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國 | 竭盡“國家隊”所能,助力紡織工業由大變強
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70年來,中國紡織工業從弱到強,取得了全方位、開創性的發展,發生了深層次、根本性的變革。紡織業作為國家工業化進程的母親行業、對外開放的排頭兵、經濟體制改革的先行者,已將中國建成為全球最大的紡織品服裝生產國、消費國和出口國。
為全面回顧70年來中國紡織工業的歷史進程,從不同角度展現紡織工業的巨大變化,記錄紡織人敢于探索、奮勇前行的時代故事,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刊——《紡織服裝周刊》特開設“我和我的祖國”專欄,向行業內外企事業單位、機構、學校、團體、個人征文,通過謳歌行業企業所取得的輝煌成就,表達對黨、對祖國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進一步展現紡織業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的決心。
竭盡“國家隊”所能
助力紡織工業由大變強
中國通用技術集團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
黨委書記、董事長莊小雄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關鍵之年。70年來,中國紡織工業肩負著“衣被天下”的夢想,解決了讓中國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溫暖”問題,讓人們從有的穿發展到穿得好,再發展到今天穿得舒適、時尚。中國紡織工業進而也取得了全方位、開創性的發展,成為了國家對外開放的排頭兵、經濟體制改革的先行者。這其中凝聚了幾代紡織人、紡織系統2000多萬從業者的艱辛和智慧。中國通用技術集團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紡院”)是我國紡織工業最大的綜合性科研院所和紡織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在這個過程中作出了重要貢獻,作為中紡院的一員,我深以為豪。
初心未變、使命未變
以纖維為載體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紡院建于1956年,至今已有63年歷史。從誕生之日起,中紡院就以科技興業為己任,始終圍繞以纖維為核心的技術鏈構筑大科研體系,竭盡“國家隊”所能,助力紡織工業由大變強。
站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特殊節點上回顧歷史,可以清晰地看到中紡院的發展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這三個階段也折射出了紡織工業的發展歷程。一是上世紀50~70年代,中紡院依靠科技力量實現了棉紡設備的國產化,也叫做單一設備的國產化,解決了剛解放時期需要大大提高生產效率的問題;二是上世紀70年代起,中紡院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實現了纖維成套裝備國產化,同時與國內大型化纖企業聯手,實現了合成纖維量大面廣的發展,為我國成為世界化纖大國奠定了堅實基礎;三是上世紀90年代至今,伴隨著行業從大到強,中紡院提出加強自主創新,開始獨立自主攻關萊賽爾技術,實現了以萊賽爾纖維為代表的生物基纖維成套技術國產化。
63年來,中紡院走過了不同階段的發展,也經歷了經營模式的改革,但為老百姓解決穿衣問題的初心、使命卻一直未變。伴隨著老百姓穿衣需求的不斷升級,1999年,中紡院由科研事業單位轉制為中央直屬大型科技企業,并根據實際情況對科技力量進行了深度整合,穩定和鞏固了一批研發隊伍,同時利用幾十年的科研技術積累大力發展科技產業,先后設立了一批由中紡院控股、科研生產和經營管理骨干持股的科技企業,摸索出了一條適應行業競爭和中紡院特點的產業發展之路。新的運行機制和管理制度,使中紡院科技產業規模、效益快速提升。2009年,經國務院批準中紡院整體并入中國通用技術集團。通過近十年的發展,借助集團這個大平臺及其整體資源優勢,中紡院的轉型升級之路初見成效。
今天,中紡院已經是我國紡織行業最大的綜合性科研院所和紡織高新技術產業基地,下屬四大業務板塊:纖維材料、產業用紡織品、核心裝備EPC與生物化工配套、標準檢測及技術服務。但是,無論業務如何拓展,中紡院以纖維為核心進行科技創新的底色始終鮮明,以纖維為載體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使命始終不變。
十八年磨一劍
引領紡織工業新變革
我是1997年進入中紡院的,20多年來,我見證了化纖產業的成長,也見證了紡織從以棉毛麻絲為代表的傳統產業發展成為一個多學科交叉的高科技產業。
印象最深刻的是國產萊賽爾纖維萬噸產業化的實現。萊賽爾纖維因其同時具有天然纖維的舒適性與化學纖維的諸多優點,在生產過程中能近乎做到零污染,所用溶劑無毒,幾乎是所有人心中的完美纖維,但是由于技術過于復雜,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一直被國外企業所壟斷。
在全世界人口紡織纖維用量中,有60%~70%的纖維來自于石油,由于石油不可再生的因素,石油供應量會越來越少,而萊賽爾纖維是再生纖維素纖維,為了長久地解決纖維用量的問題并打破國際壟斷,1998年,中紡院提出了“統一思想、明確目標、堅定不移地做好萊賽爾纖維國產化”的目標,之后在三任院長的指導下,克服了種種困難,歷經不計其數的小試、中試,終于在2016年12月23日,由我國從生產線裝備到生產工藝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裝備100%的中國通用技術集團中紡綠纖1.5萬噸萊賽爾纖維生產線一次性開車成功。這是中紡院十八年磨一劍最終取得的碩果,也意味著中國紡織行業即將迎來一場巨大的變革。
今年2月21日,中紡院“年產6萬噸新溶劑法纖維素纖維產業化項目”在河南新鄉正式開工,并將于明年6月份開車,屆時將形成10萬噸產能規模,為中紡院2021年建設50萬噸規模,成為Lyocell纖維全球第一的通用技術高科技新材料產業集團打下最堅實的基礎。
傳承科技創新精神
推動行業轉型升級
建立至今,中紡院始終秉承以科技支撐、促進和引領紡織工業發展的使命,成為推動行業技術進步和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近年來,公司不斷深化改革,形成了本部與下屬企業兩級研發體系和一批由優秀學科帶頭人領銜、學術水平高、創新能力強的科研團隊,積極開展行業共性、關鍵性和前瞻性技術的研究開發,承擔了多項 “973”、“863”、科技支撐等國家重點科技計劃項目,攻克和突破了一系列重大技術難題,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世界先進水平的技術創新成果,獲得國家和省部級科技進步獎200余項。
通過與企業、高等院校密切合作,加強協同創新,促進科技成果轉化,面向紡織行業、集群區域廣泛提供了技術咨詢以及紡織標準、計量、檢測、認證等技術服務。以纖維材料、產業用紡織品、核心裝備EPC與生物化工配套、標準檢測及技術服務為主要領域的科技產業群,通過技術改造、技術創新和擴能建設,不斷提升產品的核心競爭力和國際國內市場占有率,發展勢頭穩健,公司綜合實力顯著增強,2008年被國家科學技術部、國務院國資委和中華全國總工會命名為首批創新型企業。2016年被評為國家知識產權示范企業。
近年來,先后在浙江、福建、廣東、江西、江蘇及河南等地建立了研發、檢測等分支機構和服務網絡,創新能力和輻射范圍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中紡院取得今天行業地位的背后,得益于一代又一代中紡院人對“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的傳承,得益于多年來積累形成的強大科研體系和一支極具戰斗力的人才隊伍的沉淀。未來,這種傳承也會一直延續下去。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中紡院也將邁入新時代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未來,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的指引下,中紡院將圍繞國家產業政策和創新驅動的發展要求,結合市場需求,聚焦“創新能力的提升”,向“突破關鍵技術、推動行業產業轉型升級”發起新一輪沖擊。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