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批中國紡企感受最真實的美國市場:喜憂參半
過去一年半來,中美貿易摩擦跌宕起伏,關于美國市場的變化也眾說紛紜。那么,美國市場的真實情況是什么?美國采購商怎么想?風云變幻下,中國紡織服裝出口企業繼續前行的機遇又在哪里?最近,有一大批中國企業親赴美國感受了市場溫度,他們的所見所聞喜憂參半。
不少中國企業被要求轉移生產地
美國是中國第二大紡織品服裝出口地(僅次于歐盟),但自中美貿易戰以來,中國紡織品在美國市場的占有率的確有所下滑,這是今年7月參加第二十屆“中國紡織品服裝貿易展覽會(紐約)”的中國企業最直接的體會。
來自紹興的一家企業負責人表示,目前美國客戶在精簡來自中國的供應商,同時縮減每個供應商的業務量。來自金華的一位家紡企業負責人也表示,從今年5月開始美國市場訂單量有所減少。小客戶持觀望態度,大客戶在量上有所減少且價格也大幅度壓縮,客戶還要求不能在中國生產。
被要求轉移生產地的企業不止一家,嘉興一家企業的負責人表示,6月之后,公司銷售額有所下滑,比去年同期下降8%左右。客戶要求轉移至柬埔寨和越南生產,但公司的產品相對高端,單批產量較小,并不適合在柬埔寨、越南大批量生產。
盡管如此,仍不能否認中國紡織品在美國市場占有重要地位,無論是美國相關協會還是當地采購企業都透露出“中國制造”難以替代的訊息。盡管占有率有所萎縮,美國市場、采購商仍然肯定中國企業是最好的供應商。
美國家紡協會的法律顧問Robert Leo在家紡主題論壇中提到,美國有85%的羽絨產品來自中國,只有5%來自美國,除非繼續從中國進口,否則美國本土產能或其他國家都無法滿足美國對羽絨產品的需求。
Vice常務副總裁Mark Engebretson表示,對Vice來說,離開中國在其他國家進行采購困難很多,特別是考慮到供應鏈和生產技術因素。"中國制造'品質優,雖然價格不是最低,性價比卻很高,這也是Vice一直在中國采購的原因。”他從成本、基礎設置、產業配套、政策法規、商業規則、信用問題等方面對東南亞幾個國家做了比較,認為中國仍是最佳選擇。
美國時尚產業協會會長Julia Hughes也表示,盡管一些美國企業已經或正準備在越南、孟加拉、印尼、印度等國家尋找新的供貨渠道,但從整體數據上來看,由于這些國家供應能力有限,大量買家涌入帶來的供不應求也會間接導致采購成本的增加。目前,中國仍是美國市場的主要供應國。
從美國相關企業和協會的表態可以看出,轉移訂單并不易操作,在關鍵節點上,除了買家看重的生產技術、設計研發、質量價格外,中國完備的產業鏈、基礎設施、物流交通、政策環境等都為“中國制造”加足了分。
壓力下中國企業快速成長
自去年美國挑起中美貿易戰以來,中國紡織企業無不因此而時刻繃緊神經。由于特朗普的施壓,致使中美貿易戰變得長期化,中國企業也不得不快速調整自己,從而變得更加強大。越來越多的出口企業創新意識正被不斷激發,迸發出巨大的能量以應對當前挑戰。
同時,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更注重合規運營,比如優化采購渠道、尋求正規廠家合作、注重品牌建設、加大產品研發力度等,以此提高商品客單價,提升市場競爭力。
不少美國本土采購商表示,貿易摩擦雖然增加了買賣雙方的支出成本、時間成本和溝通成本,但他們也看到中國企業快速調整應變對策,加速產業結構和產品的轉型升級,提高了研發水平和生產效率,同時通過技術服務升級加強了自身在國際競爭中的優勢。
有國內的家紡企業負責人表示,美國市場對價格非常敏感,每個賣場都有固定的客戶群體,價格不會輕易改變或上漲,中國紡企想繼續保持競爭力的關鍵在于領先水平的研發環節。“東南亞國家產業鏈完備性不足,技術水平相對落后,很難生產出功能性高端產品。因此,我們努力做差異化產品,讓客戶在別國找不到如此高性價比的同類替代品。我們研發的石墨烯纖維、珍珠纖維、銀離子纖維等這些技術含量高的產品在國際市場上還是有很大競爭力的。”
江蘇一家企業負責人也有同樣的感受,“美國客戶雖然表示成衣采購可在柬埔寨、孟加拉等國家進行,但面料方面短期還是得依靠中國企業的供應。我們加速產品升級換代,提高產品不可替代性,確實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有分析指出,在當前中美貿易摩擦的局勢下,最重要的是做好風險把控。由于美國訂單減少,下一步對我國紡企備戰年終旺季也會有所影響,不少企業會相應減少備貨量,以此降低風險。
此外,出口企業還可能將面臨原材料漲價、成本提高等,最終轉嫁到消費者身上,降低消費者部分商品購買欲望,終端需求必然會受牽連。因此,出口企業要想在競爭中保持優勢,需要盡量做好成本方面的把控,避免原本的粗放式經營,把運營升級到精細化運營上來。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