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全國政協委員、百度公司董事長李彥宏:把握智能經濟“新基建”新機遇
“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新一代信息網絡,拓展5G應用,建設充電樁,推廣新能源汽車,激發新消費需求、助力產業升級。”隨著今年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新基建”儼然成為“新藍海”。
新基建關注度水漲船高,外界也將目光紛紛投向這一領域。在談及新基建“風口”時,全國政協委員、百度公司董事長李彥宏則向21世紀經濟報道給出了自己的見解。
“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不僅能在中短期內創造大量投資機會、提升發展動能,而且能加速智能經濟的落地和智能社會的到來,提升人類應對類似不確定性風險的能力。”李彥宏指出,“同時,‘新基建’還會降低創業的門檻,提升創新的速度,助推生產效率變得更高更有彈性,給人們帶來更加豐富的生活。”
在他看來,新基建的過程中,民企具備極大的參與空間。“民企要找準自己的定位,積極地在新型基礎建設上去做創新。未來,百度也會在國家‘新基建’戰略中繼續扮演好平臺型公司的角色。”
新基建新藍海
中國正處于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快速發展階段,投資需求潛力巨大,這構成了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
新基建則成為其中的亮點。數據顯示,去年我國5G、人工智能、物聯網、工業互聯網、數據中心五大新型基礎設施領域投資超過6000億元,預計未來五年,五大領域總投資將達10萬億元,帶動產業鏈上下游應用投資近50萬億元增值。
在李彥宏看來,新基建中以人工智能為核心驅動的智能經濟,則將成為經濟發展的一大新引擎。“目前,全球正迎來新一輪的創新紅利期。在新的紅利期,人工智能將從人機交互、基礎設施、行業應用三個層面對社會、經濟和生活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事實上,在戰疫過程中,人工智能領域的新基建代表性技術表現亮眼。智能算法使新冠病毒RNA分析時間從55分鐘縮短到27秒,智能外呼平臺用語音機器人代替人工,多人體溫快速檢測解決方案在人流密集場所落地使用……
此外,李彥宏指出,人工智能還降低了技術門檻、提升了治理效能,國內各地智慧城市建設加速推進,例如,當前長沙、保定、重慶等地已經開始利用“智能交通引擎”,優化城市交通治理。
與此同時,人工智能也讓更多普通人可以享受到技術帶來的便捷,有助于縮小數字鴻溝。
李彥宏舉了兩個例子。如今,陜西漢中扶貧辦工作人員可以通過人工智能深度學習技術,從20萬貧困家庭中準確識別出最急需幫助的2000個家庭;而位于北京大柵欄社區的獨居老人,家里裝上了電動窗簾滑軌、智能插座、智能燈等,通過與智能音箱互動,就可以開關電燈窗簾、調節空調溫度。
“實踐證明,過去數年中國科學技術特別是互聯網技術的長足發展,為經濟社會積累了巨大的應變彈性。”李彥宏表示,“同時,隨著智能設備的普及,無論是老人還是兒童,未來都將能更為平等便捷地享受人工智能帶來的美好生活。”
企業的新機會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沒有提出全年經濟增速的具體目標,而是積極引導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六穩”、“六保”,并提出全年為企業新增減負超過2.5萬億元。
同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做好“兩新一重”,特別是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智能經濟將有效助力國家‘六穩’、‘六保’等相關工作,為新冠肺炎疫情后的恢復發展帶來新動力,成為經濟穩增長和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李彥宏判斷道。
這對于國內企業而言構成了機遇期。在李彥宏看來,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賦予的發展新機遇不容錯過,需要每一家企業好好把握。他建議,民企要找準自己的定位,積極地在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上去做創新。
不過,李彥宏也指出,考慮到新基建涉及的面非常廣,因此要發揮中國制度優勢,做好頂層設計,“如果胡子眉毛一把抓的話,很有可能就是每一項推進的速度都不夠快。”
事實上,由于尚未從國家層面統籌推進,我國的人工智能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還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國內部分企業推出了深度學習平臺,但由于構建底層平臺所需的技術門檻高,且周期長、投入大,多數企業選擇了在國外平臺上二次開發的方式;人工智能專用芯片尚未實現大規模應用和量產;用戶使用人工智能開放平臺的積極性有待提升;智能云的普及率仍然較低等。”
因此,李彥宏建議,國內應首先甄別新基建發力領域的重要性,進行相應層次的劃分,從而考慮重點進行哪些領域的大幅度提升。
而在這個過程中,百度則將繼續扮演平臺型公司角色。以智能交通為例,智能交通基礎設施是重要的融合基礎設施,具體表現為車路智行,包含了車輛、道路和運輸智能化,將帶動傳統交通加速向數字化、網聯化、自動化的智能交通轉變,進而帶來萬億規模的智能網聯和智能交通新經濟。
百度Apollo則是全球最大的自動駕駛開放平臺和生態,代表中國最強自動駕駛實力之一。李彥宏介紹,Apollo目前已形成自動駕駛、車路協同、智能車聯三大開放平臺,并于今年4月剛剛發布了Apollo“ACE 交通引擎”,集自動駕駛生態和百度AI能力全力賦能城市交通,目前已在北京、長沙、保定等10余個城市落地實踐。
“我們擁有全球最大規模的制造業和應用市場、最多的研發人員,這些都將為人工智能發展創造更多更好的應用場景,加速中國制造升級,實現新舊動能轉換,推動中國人民率先享受智能經濟和智慧社會的福利。”李彥宏指出。
(作者:南方財經全國兩會報道組楊清清)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