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衛組織宣布新冠疫情為“國際突發衛生事件”,紡服行業有何影響?
當地時間周四晚間(北京時間1月31日凌晨),世界衛生組織(WHO)在瑞士日內瓦召開新聞發布會,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譚德塞宣布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英文為PHEIC(Public Health Emergencyof International Concern)。但他同時表示世界衛生組織對中國的應對舉措有高度的信心,做出這一宣布并不是因為疫情是在中國發生,而是出于考慮保護那些應對措施較弱的國家。同時世界衛生組織反對任何國家發布任何針對中國的旅行和貿易限制。
此前,1月22日~23日,世界衛生組織(WHO)總干事譚德塞根據《國際衛生條例(2005)》就中國疫情召集突發事件委員會舉行會議,討論在中國及其周邊國家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是否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1月24日,來自中國、巴西、泰國、美國、俄羅斯等14個國家的16名世衛組織專家進行投票,以微弱優勢宣布中國疫情尚未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但是委員會成員的分歧明顯。
譚德塞1月29日在推特上還表示,對于1月24日評估全球新冠病毒風險為“中等”深感后悔,“我已經多次強調風險等級應為高風險”。
被認定為PHEIC會怎樣?
確定PHEIC后,世界衛生組織會發布一個臨時建議,包括各國對人員、物品及交通工具應采取的衛生措施。并協調全球人力物力,必要時給予發生PHEIC地區指導與幫助。因此,WHO在會議中并不會使用“疫區國”概念。根據WHO官網的定義,也沒有關于PHEIC狀態的時間期限。
事實上,根據前數次的宣布PHEIC的經驗,時間期限是根據具體疫情的控制情況來決定的,也就是WHO會宣布是否取消PHEIC的狀態,而不是一開始規定一個3個月或3年的期限。必須指出的是,世衛對PHEIC的宣告并不能授權國際社會針對疫情發生國進行任何強制性的干預措施。世衛給出的建議,即使涉及到與旅游和貿易相關的限制,也都不是強制性的。
比較麻煩的是,如果認定為PHEIC,在出口時,中國產品會面臨額外的檢疫,這種情況,只會使得出口成本增加,效率降低,但貿易并不會被終止。別國是否會與中國進行貿易,以及是否會對中國人出行實施限制完全取決于人家對你疫情嚴重程度的判斷,而不是是否被宣布PHEIC。就算沒被宣布PHEIC,目前各國早已開始對中國采取行動,比如美國、日本、法國的撤僑,各大航空公司縮減來往中國航班。所以大家不必為此而擔心。
這一決定對我國有何影響?
沖擊最明顯的屬于跨國旅游和國際貿易盡管一些國家在世衛組織宣布PHEIC之前,已經采取了撤離本國公民及限制到中國的航班等相關措施,但世衛組織的定性,將讓更多國家意識到疫情的風險,進而做出減少旅游和貿易的決定。
對于國內宏觀經濟而言,會造成短期外部沖擊一國的經濟由消費、投資和凈出口構成,對貿易旅游等跨國活動的沖擊,將直接對凈出口產生負面壓力。而國內的消費和投資,本身也會受到疫情發展的沖擊,三個部分都將面臨不小的挑戰。WHO的定性,對宏觀的沖擊是外部性的、短期的。從本質上說,無論是投資也好消費也好凈出口也罷,根本的影響變量還在于疫情本身的發展,世衛組織的決定只是描述了當前疫情的狀況,并不本質上改變疫情的發展規律。
長期來說,我國經濟受沖擊程度的大小,還要看疫情本身的發展趨勢以及我們為了對沖疫情影響采取的逆周期調節政策。 ?對于資本市場的影響疫情本身對市場的影響分為三個方面:改變人們對實體經濟的預期;改變人們對逆周期調節政策的預期;改變市場情緒和交易結構。WHO宣布PHEIC,會強化短期的市場避險情緒,但不改市場發展的本身邏輯。
回顧2003年非典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
對當年零售消費的影響
2003年疫情對社零消費的拖累較為明顯,主要集中在2003第二季度,其中5月影響最大。另一方面,疫情平息后消費的恢復速度也很快,并在2004年達到新高。
從各類限額以上零售品消費的表現來看,疫情期間實現逆勢上行的主要包括:中西藥品類,日用品類,糧油、食品、飲料、煙酒類,建筑及裝潢材料類;回落幅度較大的主要包括: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體育、娛樂用品類,文化辦公用品類,但疫情過后均恢復至疫情前甚至更高的水平。
非典對當年外貿的影響
從出口金額(美元計價)的累計同比來看,2003年全國范圍內的商品出口并未受到疫情的顯著影響,全年累計增速始終在32%-35%之間窄幅波動,但疫情對出口仍然造成了區域性影響。以廣東省為例,作為疫情的首發地和重點地區,2003年4月的廣交會成交金額同比下滑74%,10月的廣交會則回升至同比增長11%,次年4月進一步增長455%。
進口增速全年呈趨勢性回落走勢,部分與基數逐漸升高有關,但上半年回落速度更快,可能與疫情抑制內需有一定關系。
整體來看,疫情抑制內需對進口稍有影響,但并未對出口造成實質性影響,疫情重點區域之外的出口活動受影響不大。
對紡織服裝行業有何影響?
企業復工或受影響
前幾日,由于疫情擴散嚴重,蘇州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出通知,各類企業不得早于2月9日24時前復工。紡織企業紛紛響應號召,盛澤、柯橋、長興、廣州、南通、福建等地紡織企業陸續發出延遲開工通知,集中復工在正月十五之后。
年后就算企業開始復工,但疫情擴散范圍廣,疊加春節敏感時間點,工人必定回來較晚,就算回來,按照規定,也必須要在家自行隔離14天才能上班。這對紡織企業來說,開機率必將受到很大的影響,生產進度緩慢,加上年前紡織市場行情本就一般,“金三銀四”到來的概率并不大。
聚酯市場或受影響
原油下跌:中國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擴散和蔓延,拉開了國際油價下跌序幕。從23日武漢封城開始,國際油價的跌幅迅速拉大,以每天超過1美元/桶的幅度連跌四天。28日,國際油價盤中更是跌到了三個多月來的最低價位。這是原油歷史上首次因為中國的疫情導致的油價爆跌,由于中國是全球第二大原油消費國,由疫情引發的經濟滯脹將削弱能源需求,由此引發了市場對于原油需求的擔憂情緒,促發了油價的下跌。而此次疫情被列為PHEIC,也進一步拖累中國對原油市場的需求。
PTA影響較小:此次肺炎事件對于聚酯產業鏈的影響,從上下游角度來看:由于越往終端,越屬于勞動密集型企業,上游聚酯、PTA等均屬于規模化集約化生產,供應受影響角度極小。
滌絲價格或將受限:滌綸長絲對于織造市場的行情是最直接的,2019年滌綸長絲價格一直跌跌不休,至年底,才有小幅度的回升。但此次事件一出,下游織造市場開工、生產、需求都將受到較為明顯的影響。年后開工,滌綸長絲的價格大概率會受到抑制,產銷也或許難以見好。
外貿出口或受影響
一國的經濟由消費、投資和凈出口構成,對貿易旅游等跨國活動的沖擊,將直接對凈出口產生負面壓力。年前中美貿易簽署了第一階段的經貿協議讓紡織企業對開年后的出口情況抱以信心,但美國仍對約25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維持25%的關稅,對約12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維持7.5%的關稅。此外,美國兩黨已達成對華遏制的共識,中美貿易摩擦仍存反復的可能。但現在新冠狀病毒疫情被列為PHEIC,經濟下行壓力更大,外部環境更差,企業開工之后出口或將大程度地受阻。
一旦疫情失控,中國的出口貨物都將視為疫區國產品,被世界市場所排斥,外商在華投資的信心將受到極大的打擊,對于國家的負面沖擊或將遠超中美貿易戰的影響。
所以,無論對中國還是全球,這次世界衛生組織的定性會議都將是一把雙刃劍。
可以預見,全球各地港口當局會采取報告和檢疫措施,防止疾病從以前停靠在疫區港口的船舶上傳播。
這種情況下,檢疫風險可能導致船東不愿停靠合同約定的港口!在最嚴重的疫情情況下,可能關閉港口!此外,業內人士也在呼吁,做外貿朋友如有國外客戶問及中國的疫情情況,請一定要謹慎回復,切勿擴大!
如何看待未來紡織服裝行業發展
有關人士預計,本次“新型肺炎”疫情對2020年全國經濟的潛在影響,可以借鑒2003年非典疫情對當年經濟影響:
- 疫情爆發期的經濟增長將受到明顯拖累,第一、第二、第三產業都會受到影響;疫情尾聲,第二產業增長將迅速恢復,第三產業的恢復時間相對更長。從需求端看,疫情將對零售消費造成較大沖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進口都將受到影響,但疫情過后的修復也很快;對投資的影響不大,對出口的影響也不顯著,但前提是不出現主要出口地區疫情的整體爆發。從通脹方面看,受工業生產需求減弱影響,工業品價格走勢偏弱,食品價格和大部分非食品價格受影響不大,醫療保健相關消費品價格有不同程度上漲。
- 將2020年和2003年做對比,經濟基本面都處于短周期的回升趨勢里,因此在原始情形下,我們預期經濟內生性企穩疊加穩增長政策呵護,2020年一季度實際GDP增速有望較2019年第四季度持平或小幅回升。2003年,疫情爆發的二季度實際GDP增速從1季度的11.1%回落至9.1%,與2002年四季度增速相同,回落幅度較大。如果疫情短期無法有效控制,在疫情對消費和生產的潛在沖擊下,經濟企穩的內生性動力可能受階段性影響,一季度實際GDP增速有破6的可能。一季度實際GDP增速能否維持在6%以上,取決于穩增長政策的對沖力度,尤其是在投資項目上的發力。短期貨幣政策與疫情關系不大,但如果疫情持續影響經濟,年初以來貨幣政策超越基本面的寬松窗口期可能延長。
- 雖然本次疫情也始發于上一年12月,但引起廣泛重視的時間相對較早,疊加今年春節較早,如果疫情短期沒有緩解,考慮到返鄉群體滯后返工等因素,對實體經濟的影響大概率從1季度就會開始顯現。由于春節錯位,正常情況下今年應是1月數據較弱、2月數據較強,但如果節后返工延遲較長,則有可能2月數據也不會明顯改善,后續走勢取決于疫情演進情況。如果疫情在2季度被基本控制,一季度的消費和生產計劃的后置可能造成2季度數據出現較大反彈。
- 疫情并非當前CPI的主導因素,但如果穩增長政策的力度不足,PPI的回升勢頭可能將暫時中止。出口根本上仍取決于外需即全球經濟基本面,如果疫情短期未大范圍擴散至主要出口地區(浙江、廣東、江蘇等),則預計短期對出口的影響不大。
不必悲觀
中國政府有能力快速控制疫情發展
WHO把中國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定性為PHEIC的確不是好事,但各位也不要夸大它的影響。這一宣布也有一些積極的作用,比如加強國際協作,增加國際社會對中國的援助等,也有利于對疫情的控制。我們也不應對本次非典疫情對中國經濟的不利沖擊過度悲觀。這是因為,中國政府一方面有著很強的治理能力,另一方面有著充足的政策空間,足以應對非典疫情對經濟增長的負面影響。
首先,本次中國政府應對肺炎疫情的反應速度與反應能力,要快于強于2003年非典時期。有了非典的前車之鑒,中國政府對本次肺炎疫情的反應速度與應對舉措,應該說是非常及時與正確的,這一點也得到了全球范圍的認可。
其次,不難預測,中國政府在2020年將會采用更加擴張的逆周期宏觀經濟政策進行應對。在財政政策方面,中國中央政府仍有著較為充足的財政空間。中國政府將在公共醫療衛生、勞動力再就業培訓、企業減稅降費等領域投入更多財政資源,以緩解中國經濟的下行壓力。
再次,考慮到防控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壓力,中國政府也不會對本次肺炎疫情的負面沖擊做出過度反應。例如,針對金融機構的去杠桿、控風險、強監管措施不會得到根本性放松。有關人士認為,即使考慮到本次非典型肺炎的不利沖擊,在中國政府的及時應對與處置之下,2020年中國經濟增速也不會出現斷崖式下跌。2020年各季度中國經濟增速可能呈現出前低后高的走勢。
最終,是疫情本身的發展,決定了一切。根據世衛組織的規則,PHEIC的默認期限是3個月,到期自動失效;也可以提前解除。因此,此次PHEIC能存續多長,主要還是看疫情控制情況。所以,我們當前一定要做好自己的事,不要給政府和國家添亂,眾志成城,這才是當前的緊要任務和頭等大事!
相關鏈接
需要澄清幾個關鍵概念
有關WHO
世衛組織并非主權國家的概念,它對成員國更多的是提醒和建議的權利,成員國之間按照世衛組織相關條例相互協作運行。至于成員國是否遵循世衛組織的建議,則各個主權國家擁有自己的最終裁量權。因此,不能將世衛組織的決議當作類似主權國家的“命令”看待,這是基本前提。
有關PHEIC與“疫區”
這完全是兩個概念,前者是世衛組織對某類關乎公共衛生重大事件的一個定性,后者是對某些具有該事件高度風險的地區的定義。本次宣布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為PHEIC,絕不等于把中國定義為“疫區國”。事實上, 定義為了“疫區”,這符合此次疫情的基本事實。
PHEIC存續
一旦某類事件被宣布為PHEIC,它的默認期限是3個月,到期自動失效,需要重新評估。世衛組織也可以在三個月之前,重新評估情況,取消或者修改相關事件的定性。
疫情兇猛,我們紡織行業為支持打贏這場疫情防控的狙擊戰,紛紛以實際行動投入到支援抗疫的行動中來,不僅為防控一線做好物資保障工作,也配合國家政策無條件服從疫情防控工作需要。我們希望紡織企業能客觀理性對待這次疫情,提前做好各種防御計劃,及時調整公司戰略,為各種應急情況提前做好準備。歡迎關注“全球紡織網”的更多資訊,關注疫情,關注紡織行業最新動態!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