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服裝鞋帽網首頁 > 正文
讓歷史告訴未來:又一資深紡織基地開建紡織遺址博物館!
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紡織行業歷經了偉大的歷史變革,從供應短缺做到了衣被天下。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和新中國工業進程的“母親行業”,紡織業所做出的貢獻值得永遠銘記。那些在新中國歷史上做出突出貢獻的老紡織工業基地也先后開始興建博物館和產業園,主動記錄和紀念歷史。2019年,我國又一資深紡織產業基地—— 河南鄭州也在立項多年后宣布將開建紡織工業址博物館,并開始向全社會征集展品。
據了解, 此次鄭州市紡織工業遺址博物館是依托原國棉三廠辦公樓、車間等文物建筑興建的博物館。該項目于2016年7月立項,將于近期正式開工建設。該博物館主要通過場景復原和情景再現的方式,使游客在游覽、體驗工業時代獨特生產生活方式和感人故事中,體會鄭州產業工人的奮斗歷程和昂揚向上的時代精神風貌。
“機器一響,黃金萬兩。”位于京廣、隴海鐵路十字交叉口的鄭州,在新中國成立后,被中央確定為國家工業建設重點地區之一,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紡織工業的建設與發展。
鄭州地處中原腹地,四通八達,交通優勢明顯,加上當年的豫北、豫南地區又是主要的棉花產區,也和咸陽、石家莊、北京一起被國家確定為“四大新興紡織基地”。20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鄭州六大紡織廠并立,先后建成一大批大中型工業生產項目。依靠紡織業的帶動,鄭州市迅速拉大了城市框架、集聚了人口,可以說,紡織業為鄭州城市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隨著社會對輕工業產品的需求迅速提升,國家又投資興建了鄭州印染廠、河南省第一紡織器材廠等紡織工業企業,建立河南省紡織工業學校、河南省紡織技工學校,培養紡織人才。鄭州成為全國最重要的紡織工業基地之一。
如今,建設一座展現鄭州紡織工業發展歷程的博物館,不僅是鄭州紡織人的心愿,同時也是留存城市發展印記、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的民心之舉。河南省目前還沒有一座工業遺產類博物館,此博物館的建成,對整個中原地區工業發展歷史的研究和展示都具有開創意義。
延伸閱讀
◆上海紡織博物館
上海紡織博物館位于蘇州河南岸、澳門路北側、昌化路東面、長壽路橋西北翼原上海申新紡織第九廠舊址,戶外展示面積1500平方米,室內展示面積4480平方米,是一家地域性行業博物館。博物館通過實物、資料、場景、圖文、模型、多媒體等,展示上海地區紡織業發展的歷史文脈,集中展示了上海紡織的工人階級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積極參與反帝、反封建、發壓迫斗爭的悲壯歷史,展示了上海紡織工人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光輝業績。氣勢恢弘的序廳、底蘊厚實的歷程館、時空連貫的擷英館、互動疊現的科普館、賞心悅目的京昆戲服館,演繹了上海紡織6000多年的產業歷史和文化。博物館現已成為全國紡織精神文明建設示范基地、全國科普教育基地、上海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上海市工業旅游基地、申九“二二斗爭”革命紀念地。
以紡紗、織布、印染等工藝元素的形象整合,宣示了紡織的產業鏈;雕塑表面鐫刻的紡輪、紡車、元寶石圖案,表達了上海紡織的淵源;大跨度“門”的造型,如同一座凱旋門,演繹了上海紡織曾經的輝煌;正面的經線布局,寓意為上海紡織的歷史和文脈將得以延續。
大型雕塑是青銅制作的充滿紡織元素的藝術作品。在這個作品中既有紡紗的元素、也有織布的元素,還有印染的元素。作品整體形象表達了印染生產過程,在平面中有古代紡紗的形象,有織布用的梭子形象。
紡織博物館門前的石板地面上印刻的是280個上海紡織企業名錄,小小的石刻留下的是紡織工業的歷史和人們珍貴的記憶。將18世紀70年代以來上海紡織的部分企業名稱,以石刻的方式鐫刻在博物館的廣場上,向來來往往的路人訴說著上海紡織曾經的輝煌。在280塊石板上記載著從1771年到1992年六百多個紡織企事業單位的建立日期,其中有像中國機器織布局這樣的生產企業,也有像小花園鞋店、亨得利西服等商家,還有帽業協會等紡織專業聯合會。
出土于新疆荒漠,來自于木乃伊之身,極為罕見。葛布是葛藤的莖皮纖維加工制成的。這塊出土葛布殘片是新疆出土的西漢時期毛葛殘片,表明我們的祖先已用葛纖織造出用于衣著的葛布。另外展出的還有比較完整的衣服袖口殘片、防寒的手套殘片。
◆青島紡織博物館
有著一百余年歷史的紡織業是青島的“母親工業”,曾為青島贏得“上青天”的盛譽(上海、青島、天津)。
青島紡織博物館始建于2009年;2017年移地再建。據介紹,新館所在地前身為始建于1934年的上海紗廠舊址,擁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產業積淀。園區內有青島現存最早的鐵路專線橋、工業水塔,體現青島工業1.0印記的空調、消防設施以及青島近現代紡織工業巨頭周氏家族的百年金桂樹等眾多青島紡織歷史的有力見證者,本身就是一座天然的紡織遺址博物館。
據了解,青島紡織博物館新館按照國家4A標準規劃建設,在紡織谷打造國內首家紡織主題動線博物館和紡織遺址公園,在定位功能、設計理念、場館建設、服務項目等諸多方面積極探索并走在了國內前列。成為承載青島紡織百年記憶、重溫百年紡織經典的核心場所。
紡織谷是傳統產業新舊動能轉換的新載體和創新發展平臺,承載著青島城市紡織業轉型升級的歷史使命。青島紡織博物館作為紡織谷的文化引領項目,其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與紡織谷“上青天”產業聯盟、谷里O2O運營平臺、谷里ODM服務平臺、GOOLEE HOME研究院以及谷里SHOWROOM體驗中心等產業集群深度融合,延伸出了獨具特色精品工業旅游鏈條,并轉化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內在驅動力,助推紡織谷平臺項目持續發展。
◆天津紡織博物館
2010年,天津紡織博物館于天津高新紡織工業園啟動開館,博物館坐落在天紡大廈內,分為近代、現代、當代和專題四個展區,館藏資料涉及15大類,其中有文獻300余冊,圖片5000余幀、器具等2000余件,集中展示了天津紡織工業自1898年創辦以來的112年歷史,表現了天津紡織在百年發展中積淀的豐富文化內涵和特有的精神風貌,是天津紡織幾代人發憤圖強的真實寫照。該博物館已成為天津市工業旅游基地之一。
各類紡織機械及其復制品成為展館內的最大看點。除具百余年歷史、來自河北任丘一農家的木鐵紡織機外,復原后的黃道婆所發明古代最早紡織機械;1920年由美國企業制造、北洋紗廠購進并一直使用到2008年的粗紗頭機;由日本株式會社加地鐵公所1921年制造的立式開棉機以及改革開放后天津自主研發紡紗機等也都在展館顯著位置陳列亮相,可讓觀眾更加直觀地感受天津紡織歷史的厚重。
據了解, 此次鄭州市紡織工業遺址博物館是依托原國棉三廠辦公樓、車間等文物建筑興建的博物館。該項目于2016年7月立項,將于近期正式開工建設。該博物館主要通過場景復原和情景再現的方式,使游客在游覽、體驗工業時代獨特生產生活方式和感人故事中,體會鄭州產業工人的奮斗歷程和昂揚向上的時代精神風貌。
“機器一響,黃金萬兩。”位于京廣、隴海鐵路十字交叉口的鄭州,在新中國成立后,被中央確定為國家工業建設重點地區之一,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紡織工業的建設與發展。
鄭州地處中原腹地,四通八達,交通優勢明顯,加上當年的豫北、豫南地區又是主要的棉花產區,也和咸陽、石家莊、北京一起被國家確定為“四大新興紡織基地”。20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鄭州六大紡織廠并立,先后建成一大批大中型工業生產項目。依靠紡織業的帶動,鄭州市迅速拉大了城市框架、集聚了人口,可以說,紡織業為鄭州城市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隨著社會對輕工業產品的需求迅速提升,國家又投資興建了鄭州印染廠、河南省第一紡織器材廠等紡織工業企業,建立河南省紡織工業學校、河南省紡織技工學校,培養紡織人才。鄭州成為全國最重要的紡織工業基地之一。
如今,建設一座展現鄭州紡織工業發展歷程的博物館,不僅是鄭州紡織人的心愿,同時也是留存城市發展印記、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的民心之舉。河南省目前還沒有一座工業遺產類博物館,此博物館的建成,對整個中原地區工業發展歷史的研究和展示都具有開創意義。
延伸閱讀
◆上海紡織博物館
上海紡織博物館位于蘇州河南岸、澳門路北側、昌化路東面、長壽路橋西北翼原上海申新紡織第九廠舊址,戶外展示面積1500平方米,室內展示面積4480平方米,是一家地域性行業博物館。博物館通過實物、資料、場景、圖文、模型、多媒體等,展示上海地區紡織業發展的歷史文脈,集中展示了上海紡織的工人階級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積極參與反帝、反封建、發壓迫斗爭的悲壯歷史,展示了上海紡織工人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光輝業績。氣勢恢弘的序廳、底蘊厚實的歷程館、時空連貫的擷英館、互動疊現的科普館、賞心悅目的京昆戲服館,演繹了上海紡織6000多年的產業歷史和文化。博物館現已成為全國紡織精神文明建設示范基地、全國科普教育基地、上海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上海市工業旅游基地、申九“二二斗爭”革命紀念地。
以紡紗、織布、印染等工藝元素的形象整合,宣示了紡織的產業鏈;雕塑表面鐫刻的紡輪、紡車、元寶石圖案,表達了上海紡織的淵源;大跨度“門”的造型,如同一座凱旋門,演繹了上海紡織曾經的輝煌;正面的經線布局,寓意為上海紡織的歷史和文脈將得以延續。
大型雕塑是青銅制作的充滿紡織元素的藝術作品。在這個作品中既有紡紗的元素、也有織布的元素,還有印染的元素。作品整體形象表達了印染生產過程,在平面中有古代紡紗的形象,有織布用的梭子形象。
紡織博物館門前的石板地面上印刻的是280個上海紡織企業名錄,小小的石刻留下的是紡織工業的歷史和人們珍貴的記憶。將18世紀70年代以來上海紡織的部分企業名稱,以石刻的方式鐫刻在博物館的廣場上,向來來往往的路人訴說著上海紡織曾經的輝煌。在280塊石板上記載著從1771年到1992年六百多個紡織企事業單位的建立日期,其中有像中國機器織布局這樣的生產企業,也有像小花園鞋店、亨得利西服等商家,還有帽業協會等紡織專業聯合會。
出土于新疆荒漠,來自于木乃伊之身,極為罕見。葛布是葛藤的莖皮纖維加工制成的。這塊出土葛布殘片是新疆出土的西漢時期毛葛殘片,表明我們的祖先已用葛纖織造出用于衣著的葛布。另外展出的還有比較完整的衣服袖口殘片、防寒的手套殘片。
◆青島紡織博物館
有著一百余年歷史的紡織業是青島的“母親工業”,曾為青島贏得“上青天”的盛譽(上海、青島、天津)。
青島紡織博物館始建于2009年;2017年移地再建。據介紹,新館所在地前身為始建于1934年的上海紗廠舊址,擁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產業積淀。園區內有青島現存最早的鐵路專線橋、工業水塔,體現青島工業1.0印記的空調、消防設施以及青島近現代紡織工業巨頭周氏家族的百年金桂樹等眾多青島紡織歷史的有力見證者,本身就是一座天然的紡織遺址博物館。
據了解,青島紡織博物館新館按照國家4A標準規劃建設,在紡織谷打造國內首家紡織主題動線博物館和紡織遺址公園,在定位功能、設計理念、場館建設、服務項目等諸多方面積極探索并走在了國內前列。成為承載青島紡織百年記憶、重溫百年紡織經典的核心場所。
紡織谷是傳統產業新舊動能轉換的新載體和創新發展平臺,承載著青島城市紡織業轉型升級的歷史使命。青島紡織博物館作為紡織谷的文化引領項目,其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與紡織谷“上青天”產業聯盟、谷里O2O運營平臺、谷里ODM服務平臺、GOOLEE HOME研究院以及谷里SHOWROOM體驗中心等產業集群深度融合,延伸出了獨具特色精品工業旅游鏈條,并轉化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內在驅動力,助推紡織谷平臺項目持續發展。
◆天津紡織博物館
2010年,天津紡織博物館于天津高新紡織工業園啟動開館,博物館坐落在天紡大廈內,分為近代、現代、當代和專題四個展區,館藏資料涉及15大類,其中有文獻300余冊,圖片5000余幀、器具等2000余件,集中展示了天津紡織工業自1898年創辦以來的112年歷史,表現了天津紡織在百年發展中積淀的豐富文化內涵和特有的精神風貌,是天津紡織幾代人發憤圖強的真實寫照。該博物館已成為天津市工業旅游基地之一。
各類紡織機械及其復制品成為展館內的最大看點。除具百余年歷史、來自河北任丘一農家的木鐵紡織機外,復原后的黃道婆所發明古代最早紡織機械;1920年由美國企業制造、北洋紗廠購進并一直使用到2008年的粗紗頭機;由日本株式會社加地鐵公所1921年制造的立式開棉機以及改革開放后天津自主研發紡紗機等也都在展館顯著位置陳列亮相,可讓觀眾更加直觀地感受天津紡織歷史的厚重。
世界服裝鞋帽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sjfzxm.com"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世界服裝鞋帽網所有,轉載請注明"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sjfzxm.com",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