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如何優化營商環境做強實體經濟?聽聽紡織人也關心的那些“大問題”
2020年,內外部形勢復雜多變,風險和機遇同時存在。我國紡織產業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產業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行業發展與國家宏觀經濟形勢休戚相關。那么,2020年,經濟形勢到底應該怎么看?在這種形勢下,實體經濟應該如何通過創新做大做強?各地又將如何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這些都是紡織人關心的“大問題”。
問題一
2020年宏觀經濟怎么看、怎么干?
2020年,經濟形勢到底應該怎么看?在近日由經濟日報社主辦的“2020中國經濟趨勢年會”上,與會嘉賓認為,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的決勝之年,做好全年經濟工作至關重要。我國現階段的潛在增長率為6%左右,將對未來的增長構成較強的支撐。近幾年經濟結構優化超過預期,增強了經濟運行的穩定性,2020年經濟保持穩定運行仍是大概率事件。如果在政策落實上做到及時到位,經濟運行會好于預期。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談到,“中國是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少數仍然實行常態化貨幣政策的國家。”要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為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創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人民銀行將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根本要求,綜合考慮經濟增長、通脹預期、宏觀杠桿率和匯率穩定,保持靈活適度,加強逆周期調節,疏通政策傳導機制,提升貨幣政策效能,發揮好結構性工具引導作用,加大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尤其小微企業、民營企業、制造業支持力度,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黨組成員張軍擴表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列為今年首項重點工作,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和工作導向性,必須認真學習和深刻領會中央精神,切實增強行動自覺。通過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堅定不移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突破制約經濟增長潛力充分釋放和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不僅能夠為經濟的中長期持續增長奠定基礎,也是短期穩增長的有效途徑。
“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不僅涉及產品、服務、民生保障、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等多方面的質量提升,也涉及觀念、文化、體制、政策等多方面的轉變和協力配合,可以說是一項非常復雜的系統工程?!睆堒姅U認為,必須在認真學習中央精神和深刻把握其內在要求的基礎上,緊密結合各地區、各領域實際,采取有效對策,力爭取得實效?,F階段,尤其需要處理好以下幾個方面的重要關系:一是要處理好發展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等“三新經濟”與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關系;二是要處理好制造業質量提升與服務業質量提升的關系;三是要處理好提質增效與補齊短板的關系;四是要處理好經濟社會發展與環境質量提升的關系。
在談到如何完善有利于貫徹新發展理念和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體制和政策環境時,張軍擴表示,當前最重要的有以下四個方面:一是要進一步完善公平競爭和優勝劣汰的市場環境,充分激發企業主體活力。二是要進一步完善促進創新的環境,充分激發社會各方面的創新潛力。三是要充分調動廣大干部尤其是地方領導干部貫徹新發展理念的積極性。同時,還要著力營造有利于貫徹新發展理念和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社會環境。一方面,要通過宣傳教育培訓,以及相應的激勵機制建設,在全社會形成崇尚技能、崇尚實干的氛圍,推動各行各業勞動者精益求精,提升質量;另一方面,大力倡導崇尚綠色、崇尚品質的消費觀念和消費方式,以消費理念、消費方式的轉變,推動、引導和倒逼發展質量的提升。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高培勇表示,“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貫穿于宏觀調控全過程”,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重要要求。分析2020年中國財政政策的走勢,必須把積極財政政策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更好結合起來。
“談到財政政策,我想大家最關注的是減稅降費”,高培勇指出,“回望過去一年來的減稅降費實踐,我們發現,其運行機理和行動路線與以往有著很大的不同,是積極財政政策貫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的最集中體現”。高培勇認為,2019年以來的減稅降費有三個不同點。其一,其主要對象是特指企業,主要目的是給企業降成本,強調向實體經濟傾斜,是有著明確的操作指向而非不分青紅皂白地減和降。其二,其涉及的重頭是增值稅而非企業所得稅,立足降低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的成本,契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降成本”要求。其三,這一輪減稅降費不是著眼于熨平經濟周期的短期“政策調整”,而是立足于解決經濟運行中的結構性矛盾、實現經濟持續健康平穩發展的長期“制度改革”。2020年乃至更長的時間里,我們都將堅持這一取向和原則。
談到2020年的積極財政政策究竟該怎么干,高培勇認為,總體來講,2020年整體上宏觀經濟政策安排都要向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傾斜,特別是積極財政政策安排更要向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傾斜。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要求,有四個關鍵詞需要把握:一是大力提質增效。所謂“提質增效”,指的是提升“質量”“效益”。結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既注重量的增長,也注重質的提升,從量和質兩個方面發力,是今年積極財政政策的重點所在。二是更加注重結構調整。當前,我國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結構性、體制性、周期性問題相互交織,為緩解這些矛盾,積極財政政策既要通過實施逆周期調節擴大有效需求,更要以更大的力度、更積極的作為去推動結構調整。三是堅決壓縮一般性支出?;诘拙€思維和風險意識,要通過財政支出結構的優化調整,以堅決壓縮一般性支出為減稅降費和擴大投資支出騰挪空間,以注重削減政府自身支出的辦法為積極財政政策實施提供財源支持。四是確保民生改善和重點領域保障。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財政收入增幅持續下降的情況,積極財政政策的操作須通過合理配置財政資金,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將民生改善和重點領域支出擺在優先系列,切實做好重點領域保障,支持基層保工資、保運轉、保基本民生。
問題二
如何依靠創新做大做強實體經濟?
當前,我國實體經濟的發展機遇與挑戰并存。如何做大做強實體經濟,考驗著政府與企業的智慧和能力。在“2020中國經濟趨勢年會”的分論壇上,與會嘉賓圍繞“創新驅動,做強實體經濟”這一主題展開了交流。
1.把創新作為第一動力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經濟日報社創業企業調查結果顯示,從2015年至2018年,盡管資金約束明顯,但大多數企業仍在堅持創新投入,企業科研人員數量、科研經費總額明顯提升。
“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制造業規模不斷擴大,發展水平穩步提升,許多領域實現了從‘跟跑’到‘并跑’甚至‘領跑’。這背后,離不開技術創新的持續加強?!眹野l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畢吉耀說。
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始終重視創新研發投入。2018年,全國共投入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19677.9億元,比上年增加2071.8億元,增長11.8%,投入總量位居全球第二位;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強度為2.19%,在OECD國家中名列前茅,比上年提高0.04個百分點?!半S著科研投入持續加大,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穩步提升,2018年達到了58.5%,2020年有望超過三分之二?!碑吋f。
不過,我國科技創新也存在不少短板。例如,基礎研究還有許多不足,創新生態、科研生態有不少不盡人意的地方。
“在外部環境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加的背景下,這些短板暴露得更明顯、更充分,這也更能倒逼我們加強自主創新的決心?!碑吋ㄗh,對于實體經濟而言,既要進一步用好全球創新資源,也要引導市場主體持續加大研發投入,把創新作為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第一動力。同時,要正確處理好市場和政府的關系,政府要在應用基礎研究領域發力,突出關鍵共性技術創新,也要通過財稅優惠等手段,激發市場主體創新的熱情。
企業要創新,離不開真金白銀的投入和金融支持。在中國建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黃志凌看來,銀行支持實體經濟創新,不僅僅是社會責任,也是銀行自身經營和長遠發展的內在要求。
“銀行支持實體經濟創新不等于簡單給錢;資金支持實體經濟創新,也不能簡單等同于信貸支持?!秉S志凌說,在實踐過程中,應充分發揮好銀行作為“創新顧問”的作用,通過搭建信息交流平臺,為企業科研創新提供支持。同時,要適應不同風險特點,創新金融服務,解決實體經濟創新的融資需求;加大銀行信用創新力度,突破信用評估的技術瓶頸,實現銀行支持實體經濟創新貸款回歸信用本原。
2.構建創新的“生態圈”
近年來,我國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根據有關機構測算,截至2018年底,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了31萬億元,占GDP的1/3。數字經濟的發展,必將對我國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人民生活改善發揮重要作用。
“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將為經濟的中長期發展注入更多新動能?!敝心县斀浾ù髮W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說,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各種產業將加速融合。例如,在服務領域,共享單車、外賣等都是數字經濟加速發展的產物;在工業領域,也已經有許多數字化、智能化的生動實踐。產業的加速融合,帶動了全社會勞動生產率的大幅提高。
盤和林建議,從長遠角度看,要實現創新驅動實體發展,必須做好頂層設計,通過制度創新來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的融合發展;要構建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生態圈;要加速打破數字和信息的孤島,構建數字“高速公路”,使數字經濟和數字產業更好地在“高速公路”上馳騁。
在數字經濟時代,數據有著巨大的價值?!叭绻覀冎皇呛唵巫鰯祿鎯?,只要做到穩定、安全、可靠就行。但是,如果要使數據的價值得到更大限度的釋放,關鍵要深耕行業的融合發展。”潤澤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周超男說,在數字經濟時代,很多行業的邊界變得更加模糊,不同行業融合發展已經成為趨勢。例如,過去,自行車就是自行車,但嫁接數字技術以后,衍生出了共享單車,形成新的巨大的市場。
“依托大數據的生態平臺,各種產業都有機會融合,關鍵要用好數字化平臺,構建集約化共享平臺,形成創新的‘生態圈’?!敝艹姓f,要讓數據在融合發展中發揮作用,關鍵要提升大數據的應用能力。
“過去,不同服裝品牌之間更多的是競爭關系。但是,我們要打造的創新生態圈,是要實現從管理競爭轉向管理合作?!币牢募瘓F高級副總裁溫巍說,在服裝行業的上下游,有著許多優質產能,如何讓這些產能更好地服務消費者,恰恰是行業創新發展需要著力解決的問題。近年來,依文集團通過整合資源,搭建創新性平臺,實現了集合訂單、集合設計、集合生產,實現了柔性供應。
問題三
優化營商環境應在“新”中尋路
近年來,中國政府以刀刃向內、自我革新的勇氣,大力優化營商環境,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效。在經濟日報社舉辦的“2020中國經濟趨勢年會”上,與會嘉賓圍繞“優化營商環境,實現高質量發展”這一主題展開了討論,“新”成為一個高頻字。
1.轉變新理念
隨著我國經濟換擋升級,對于營商環境的要求也有了新特點,需要各地在優化營商環境過程中及時轉變理念。
科技部辦公廳巡視員、調研室原主任胥和平認為,創新已經取代各種傳統產業要素,成為現代經濟的核心議題,因此創新環境也是當前營商環境中最關鍵的部分。未來,營商環境的優化不但要追求便捷化、公開化、高效化,更要圍繞產業創新來展開。
“比如先進制造產業和生物醫藥產業需要的發展環境就很不一樣,因此,我們需要構造專業性的技術創新服務體系,這已經成為當下優化營商環境過程中非常重要的問題?!瘪愫推秸f。
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鵬飛也認為,優化營商環境要注意完善產業政策,推動企業提升創新能力。同時,各地還應該重視改善公共服務水平,吸引高端人才。
“原來各地進行招商引資,思路是先吸引企業,然后增加稅收,再進行城市建設?,F在邏輯變了,需要先改善居民生活環境,提升公共服務水平,才能吸引高端人才,增加當地的創新創業能力,然后帶動經濟發展?!蹦啭i飛說。
在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中,青島是第一個設置“民營經濟發展局”這一機構的城市。事實上,青島西海岸新區比青島市設立此機構還要早8個月,這體現出青島西海岸新區在優化民營企業營商環境方面的重要理念變化。
青島西海岸新區副區長隋斌說:“對比南方地區,我們需要努力的方向就是要大力發展民營經濟。我們設立民營經濟發展局的初衷,就是希望民企在新區政府也能有自己的‘代言機構’,讓他們有話知道找什么部門說,更加有歸屬感?!?/p>
2.應用新技術
近年來,創新技術給各地政府優化營商環境帶來了更多可能性。
蘭州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王忠先表示,通過“互聯網+政務”和大數據平臺,蘭州新區推行“一窗辦、一網辦、簡化辦、馬上辦”,企業辦理手續可以百分之百實現網上辦理,項目審批時長大幅縮短。
類似的場景也發生在天津濱海新區。天津濱海新區區委常委、宣傳部長馬波介紹說:“天津濱海新區實施企業登記全程電子化,內資有限公司的設立變更注銷全部實現網上辦理,發放電子營業執照。在全國首創全流程自動化管理制證中心,自主研發制證系統,實現申請人與審批人互不見面的‘雙盲審批’,對營業執照和105類專業許可證的模板、打印、蓋章、發放進行集中管理,大大提高領證效率。在智慧政務服務中推出濱海掌上行移動客戶端,公開1095個服務事項,其中429個事項與天津市一網通辦實現技術對接,8個高頻事項實現區內全閉環辦理?!?/p>
為解決納稅人發票使用中的痛點堵點問題,2018年6月,廣州市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稅務局推出了全國首個區塊鏈電子發票系統“稅鏈”平臺,利用區塊鏈技術,為納稅人提供發票自動申領驗舊、發票快速開具交付、發票自動歸集等服務,并打通了“支付-開具報銷-入賬”全流程,實現了“秒級開票”和“分鐘級報銷”。
廣州市黃埔區副區長劉石說:“企業開具區塊鏈電子發票后,發票自動驗舊,不需要人工操作。企業足不出戶,即可完成區塊鏈電子發票的全流程業務,還解決了不同電子發票平臺數據孤島問題,發票信息在上鏈后,企業通過‘稅鏈’平臺可以查詢到本企業收到的發票,解決了企業發票歸集難的問題?!?/p>
3.拓展新思路
在優化營商環境過程中,不少地方政府通過創新工作思路,提升自身服務企業發展的能力。
2019年11月22日,長春新區34個重大產業項目集中簽約,金額達1217.6億元。長春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紀工委書記唐繼東說,這一成績離不開長春新區在優化企業營商環境方面創新思路,如當地推出的“首違不罰”等政策,廣受企業好評。
唐繼東介紹說:“過去,我們對企業的一些輕微違規行為進行處罰,即便處罰不重,也往往給企業留下污點記錄,對企業發展產生不利影響。2018年8月,新區出臺《關于對招商引資項目和企業輕微違法行為首違不罰的規定》。針對招商項目和企業在建設或經營中發生的違法行為,如果符合行政相對人不是主觀故意且初次、情節輕微沒有造成危害后果、經教育規范能及時糾正等條件,將免于處罰?!?/p>
近年來,青島西海岸新區創新式推行信用監管,取得了很好的成效。隋斌表示,當地將監管部門對企業的檢查結果全部公開,并記入信用記錄,監管情況與企業享受政策扶持、銀行貸款、公開招投標等相掛鉤,構建起以信用監管為核心的事中事后監管體系,提升了監管效力?!拔磥?,信用體系建設將在經濟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信用監管也將大有可為?!彼灞笳f。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