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風雨同舟的八大紡織高校,如今早已分道揚鑣,彼此差距已拉大
隨著就業渠道的廣泛放開,越來越多的高考考生選擇了特長生,比如體育、藝術、美術等;諸多美術特長生肯定是聽過“九大美院”,甚至以“九大美院”作為自己的高考目標,而同為美術特長生該專注的“八大紡院”,卻很少有人去了解。
在八九十年代,國內輕工業還不算發達,而關系民生的紡織行業大多靠人工來完成,所以那會誕生了許多紡織類為主的院校,而當時隸屬原紡織工業部(現名中國紡織總會)的8所紡織高校則被統稱為“八大紡院”;那時候的紡織類專業就如現今的電子、石油等專業一樣熱門,基本入學等同就業,但隨著工業化的進程的加快,機械逐漸代替了人工,所以紡織類專業逐漸冷門,而這“八大紡院”也紛紛轉型成綜合高校或者設計為主的高校,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下。
第一所:東華大學(華東紡織工學院),211大學;該校在1985年就更名為“中國紡織大學”了,這個校名放到如今,絕對是霸氣側漏的存在,畢竟國字號大學都成了“國寶”了,每一所國字號大學都代表了相關領域的頂尖存在。該校也經常被網友笑稱為“四大民辦211之一”,不過它各個設計類專業都很強勢,尤其是服裝服飾設計,絕對是國內首屈一指的存在。
第二所:北京服裝學院(北京紡織工學院),該校是全國唯一一所以“服裝”命名的大學,僅開設9個學院,全部圍繞紡織設計服裝開展教學,主打服裝服飾,所以它的服裝服飾設計專業與東華大學是并駕齊驅的,幾乎每一場時裝周都能看到該校校友的作品。
第三所:天津工業大學(天津紡織工學院),該校創辦的主體是源自天津大學紡織系,是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現代紡織學科群),雖然如今該校優勢專業依舊是設計類,但畢竟以“工業”命名,所以它在機械工程、計算機、通信等學科領域的優勢有比較明顯。
第四所:蘇州大學(蘇州絲綢工學院)-211大學,這個比較特殊,當時的“蘇州絲綢工學院”是和其他幾個學校一起合并到蘇州大學,所以成不了辦學主體,確切的說成為了蘇州大學的一個學院,但在學科評估中,蘇州大學有2個A-學科,設計學占其中一個;12個B+學科,紡織類占2個,貢獻還是挺大的。
第五所:浙江理工大學(浙江絲綢工學院),現今的浙理工還設立了紡織學院、絲綢學院、服裝學院、藝術設計學院;雖然學校朝工科類發展,但紡織類專業依舊還是該校的優勢學科,與國外多所名校共同成立了時裝設計研發中心。
第六所:武漢紡織大學(武漢紡織工學院),以“紡織”命名的大學也僅此一所,不像其他7所紡院,保留了“紡織”特色,可見該校的優勢學科還是以紡織設計類為主。但值得說明的是,這些優勢專業要藝術統招才能進去,其他普通統招專業并不強勢,但會計值得一試,畢竟合并了湖北財專。
第七所:西安工程大學(西北紡織工學院),單看校名,看不出來和紡織有什么關系,但該校4個國家特色專業都是來自紡織類,國重重點學科也是紡織材料與設計;多學科發展的道路已被其他幾位兄弟院校給落下了,所以要想將這塊校名做大,西安工程大學要走的路還很遠。
第八所:中原工學院(鄭州紡織工學院),八大紡院里面,唯獨中原工學院掉隊了,紡織設計類專業優勢不突出,諸多普通一本高校都比它強,而地理位置也相對是最差的,不過可以借助鄭州崛起的契機,努力拼搏一把。但在二本領域,該校的設計專業,依舊值得考生報考。
整體來說,“八大紡院”轉型都還比較成功,整體還是理工類為主,紡織類為特色的現狀,但彼此的差距也還是存在的。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