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沖擊供需但加速應用落地 5G發展危中有機
全球“戰疫”
業界原本傾向于認定2020年會是5G大規模啟動之年,盡管2019年也曾因超出預期的進展而一度被稱作“5G元年”。諸多廠商對2020年早已積極布局,期待在5G大規模出貨的第一波市場上有所斬獲。
然而,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突然暴發似乎打亂了這一節奏。頗具“沖擊力”的體現可能就包括2020年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的取消,這原本被正在為5G而摩拳擦掌的廠商們視為年初重要的舞臺。
而更關鍵的影響在于產業鏈和市場需求。分析直指,對5G網絡設備和終端,無論是從供應還是需求的角度看,5G在2020年的發展都可能會面臨一定的危機。行業分析機構Strategy Analytics互聯計算終端研究服務總監Eric Smith近日在分析中坦言,疫情對2020年移動行業的發展可能會是一個巨大的打擊。“由于5G網絡部署正在全球范圍內擴展,這一年對于5G的采用至關重要。”
不過,這也并不絕對。例如,華為5G產品線總裁楊超斌就在上周于倫敦接受采訪時指出,華為的5G設備目前由華為自有工廠生產,而華為全部的自有工廠和主要的供應商都已恢復生產,疫情不會影響華為5G設備向客戶出貨。
“危機”之下也更有著“機遇”。疫情為5G遠程醫療、移動電商、在線辦公及教育等場景提供了發揮的空間。這加速了用戶習慣的改變,也或許會刺激更多5G應用產生。而應用和生態正是5G未來發展的關鍵。
中國是目前全球5G發展最快的市場之一。甘俊攝
5G遇冷?
從手機的角度看,疫情讓原本回暖的中國市場略顯“措手不及”。廠商原本集中于MWC前后的新品發布會無法召開或改至線上,線下渠道也一度基本停擺。此外,一些廠商還需應對工廠生產和供應鏈受阻的挑戰。
行業分析機構Omdia(原Informa Tech研究部門與IHS Markit技術研究部門合并而成)給出了較為悲觀的預期:“5G處于危機之中”。該機構認為,疫情帶來的最大不利影響是中國國內市場需求的減弱;而如果疫情持續,需求的減弱也將進一步擴展至其他市場。
中國是目前全球5G發展最快的市場之一。例如,行業分析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近日更新的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市場5G手機銷量占到全球5G智能手機出貨量的46%。
該機構此前認為,受活躍的線上市場和5G商用兩大因素驅動,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在2019年下半年已開始逐步回暖,且有望在2020年實現反彈。而受近期疫情的影響,其已在最近的更新分析中將疫情期間中國智能手機的線下銷量預期下調50%,并將第一季度整體銷量預期下調20%。
Omdia分析師Jusy Hong也在近日回復道瓊斯旗下的新聞網站MarketWatch時表示,無論從供應還是需求上看,中國都會在5G時代占據重要地位。然而“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將會減緩網絡設備和終端的生產。此外,疫情也會抑制當地經濟的發展,這會使中國市場對智能手機的需求降溫”。
集邦咨詢分析師謝雨珊在回復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時表示,除了消費者需求減弱,由于智能手機產業人力需求大,延后復工和人流管制政策也可能對產出造成影響。
不過,信達證券電子行業首席分析師方競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指出,疫情對5G短期會有些影響,但中長期來看影響不大。
方競認為,2020年手機的銷量確實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尤其是在國內市場。“疫情暴發之前,我們預計中國手機市場的銷量是3.5億臺。現在可能要下修至3.15-3.2億臺。”
盡管市場上有一些較為悲觀的預測,但方競指出,他追蹤到的終端數據并沒有那么差。“農歷新年期間,線下銷量同比下降了70%。但自復工以來,就已顯著回暖。”他指出,復工之初該降幅就回升至了40%,而現在已經到了30%。
“疫情的影響在快速減弱。”他表示,如果接下來降幅能夠繼續回升,至20%左右,對2020年手機市場銷量的預期也會再相應進行上調。“現在反倒是要更多擔心海外市場。”方競表示,歐美市場因其較高的附加值,已是國內手機廠商布局的重點。
“需求是不會被抑制的,只會被延后。”方競表示,消費者在疫情期間可能會因“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而暫緩換機,但疫情結束之后還是會有消費的沖動,預計到時手機銷量也會有一個較好的表現。“盡管1、2月份(銷量)下降比較厲害,但這是暫時的,我認為影響不大。”
而從基站的角度看,疫情對5G部署的影響則主要取決于其持續的時間。此前據證券時報報道,僅通過中國招標與采購網統計,1月31日至2月5日,在甘肅、江西、安徽、廣西等地就有至少6個5G項目發布延期招標公告。
Strategy Analytics 無線運營商戰略服務總監楊光在回復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時表示,雖然目前的5G建設市場發展等都已暫停,但在疫情平息后有望快速恢復。他認為,如果疫情能夠如目前的樂觀預期,于近期見頂并在4月逐漸穩定,則全年看影響并不會太大;中國5G基站部署數量依然有望達到此前預估(60萬-80萬站)的靠上區間。
不過楊光也表示,如果疫情持續且蔓延,則必將對中國和全球的5G部署帶來挑戰。他指出,如今移動通信產業鏈已經高度全球化,即使是外資廠商也有很大比例的供應鏈和工廠位于中國,疫情的持續會擾亂全球供應鏈,對5G發展造成嚴重影響。
“危”中有“機” 應用加速
此前,缺乏足夠多的新應用場景往往成為5G質疑者的理由之一。而疫情期間的一些應用則正展示著5G的潛力。例如,2月20日,位于成都的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就進行了一場利用5G視頻方式對危重癥新冠肺炎患者展開的多學科會診。5G技術支持身處前方的援助武漢醫療隊和后方的專家“零延時”完成了會診。
此外,疫情期間的線上和移動應用,都或許有利于新一代技術更加快速的發展和落地。一位受訪者表示,疫情已經很明確地改變了很多用戶的習慣。通常,這些用戶習慣的形成可能需要數年,而現在可能只用了一個“長假”。
高通(Qualcomm)中國區董事長孟樸也在近日在對21世紀經濟報道的文字回復中直言,盡管疫情會給經濟發展帶來一些短期的不確定因素,但有危就有機。孟樸認為,5G技術的賦能能夠推動一些經濟新業態的進一步升級和發展,這包括但不限于移動電商、無人零售、虛擬社交、在線娛樂、互聯網醫院、知識付費、遠程教育、網絡辦公、工業機器人、智慧城市(包括交通管理、應急災備、物流供應鏈、人口數據、社會治理)等。
楊光也指出,受疫情影響,垂直行業對5G的需求可能會有大幅度提高,這可能會推動5G以更快速度進入行業市場,有助于拓展5G的市場空間。
謝雨珊的觀點提供了補充,她認為,疫情影響帶來了視頻會議、遠程醫療、遠程辦公等需求的提升。為減少人員接觸,多數企業選擇彈性辦公與在線辦公,以減少人員流動,而各類云會議等服務都為5G應用提供了更多場景。
“盡管上游復工延期、運營商采購推遲等因素或會導致5G建設短期放緩,但5G建設與行業長期發展仍是向上趨勢。”她認為,招標總量、建設規模等會持續布局,只是時間會向后遞延。“預計下半年運營商會建設和開通更多5G基站,因為對主設備、射頻天線等硬件的需求仍在。”
從智能手機市場看,整體雖然因疫情遇冷,5G的勢頭卻得到延續。中金公司近日在一份研報中指出,在2020年1月國內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下降36.6%的情況下,出貨量中5G手機占比環比提升了8.5個百分點至26.3%,5G手機出貨量環比提升0.9%至546.5萬部。
高通此前曾在財報電話會議中表示,考慮到疫情可能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帶來的影響,將第二財季每股收益預期下限降低了5美分。不過,高通CEO史蒂夫·莫倫科夫仍在當時表示,如果在中國遇到供應鏈等問題,公司有能力從其他地區獲得支持,高通并未因疫情調整2020年5G手機出貨量的預期。
在2月26日的一場發布會上,莫倫科夫進一步表示,盡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正在帶來一些挑戰,但整個移動生態的發展仍然保持強勁,有了不少值得討論和慶祝的新進展。
高通總裁安蒙于同一場合表示,2019年全球已經有20多個國家的50多家運營商推出5G商用服務,有超過345家運營商正在投資5G網絡部署;到2023年,全球5G連接數預計將超過10億,比4G獲得同樣連接數的速度快整整2年;而到2025年,5G連接數預計將達到近30億,占全球總連接數的30%。
此前,市場咨詢公司IHS Markit于2019年更新的報告顯示,到2035年,5G預計將創造13.2萬億美元經濟產出,較2017年初的預測增加了1萬億美元。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