必爭的高地,紡織業也不例外。在發展過程中,柯橋紡織業曾經受到過來自韓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同業的沖擊,進口面料開始占據市場,為本地面料企業發展帶來了不小的危機。
沒有怨天尤人、沒有一蹶不振,柯橋紡織業開始了反思,并積極對標國際先進生產經驗,最終開展了一場以“無梭化”為代表的技術革命。柯橋紡織業以“刮骨療毒”的氣勢,淘汰了曾經為產業興盛立下汗馬功勞的梭織機,并進口了2萬臺設備作為補充,改變了企業的裝備水平,也奪回了被進口面料蠶食的市場。紡織業的韌性,也注入了柯橋發展的進程中,為后來成為紹興乃至浙江首屈一指的城區,帶來了新的力量。
進入21世紀,紡織業的不景氣在全國蔓延,柯橋紡織業如果不能突破,那么也將和國內其它地區紡織業落得一樣的命運。但頑強的柯橋,在外貿這條路上為產業找到了突破口,也為城區的建設打開了新的大門。
2013年,紹興縣撤縣設區,柯橋以紹興城區的姿態,推動著紡織業繼續發展,同時也在一二三產業的均衡發展方面作出了令人振奮的文章,成為了紹興乃至浙江不可忽視的一股經濟發展力量。
如今,柯橋更是依托自身優勢,走自主創新之路,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尋求突破資源環境的瓶頸制約,真正實現“騰籠換鳥、鳳凰涅槃”。來源│浙江政協同心苑 、柯橋發布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