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浪潮擋不住, 服裝企業“排兵布陣”出大招!
令人改觀的變化
此前,知名體育博主Piki曾發布過一條微博,提醒大家注意“中國李寧”帽衫在市面出現一批假貨,“正品的刺繡紅色底部是橫紋刺繡,白色字體飽滿,抽繩上有李寧的Logo。假貨的刺繡紅底是傳統斜紋刺繡,字體略粗糙,抽繩單薄無Logo……”
而比起如何區分真偽,一條“這都有假貨了”的評論,引發眾多吃瓜群眾的共鳴。其中,一條高贊評論則說得更為透徹:“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是好事,說明我們的國貨強大了。”
的確,這些年來本土品牌從產品質量到外觀,再到用戶體驗,均有明顯進步。相比十年前甚至是五年前,都有翻天覆地的變化。
于服飾品牌而言,這不僅僅是頻登國際時裝周舞臺在國際發聲,贏得高關注度,同時還有筑牢產品基礎,在產品創新上狠下功夫。畢竟市場是檢驗產品的唯一標準,如果沒有好產品的支撐,再具沖擊力的視覺形象也難免淪為俗套。
像如今炙手可熱的安踏與湯普森聯名KT系列,其實最初頗有些一波三折,甚至在推出KT1系列后,由于技術性問題需要回收改進,湯普森又重新穿回了耐克的球鞋。
而真正讓人們對安踏有所改觀,是在KT3推出之后。相比前兩代產品,顏值非常在線的KT3令人眼前一亮,流線型外觀及高密度EVA材料的應用使其炫酷感十足,高幫和魔術貼的設計則給腳踝提供了很好的保護作用,無論是球鞋的穿著舒適性還是包裹性都有不錯表現。
也是憑著KT3,安踏在美國試水限量發售很快就被一搶而空,并因舊金山鞋店門口排起搶售長隊而登上報端,成為首個在美國引發搶購熱潮的中國球鞋品牌。
此后,不斷打磨精進的KT4融入安踏Flash Foam 緩震技術,穿著時在腳感上有了質的提升,軟彈感明顯,腳后跟就像是踩在棉花糖一樣,在市場收獲了很好的反響。
于2019年上市的KT5則在KT4產品基礎上再做升級,采用A—WEB編織鞋面科技,并進一步調校中底Flash Foam厚度,達到軟彈適中,同時增強球鞋透氣性,以大面積的魔術貼設計使球鞋的包裹性達到鞋腳一體的水平。
至此,KT系列成了名副其實的湯普森戰靴,憑借產品的高顏值和舒適性深受大家的認可,甚至被視為是國產籃球鞋的代表之作。
品牌的科技出路
其實,今時之風光亦是昔日痛定思痛下的銳意變革。2015年,安踏曾做過一次學校調研,問題就一個—“為什么不穿安踏的籃球鞋?”得到的“90后”反饋是,安踏的產品“土”“重”“沒有創新”“沒有價值”……這也讓安踏更加明確要以科技為導向的產品方針,要用科技去推動整個產品鏈的創新。
據悉,從研發投入不足銷售成本的1%到2018年增長至5.2%,如今安踏已在美國、日本、韓國等多國設立研發設計中心,吸引來自18個不同國家和地區的200多名專家,產品創新比例高達85%,累計申請各項專利超千項,參與制定國家和行業技術標準上百項,以此形成品牌的核心競爭力,譬如2019年推出的KT系列、SEEED系列、“氫跑”系列等新品都頗受市場消費認可。
不僅是安踏,來自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開展的“重點跟蹤培育紡織服裝品牌企業”調查顯示,2019年上半年,新品銷售已占終端消費品牌產品銷售額的61.5%,同比提高1.9個百分點。
這些樣本品牌企業在研發設計投入方面均保持較高水平,僅2019年上半年擁有研發設計人員平均可達255名,同比增長2.3%,占全部職工的4.7%,平均研發設計投入已達3704萬元,同比增長2.3%,研發設計投入強度為2.52%,同比提升0.07個百分點。其中,終端消費品牌、加工制造品牌研發設計投入強度分別為3.08%、2.03%,明顯高于紡織全行業水平。
從中可以看到,適應時下消費需求的多樣化、差異化,企業的新品開發更新速度正在不斷提升,同時產品研發領域不斷細分,健康保健、生態環保、安全防護等新產品研發成為市場重點。此前公布的“2019年度十大類紡織創新產品”中,探路者、七匹狼等推出的變色防曬皮膚衣、智能發熱羽絨服、智慧瘦身衣等智能科技產品,威克多、森馬等推出火山巖纖維衛衣、兒童保溫牛仔褲等功能產品;安踏、愛慕等推出石墨烯保暖棉服、碳纖維柔性發熱衣、運動心電T恤等運動保健產品均榜上有名。
可以說,如果研發設計是品牌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支撐,那科技就是企業硬實力,不斷助推其提升創意設計水平,以更好地滿足市場需求。
事實上,中國紡織服裝業正日漸褪去昔日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傳統標簽,以科技、時尚、綠色書寫產業新篇。
譬如備受矚目的建國70周年國慶閱兵典禮上,紡織科技為祖國大慶獻力獻禮,像江蘇陽光集團參與設計和制作解放軍三軍儀仗隊新式禮賓服和軍樂團演奏服,際華集團承擔服裝、鞋靴、五星紅旗共139個品種、12.33萬套(件、雙)生產保障任務;北京邦維高科特種紡織品有限責任公司提供了重量輕、抗撕裂性好、強重比高、防水、防雨、防污、應對強大氣流吹擊的旗幟材料及攜行具材料;申達股份芳砜綸配套應用于閱兵軍機;北京英特萊科技有限公司聯合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空軍研究院特種勤務研究所共同研發設計新型連體飛行服……凸顯了紡織服裝品牌的高品質、設計水平與快速反應能力。
數字化升級進行時
產業與科技的融合不僅是體現在產品開發,更重要的是,隨著以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物聯網、人工智能、5G等數字科技正加快在紡織行業的滲透與應用,個性化定制、網絡化協同、服務化延伸等新模式不斷涌現,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生產等需求不斷提升……
產業數字化轉型已然是大勢所趨,面對市場增長放緩、抓不住消費者、企業成本高企等諸多掣肘,數據將成為企業重塑價值的重要來源,帶來新的業務增量。尤其是在新零售的背景下,數字化轉型將通過更高效的線上線下連接,更個性化的消費與互動,以及更具差異化的內容和增值服務,來有效提升用戶體驗,深化品牌忠誠度。
“以前只知道盯住消費者的口袋,但是不知道怎么服務客戶。服務也就是給VIP打打折,但有了數據技術的洞察,就能更知道消費者想要什么,企業能提供什么。”雅戈爾集團董事長李如成曾表示。
2019年以來,雅戈爾動作頻頻。其中很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以阿里巴巴A100商業操作系統為基礎,加速企業的數字化轉型,通過線上線下的打通,實現坪效和人效的提高。
在2019年“雙11”,雅戈爾嘗試以阿里云數據中臺的數據技術精準地對1000萬人進行線上觸達,最終帶來四分之一的增量,并通過線上成交、線下服務,實現“雙11”全天全網銷售額達1.24億元,同比增長88.8%。
按照李如成的規劃,今后雅戈爾的每家大型旗艦店將化身為智慧門店,綜合運用3D量體、大數據、VR/AR等科技手段,為VIP會員帶去交互現實與虛擬的愉悅購物體驗。今后,雅戈爾的VIP會員不但可以在門店通過3D量體設備自動量體,還能在系統模擬的3D場景秀中虛擬試衣,選擇最心儀的款式和面料,登錄手機APP或雅戈爾官方微信下單,在訂單生成后自動流轉至智能工廠進行智能打樣、剪裁、生產,然后通過智能物流配送體系24小時到達。
為此,雅戈爾斥資億元推動智能工廠建設,以智能化打造“柔性供應鏈”,目前已建成全球首條西服全吊掛流水線。它通過應用MES系統、智能裁剪系統、AGV智能小車、單工位智能模塊等一系列信息化硬軟件設備,應用大數據手段逐步完成生產要素間的全域連接,生產效率同比提高20%~30%,量體定制周期也由原來的15個工作日縮短到5個工作日,單件定制周期縮短至2天,大規模定制生產能力也由原先總量的10%增加至30%以上。
同樣著眼于智慧門店建設,山東如意從消費者人臉識別的如意慧眼,到消費者參與的服裝紗線面料智慧設計,從如意智慧量體到服裝智慧選擇、智慧試衣、智慧商城和智慧衣架,將智慧內涵注入智能化服裝選購全過程,不僅以強烈的體驗感吸引著消費者,更使科學的智能技術人性化。
據悉,如意智慧量體不僅可以瞬間精準地測量出人體頭、頸、肩、胸、腰、手、腿、襠等部位的16個數據,還通過后臺的100多個數據呈現用戶的形體特點和個性消費需求,打造極具個性的人衣合一特色消費體驗。
當下,一個共識是,擁抱數字化轉型不只是實現線上線下會員、商品和渠道的統一管理協作,同時還是零售全鏈路包括營銷、渠道、研發、生產、組織、生態等各環節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因此可基于數據智能決策,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同時,實現產品、品類和業態的創新,形成新供給,拉動新需求,促成新消費。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