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工業游:琶醍蝶變
工業旅游如同城市血液的傳承,原本退出歷史舞臺的工業廠區重新煥發出魅力。
8月4日,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廳聯合發布20條廣東省工業旅游精品線路,線路范圍涵蓋廣州、深圳、珠海等18個地市,串聯了陳李濟中藥文化園、廣東省涼茶博物館等84個工業博物館、展示區和工業小鎮,其中包含19個3A、5個4A級旅游景區,讓游客在游覽過程中體驗廣東工業文化資源,感受廣東工業文明和工匠精神。
其中廣州藥醉之旅的旅游線路中珠江琶醍啤酒文化創意藝術區,是一個以珠江-英博國際啤酒博物館為依托,在磨碟沙隧道頂部及沿江區域用全新的創意建筑,打造具有現代格調的啤酒文化藝術平臺及高端餐飲休閑娛樂地帶,將工業年代的貨運碼頭改造成為游艇、觀光游船可以停靠的水上交通碼頭,營造出生態與美態兼容的優質城市公共空間。
8月14日,華南理工大學經濟與貿易學院教授、廣東旅游戰略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吳志才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廣東的工業基礎比較強大,各類型的工業+旅游產品非常多,對比全國來說也都擁有優越的條件和基礎發展出自身品牌,精品游路線在未來肯定能形成更多的示范點和示范線路。盡管工業旅游是省內為主,但因為廣州的綜合性城市屬性帶來的實際商務客也很多,實際吸引的外省和國際客人也眾多。同時這個時機推出工業游,也可以帶動產品的引領,帶動暑期旅游的熱度。通過工業文明和旅行的消費方式相結合。有利于文旅消費市場進一步復蘇。”
“舊瓶”裝新酒
位于琶醍的珠江-英博國際啤酒博物館是華南最大的啤酒博物館,以展示啤酒文化為主題,集研究、策劃、咨詢、娛樂、休閑于一體。是中國唯一一家將世界啤酒文化、中國啤酒文化、嶺南文化、泛珠三角地域文化以及珠江啤酒企業文化融會貫通的綜合啤酒文化博物館。
這家博物館向游客描繪啤酒業發展的歷史和現狀,帶游人走進麥芽、酵母、啤酒花的世界,領略啤酒釀造的過程,感受非同尋常的啤酒文化,同時也見證了“珠江啤酒”的獨特魅力。
換做數年前,很多人都不敢想象,原來建筑陳舊的珠江啤酒廠也能搖身一變,成為如今年輕一族最愛消費的琶醍酒吧一條街。
說起琶醍,這里曾是珠江啤酒集團的制酒廠房,坐落在廣州琶洲會館西側珠江邊上,與其他大大小小的創意園區一樣,都是在舊址原有物體上進行創意改造,經過重新設計和粉刷,成為具有現代藝術美感的建筑作品。
琶醍投資管理公司總經理林楓曾表示,琶醍以啤酒文化為主題,與其他創意園區不同,他們除了擁有具有歷史文化意義的珠江英博國際啤酒博物館之外,在開發商業項目的同時,更注重文化的開發,而不是僅僅只是一條酒吧街,或者只作為辦公場所對外出租。
在這里,除了品嘗到美食與啤酒之外,還會經常舉辦各種展覽、美食節、狂歡節以及音樂節等藝術類活動,受到不少市民歡迎,也吸引了一幫忠實的時尚達人粉絲。
夜幕降臨,擁有無敵江景的琶醍更具誘惑力,風情酒吧、餐飲店里的音樂緩緩飄起,消費者可與小蠻腰、西塔、大劇院等地標性建筑隔江相望,別有一番情趣,這同樣也吸引了一大批攝影愛好者。
吳志才對21世紀經濟報道的記者說道,曾經珠江啤酒的發源地,用現代消費“夜經濟”的方式進一步激活,起到了活化的作用。之所以起名藥醉之旅就是因為景區可以讓人陶醉,并且可以和酒相結合,實際上新酒就是文化和消費,酒瓶裝了新酒,符合現在都市的消費方式,健康和夜生活的品味。
工業旅游本身是一個廣義的概念,工業生產、工業建筑是工業旅游的一種形式,而曾經的工業遺址和城市的消費體驗結合在一起,工業的生產場景沒了,但留下了工業的遺址也是工業旅游的一種,代表了廣州的曾經和未來,從傳統的第二產業過渡到第三產業,“接二連三”,用現代方式激活、形成了主流的消費群體和市場,讓老百姓感受到體驗到終端消費去看源頭的全流程,也是深度體驗旅游和研學旅游新業態的發展方向。
吳志才向記者表示,推出工業旅游精品線路就是為了讓更多外界的人去了解這個景區,而不是一定按照這個固定線路,隨著發展,以后散客越來越多,選擇自己有興趣的工業游是未來發展方向,這也會成為趨勢。工業精品線路游的內核是形成營銷,讓更多外界了解到景點。
這個留下了工業文明故事的地方,見證了廣州珠江啤酒廠曾經的輝煌,未來通過與現代消費的方式重新結合,同時擁有場景空間和文化空間,便有了更多的底蘊和文娛性,發掘整理傳承創新,未來消費新業態則需要適應市場,工業文明之魂需要保護、傳承和創新。
在琶醍A、B、C區走了一遍,各家餐吧酒吧都有自己的特色,如Happy Monk是一家以英式餐點為特色的連鎖酒吧,同樣也是許多國際友人的常駐地,此外,還有Pearl River珠江精釀餐吧、江景餐吧等特色商鋪。
這里商家的營業時間多數是從下午6點開始,直到凌晨5、6點,每逢周三(酒吧優惠日)、周五以及星期天人流最旺,琶醍的人氣在逐步提升,商家也越來越穩定,成為廣州本地以及出差廣州商務客休閑旅游首選之地。
工業游蝶變
事實上傳統工業逐漸衰退,工業社會向后工業社會轉變,大量廢舊工業設施和工業廢棄地被拆除、重建城市面貌出現了傳統與現代的兩重對立,作為后工業時代的詩與遠方的工業旅游讓城市煥發出新的可能,也讓游客在行走與游樂中感受另一個時空的存在。通過旅游可以讓工業遺產進入公眾的視野,使人們能夠認識到工業遺產承載的歷史文化價值,感受到工業文明時代的歷史記憶。
近幾年,隨著傳統工業城市的轉型升級,工業遺產的改造與利用,已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工業遺產是工業文明的見證,是工業文化的載體,是人類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
廣東作為中國近代工業的發源地之一,擁有數量眾多、規模龐大、富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工業遺產。改革開放以來,廣東始終堅持把發展工業經濟放在突出位置,在大力發展完善工業產業鏈的過程中,廣東形成了“陸、海、空”全面發展的工業產業體系。
目前廣東擁有11個國家工業旅游示范點,45個廣東省工業旅游示范單位,這其中不乏公眾熟知的品牌,比如珠海湯臣倍健透明工廠、中山廚邦醬油文化博覽館、咀香園、九江雙蒸酒等明星企業和老字號品牌。
目前廣東省擁有工業旅游資源項目共127個,其中工業遺產景觀19處、工業博物館52個、現代觀光工廠42個、現代工程景觀2個、工商旅綜合體12個,既有傳統優勢產業,也有戰略性新興產業。127個項目中,已開展旅游業務的有86個,年均接待游客380余萬人次,累計帶動就業1.3萬人。
據介紹,廣東已經涌現出一批工業旅游發展較為成熟的典型案例。例如工業和信息化部認定的國家級工業遺產項目——佛山南風古灶,圍繞古老柴燒龍窯及相關設施,打造集科普交流、生產習藝、旅游購物于一體的國家4A級旅游景區,傳承和弘揚嶺南制陶產業的悠久歷史和文化價值,成為一道靚麗風景線。位于珠海的羅西尼鐘表博物館,近3年來工業旅游收入達3.59億元,吸引游客近124萬人次。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