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耳處方藥全球執行副總裁江維:中國醫藥行業將迎來黃金時代 對中國經濟前景充滿信心
受新冠病毒疫情影響,醫藥健康產業備受關注。無論是“有效藥物”的臨床試驗還是疫苗研發,每一步都牽動著大家的心。對此,拜耳集團處方藥事業部全球執行副總裁兼中國及亞太區總裁、拜耳集團大中華區總裁江維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認為,新冠肺炎疫情將加速推動中國公共衛生體系的建設和完善,也將推動中國醫藥產業的發展。
江維表示:“在創新產品持續增長和原研產品的雙重推動下,大量中國制藥企業成為發展的重要動力,推動著醫藥行業的發展。未來十年將是中國醫藥行業發展的黃金時代。”
盡管年初中國經濟因為疫情而陷入“停擺”,但是如今中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經濟社會生活逐步恢復正常,今年兩會也順利落幕。兩會期間傳遞出的信號再次展現了中國經濟的良好發展態勢以及中國堅定擴大對外開放的決心。
江維表示,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體現了政府始終把經濟、民生和人民大眾的健康和福祉放在首位,這讓扎根中國發展的外企深受鼓舞。
中國醫藥行業將迎來黃金時代
《21世紀》:目前中國醫藥行業的發展有什么特點和趨勢?對于跨國藥企來說,如何應對?
江維: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醫藥產業持續升級發展,逐步實現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轉型。過去20多年里,拜耳見證并投身于中國醫療衛生的發展大格局中,堅持做“對的事”,為中國人民的健康和中國醫藥產業的發展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創新是醫藥行業的根本,只有堅持創新才能給患者帶來有價值的治療方案。從120多年前發明阿司匹林以來,拜耳已將創新融入自身基因中,成為我們的核心競爭力和發展原動力。
在創新產品持續增長和原研產品的雙重推動下,大量中國制藥企業成為發展的重要動力,推動著醫藥行業的發展。目前,中國已成為全球醫藥創新的熱點地區之一,也是未來創新的重要推動者。
未來十年將是中國醫藥行業發展的黃金時代。拜耳也將抓住這一機遇,充分利用自身優勢與合作,與中國醫藥行業共同發展,為實現“健康中國2030”戰略做出更多努力。
《21世紀》:每次流行病的發生,藥企都被寄予厚望。對于像拜耳這樣的醫藥龍頭來說,如何保證研發和創新產品的持續增長,以應對突發事件并幫助解決當今人類社會所面臨的一些重大挑戰?
江維:擁有創新的產品是核心,但創新產品本身無法確保可繼續地成功。創新產品和商業能力同等重要,但并非所有企業都兼具這兩種能力。
拜耳在中國有明確的發展戰略,我們希望利用自身的規模優勢,通過與各方的密切合作,加上我們在全球的研發和生產能力來取得成功。自2017年以來,拜耳已為中國帶來14款創新藥品及新適應癥,未來將為中國持續帶來多款創新藥物,以滿足患者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
研發方面,拜耳堅持通過內外組合拳的策略實現對患者的有益創新。作為“中國創新戰略”的重要組成,拜耳處方藥正通過全球研發網絡,加速把更多創新產品引入中國,特別是在腫瘤和心血管疾病領域。
此外,拜耳也在積極探索與國內外醫藥企業的合作,利用互補優勢實現雙贏。例如拜耳與基石藥業開展以中國為重點的全球臨床合作,目前正在評估拜萬戈與PD-L1單抗聯合療法治療多種類型腫瘤的潛力,以求為患者開發出更好的治療方案。
對于目前的抗擊疫情工作而言,由于尚未確認有效的治療選擇,找到治療新冠病毒方案的需求非常迫切。作為拜耳在全球范圍開展的研究項目之一,我們已與加拿大人口健康研究所展開合作,探索對抗新冠病毒的治療方案。我們期待通過與各方的合作為全球抗擊新冠疫情做出貢獻。
疫情對拜耳運營影響有限
《21世紀》:拜耳在中國的運營情況如何?是否已恢復正常?
江維:目前,全國疫情防控已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在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拜耳一直積極行動,盡最大努力保護員工安全,同時確保生產和供應鏈不受疫情影響,并采取了一切措施,為國家和全社會的抗疫行動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拜耳在中國的9000名員工目前均平安、健康。拜耳在全國的工廠和生產基地,除疫情初期略受影響外,目前都運營良好,我們的復工復產都正常、有序進行,大部分工廠在疫情和春節期間也運轉正常。
整個集團今年第一季度銷售增長6%,達到128億歐元,其中處方藥業務銷售增長將近4%,達到45億歐元。作物科學業務和健康消費品業務增長更為明顯,分別達到5.7%和13.5%,這體現了拜耳在充滿挑戰的環境中成功開展業務的能力。
《21世紀》:在你看來,經過此次疫情,人們對健康的態度是否會發生改變?
江維:新冠病毒疫情讓人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健康的重要性,這也給了我們更大的信心和決心,秉承我們“共享健康,消除饑餓”的愿景,用科技把生活變得更健康,更美好。通過這次疫情,人們認識到了提升自身免疫力和預防的重要性。
看好中國發展前景
《21世紀》:你怎么解讀今年兩會上的政府工作報告?對于拜耳和跨國制藥企業來說有哪些機會或亮點?
江維: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堪稱特殊時期的一份工作總結,和對未來工作的前瞻指導。字數不多,但全是“干貨”、亮點和重點。我個人的感受是政府始終把經濟、民生和人民大眾的健康和福祉放在首位,這對于我們在中國扎根發展的外企來說同樣感到非常鼓舞。
我還注意到,在第八部分,國家提出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堅持生命至上,改革疾病預防控制體制,完善傳染病直報和預警系統,加大疫苗、藥物和快速檢測技術研發投入,增加防疫救治醫療設施,強化基層衛生防疫,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等。這些對于我們醫藥企業來說都是利好信息,使我們可以更好地融入到國家的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中。
拜耳“共享健康,消除饑餓”的愿景,與“健康中國”、“鄉村振興”等中國當前的戰略發展目標高度契合。中國社會的穩定發展為拜耳在華開展經營活動提供了根本保障。我們相信,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趨勢不會改變,中國市場的潛力和機遇非常巨大。
《21世紀》: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里提出將營造內外資企業一視同仁、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對此,你如何看待?這對于跨國企業來說,存在哪些機會?
江維:公平透明的營商環境是實現外資企業在中國持續發展的前提。作為長期扎根中國的外資企業,拜耳支持和贊賞中國政府為優化營商環境做出的各項努力。今年1月開始實施的新《外商投資法》,更加強調了對內外資企業一視同仁和公平對待,這為我們外資企業在中國市場的進一步投資和發展提供了明確的法律依據。我們期待《外商投資法》和其他相關的法律法規早日在各地落地落實,增強外資企業進入中國和在中國長期發展的決心。
《21世紀》:今年國家多次提到大健康產業的發展。此外,今年也是我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同時還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對于拜耳來說,這是否是一個契機?
江維:我們相信,在今年和未來的發展中,醫療和農業的重要地位都將延續。拜耳將借助在中國積累的經驗,通過創新與合作,為中國構筑小康社會和脫貧攻堅做出貢獻。
在醫療保健領域,我們認為,新冠肺炎疫情將加速推動中國公共衛生體系的建設和完善。我們期待將有更多促進醫療創新合作的政策出臺,拜耳將抓住難得的發展機遇,加速研發管線上各類新藥的上市,讓更多創新產品造福患者。
農業方面,拜耳也將持續響應國家號召,通過我們的創新優勢,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助力。我們將在農業領域大力推進科技植保(植物保護),解鎖防范病蟲草害新技能,為保障農業生產,保障糧食安全,增加農民收入貢獻力量。
《21世紀》:總體來說,你如何展望中國經濟和全球經濟?
江維: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的影響預計巨大而深遠,目前我們尚無法預測未來的具體走向。然而,我們可以看到的是,由于政府采取了果斷有力的疫情防控措施,和一系列有針對性的保民生和復工復產措施,我國不僅率先取得了疫情控制的重大成果,而且經濟開始重啟,復工復產如火如荼,人民生活和經濟運行逐步重回正軌。我們對中國經濟的前景和在中國發展的前景都充滿信心。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