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鞋風潮愈演愈烈 為什么沒有人炒回力?
炒鞋風潮愈演愈烈,在鞋圈里混了92年的“國貨之光”回力卻一直被排斥在炒鞋圈外。
根據公開數據顯示,炒鞋的市場規模超過425億元人民幣,在2018年的炒鞋二級市場中,Nike旗下品牌AJ獨占高達44%的市場份額,Nike旗下其他品牌占據26%的市場份額,而Adidas則位列第三,占據了24%的市場份額,這三大頭部品牌在二級市場分別溢價59%、58%和25%。
占有超過70%的市場份額,源于Nike善用明星效應。1984年,當時Nike還只是一家生產體育用品的小廠商,在成功簽下初入NBA的邁克爾·喬丹后,Nike專為喬丹量身定做了AirJordan1,這款球鞋和喬丹在比賽中嶄露頭角,AirJordan1也因此火爆一時,遭到瘋搶。
李寧也如法炮制,在和NBA巨星韋德簽約后,李寧發售了一款球鞋,起初售價只有1000元人民幣,幾個月后,在二級市場上竟然拍出了4萬元的高價,不到一年,瘋漲40倍。
無論是Nike、Adidas還是李寧,都在炒鞋圈里混得風生水起。盡管炒鞋圈里熱鬧非凡,但作為“國貨之光”,回力的存在感卻極低。
實際上,回力這幾年的戰績還是挺勵志的。
2016年,回力賣了5800萬雙鞋,零售額超過人民幣50億元,到了2017年,半年就賣了36億元,2018年更是創造了一年賣出8000萬雙鞋的記錄。根據數據顯示,從2014年到2018年,回力的銷售額在四年間增長了65倍。
然而尷尬的是,勵志的故事還沒講完,回力就陷入到了抄襲風波中。
01曾經王者
擁有92年歷史的回力,幾經沉浮,也有過自己的高光時刻。
1927年,上海塘山路上有一家名為“義昌橡皮制物廠”的小工廠,主要生產八吉牌膠鞋,這也是回力的前世。
后來,義昌橡皮制物廠又更名為“正泰信計橡膠廠”,漸漸發展成為舊中國民族橡膠工業的標志性企業之一。
到了1935年,正泰信計橡膠廠正式注冊中文“回力”和英文“Warrior”品牌。回力寓意為“回天之力”、“能戰勝困難的巨大力量”,而Warrior則意為“戰士、勇士、斗士”。無論中文名還是英文名,都足以窺得回力在創立之初的豪情壯志。
不過,回力之所以大放異彩的,和中國的體育事業是密不可分的。
1956年5月,回力專為國家籃球隊參加奧運會而特制了一款565型經典球鞋,這款球鞋一經推出,立刻成為了時尚的象征,只要經銷商能拿到這款球鞋就等于發了財,因為經常賣到缺貨。
1979年,WB-1籃球鞋橫空出世,這款球鞋是回力最具代表性的球鞋,時至今日依然是主打款式,在80年代初期,每年生產兩三千萬雙仍然供不應求,作家王朔曾評價這款球鞋是“小流氓搶劫的主要目標”。
正版的回力球鞋售價并不貴,但在那個物質并不豐盛的年代,穿得起真正回力的人家也不多。那時候年輕人渴望一雙回力的勁頭,跟如今的年輕人花高價也要搶一雙聯名限量款球鞋是一樣的。
到了1984年,回力的名氣也到達頂峰,當時中國女排穿著回力鞋奪得洛杉磯奧運會冠軍,這無形間給回力打了一支地表最強廣告,回力頓時成為了當時中國人心目中的國民球鞋,這一年的回力銷售額高達8億元人民幣,一時之間風光無限。
然而屬于回力的高光時刻并沒有太長久。
90年代以后,改革開放不斷推進,回力的市場份額受到了Nike、Adidas、匡威等外國品牌以及安踏、特步、李寧等國內新興品牌的沖擊。
更糟糕的是,回力在1994年前后才步入市場經濟模式,自己出去找銷路,打造銷售網絡,這比很多企業晚了整整十年。
市場變了天,回力不再是唯一選擇,也就在這一年,回力不得不關掉了一家分廠,從那以后,回力就走上了每一兩年關一家分廠的道路。
直到2000年,回力旗下的7家分廠和1家研究所全部關門,8600名工人先后下崗,回力只得宣告破產,上一次瀕臨破產,是因為1933年的一場大火,對于回力而言,市場遠比火災無情。
值得慶幸的是,在經歷破產之后,“回力”這個商標輾轉至華誼集團,華誼集團出資重新組建了上海回力鞋業有限公司。
然而這時的回力已經回天乏力了。在中國人心目中,回力球鞋已不再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相比幾百上千元的國際潮流品牌,回力則被冠上了“便宜貨”的標簽。
02重生
雖然回力抓住了華誼集團這棵救命稻草,但復興似乎并沒有設想的那么容易。從2000年到2008年,回力連續八年處于虧損的狀態,根據數據顯示,僅僅是2005年至2008年就累計虧損了2.5億元。
轉機來得總是不可思議。
2008年,參演過《指環王》《加勒比海盜》等影片的好萊塢明星奧蘭多·布魯姆穿著中國球鞋的照片刷了屏,國內媒體爭相報道,稱回力球鞋成為國外潮流。
這一年恰逢奧運年,回力借著情懷之名,并輔以民族品牌走向世界的自豪感,回力很快就迎來了春天。
事實上,布魯姆腳上穿的并不是回力,而是被法國人重新打造的另一個國產球鞋品牌飛躍,不過回力還是憑著這次誤會賺足了眼球。
重生的飛躍志不在國內,讓回力撿了個大便宜,借著這一波東風,回力重新俘獲了年輕人的心。
同年,在北京奧運會期間,蒙古國總統、比利時王儲、丹麥副首相等國外政要紛紛到北京商廈選購回力球鞋,許多外國運動員也對這款運動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這種熱潮下,回力專柜從一個月不足萬元的銷售額一下子提升到了30多萬。
兩年后,在上海舉辦的世博會再次提供給了回力一個更大的發展契機。
在上海世博會期間,回力品牌獲得世博會特許生產商和零售商資格,并獲世博會安保員用鞋和保潔員用鞋內部招募訂單,其手繪鞋還進入世博會場館展示,回力借此機會在全世界面前展示出了自己的風采。
與此同時,回力借勢開了第一家旗艦店,而這家旗艦店在一個月內創下了近170萬元的銷售業績。世博會之后,還有大約800多個加盟商找到回力總部,洽談合作開店的事宜。
03創新不夠,抄襲來湊
回力重生之后,暴露出來的問題也不少。
重新回歸到主流市場之后,回力便無心于新品研發,在友商們一季一個新設計的發展態勢下,回力拿得出手的仍是當年那幾個經典款式。
雖然也有新款式不斷面市,但這些新款式卻總讓人感覺似曾相識。
回力新款式球鞋的設計幾乎照搬照抄各類大品牌的經典款式,甚至毫不掩飾地直接抄襲友商的爆款產品。
毫不夸張地說,其他品牌任何一種賣得不錯的款式,都能在回力這一個品牌中找到。
回力之所以混不進炒鞋圈,根本原因在于不是販賣情懷,就是靠抄襲爆款,眼睛只局限在眼前利益上。
實際上,抄襲是國產鞋企品牌繞不開的話題,李寧、安踏都曾被爆出過疑似抄襲的事件,但除了低端鞋之外,李寧和安踏在核心款式上從來沒有放棄過成長,抄襲過后也在自我吸收和自我進步,并且已經拿出了顯著的成果,而有借鑒或者抄襲痕跡的款式占比在逐年減小,而相比之下,回力涉嫌的抄襲款式占比卻越來越高。
2018年5月,回力以“回天之力”為名,推出一款售價999元的限量鞋。顯然,回力并不滿足于低端的定位,試圖在高端球鞋市場分一杯羹。
然而尷尬的是,即便是賣弄美國團隊和藝術家聯名的噱頭,也擋不住眼尖的鞋迷們對其抄襲另一品牌“解構”設計的質疑。
這款飽含野心的限量款球鞋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如今,在回力網上店鋪里,這款球鞋的最高售價也被迫回落到499元。
混不進炒鞋圈,也并不是一件丟人的事情,但混不進炒鞋圈至少在某種程度上證明了回力并沒有值得炒的價值。
作為重獲新生的老牌鞋企,回力似乎并不明白抄襲對于長遠發展會造成多大的傷害。老國貨的回歸固然令人欣喜,販賣情懷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手段,但創新才是企業立于不敗之地的核心競爭力。
反觀回力這些年,從球鞋做到跑鞋、涼鞋、健步鞋、帆布鞋,什么火就抄什么,只靠“撞款”,這條路難以走遠。
曾經輝煌的國貨品牌在抄襲之路上漸行漸遠,這并不是國人想要看到的結局,縱觀眾多老品牌的復興,一定是一直在做正確的事情,而不是在做容易的事情。
混不進炒鞋圈沒有關系,想一想創新之路該怎么走,這才是回力的首要任務。
部分參考素材來源:新周刊、知乎、零售專家。
來源:創業最前線 作者:尹太白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