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壓力持續到整個二季度,針織企業怎么辦?
自3月下旬以來,因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不少國家航線及物流中斷,零售端需求減弱使大量海外訂單被取消或要求延遲發貨,給針織行業外貿企業帶來嚴峻的挑戰。相比供應端不能及時復工復產,外需端訂單取消對針織出口企業的打擊更為沉重。
來自海關總署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國紡織品服裝累計出口總額452.64億美元,同比下降17.7%。其中,紡織品累計出口226.94億美元,同比下降14.6%;服裝累計出口225.70億美元,同比下降20.6%。
經濟學家分析認為,疫情海外擴散所造成的經濟壓力在3月中下旬方才開始釋放,因此,展望整個二季度,紡織等外需依存度較高的行業出口仍將面臨很大壓力。
外貿數據充分反映了疫情影響下紡織品服裝出口貿易難度加大的現狀。如何應對海外疫情產生的巨大沖擊?業內人士紛紛表示,企業要走出疫情“寒冬”,亟須展開一場管理和產業的“雙升級”,提升內力勇克時艱。
遇挑戰:外貿供應鏈受阻
“2月份無法開工,3月初剛復工又遭遇出口訂單紛紛取消。今年目前基本沒有進賬。”福建省三源針織有限公司董事長姚禮為對今年的形勢備感壓力,辦了20年的企業,也經歷過低谷期,但從來沒有這么艱難。福建省三源針織有限公司擁有整經機、花邊機80余臺,生產的蕾絲花邊、面料不僅銷往廣東、浙江、四川等地,而且暢銷中東、東南亞等海外市場。而眼下,工人復工后,開機率卻不足70%,生產成本上升,利潤基本沒了。
和三源針織一樣,新博雅針織有限公司也面臨著同樣的困境。公司主營蕾絲花邊、蕾絲面料等產品的專業生產,產品出口歐美市場占3成,以往一直產銷兩旺,春節期間也沒停機。“現在日子不好過了,海外訂單回款慢,有的要三四個月,有的回款周期甚至更長。”公司負責人陳文良介紹。
受海外疫情影響,國際物流成本上升、交易時效無法控制、供應鏈出現一定程度中斷、已有訂單存在違約風險、境外客戶違約和破產風險上升等問題也集中顯現出來,讓針織行業的中小企業備感壓力。
面對疫情國際化的新形勢,主動實施外貿轉內銷,擴大內需戰略,對針織企業至關重要。業內專家表示,在穩外貿、穩企業方面,今后發展應更加關注三點:一是立足增強和釋放發展的內生動力,加快實現產品檔次升級,以差異化產品立足市場,為訂單形勢好轉做足準備;二是利用企業自身的資源整合能力優勢,及時解決供求信息匹配、產業供應鏈優化,以開放共享理念促進產業鏈共渡難關;三是及時接軌時代,借力互聯網技術和相應平臺,開啟線上銷售新渠道,滿足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做好企業的風險控制管理。
搶市場:智能裝備成“奇兵”
一根紗線進去,一件成衣出來。這樣的生產“魔術”正在威克賽的車間里上演。進入4月以來,公司新采購的60臺全進口一體成衣機產能全開,加緊生產。一件件無縫成衣下線后,被發往全國各地的電商客戶手中。就在大部分毛衫企業因疫情影響接不到訂單的當下,有著30多年歷史的老牌毛衫企業威克賽的訂單卻排到了年底,預計今年產量同比將提升30%。
距離威克賽2公里的桐鄉數字經濟小鎮內,威克賽數字化車間正在緊鑼密鼓地裝修中,預計年內正式投產,這也將是浙江桐鄉毛衫行業首個5G數字化標準車間,未來這里不僅可實現客戶全程可視化生產,甚至可以讓客戶下單后設備直接生產,大幅縮短生產周期,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柔性化生產。
浙江威克賽服飾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天翔表示,得益于一體成衣技術的運用,疫情發生后,威克賽的生產沒有因用工問題受影響,而數字化車間快速的生產模式適應了電商的要求,公司線上供貨業務大幅增長,據預測,今年公司線上業務將超7成,較去年增長近兩倍。“毛衫行業的低谷,往往是基礎建設的高峰,這樣無論行情怎么變化,威克賽都能分到市場的一杯羹。”吳天翔說。
國內疫情漸趨平息,浙江圣奈爾服飾有限公司同樣在籌劃擴產。“疫情導致訂單縮減,我們剛好利用這個時間改造生產線,提高自動化程度,加快機器換人的進程,不僅可以緩解招工難,還能提高產能。”浙江圣奈爾服飾有限公司董事長夏連根說出了許多針織企業主近期升級智能化生產線的打算。
作為資深針織人的夏連根很快轉換思路,把新產品研發重心放在國內市場,“今年許多原本做外貿的企業開始轉做內銷,紛紛瞄上了這幾年發展日漸成熟的全成型毛衫市場,而他們最需要的,便是升級智能化生產線。”
夏連根介紹,一體成衣要求生產者必須具有一定的研發能力和較高的生產水準,這對于很多生產企業來說都是不小的考驗。為了用質量跟口碑贏得市場,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圣奈爾投入2000多萬元采購了一批智能一體成衣機,為了繼續提升產品設計研發能力,還花重金招攬人才,培養專業化、信息化和自媒體團隊,盡量降低疫情對企業的影響。
“企業需要有長線思維,現在正是抓技改提檔升級的關鍵當口,一刻慢不得。”夏連根介紹,高速運行的智能一體成衣機可省去70%的用工成本,并縮短成衣周期,實現快反柔性供應鏈,有助于客戶降低庫存。
找訂單:新零售大展身手
受到疫情嚴重影響,2020年第一季度針織行業整體零售市場表現低迷,其中實體店渠道下滑明顯,網店渠道小幅上升。
“在外貿渠道受阻的情況下,發力線上營銷也幾乎成為針織企業的共同選擇。許多品牌幾企業都愿意探索和嘗試這樣的模式,通過電商平臺,加大產品推介力度。”夏連根介紹,企業恢復運營后,他在抖音上發布關公司旗下新品和創業經歷的小視頻備受關注,贏得3.3萬人觀看點贊。還吸引了不少買手和百貨渠道對接,有的表示要達成業務合作,有的要訂購服裝產品。
國內領先童裝品牌馬卡樂創立于2015年,專注于打造0~7歲嬰幼童服裝產品,在國內童裝市場中擁有百萬用戶和7億元的市場份額。復工后,馬卡樂第一時間展開了公司的全員營銷策略,借助互聯網平臺對產品和銷售渠道進行重新整合,并與經銷商和客戶一起積極發展新零售業務,以尋找到新的商機。
“整個2月份,品牌銷售下滑嚴重,只能做到上年同期的三四成,但是進入3月份,銷售恢復到上年同期的80%。這說明我們的新零售舉措非常有效,也取得了一些成果。”馬卡樂總經理吳樹民認為,這次疫情也是一個機遇,讓馬卡樂進一步思考實現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新模式。在這樣的特殊時期,零售數字化優勢的逐漸顯現,也支撐了品牌的穩定運營。
時勢之下,國內各大主流電商平臺也積極啟動一系列扶持項目:阿里巴巴“春蕾計劃2020”出臺5大方面16項扶助措施;拼多多牽手地方政府,邀請當地產業帶優質企業入駐;京東旗下社交電商平臺京喜推出專項外貿型商家扶持政策,從金融保障、入住服務、流量扶持等多個方面進行幫扶,助力出口轉內銷,挖掘新經濟增長點。
“隨著手機和互聯網成為人們每天接觸的媒介主體,‘云消費’已成為更多消費者的選擇。這說明不僅品牌企業需要具備全領營銷的能力、零售數字化的能力,整個產業供應鏈都需要具備數字化的能力。在疫情過后它將成為行業的重要競爭力。”吳樹民說。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