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建勇:推動數字技術新突破,打造數字時尚新優勢
4月28日,在深圳市龍華區大浪時尚小鎮舉辦的2021中國紡織創新年會?設計峰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東華大學校長俞建勇為“時尚產業數字技術創新聯盟成立儀式”致辭。以下為致辭全文:
尊敬的孫會長、曹司長、陳會長,各位領導,各位嘉賓:
大家下午好!
很高興出席今天的活動。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如何把握好時代數字技術的新紅利,獲取數字產業新增長,是中國乃至全球紡織服裝業面臨的新機遇和新挑戰。在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的指導下,建立“時尚產業數字技術創新聯盟”,以創新生態共同體的形式,鏈接時尚產業和數字技術,推動行業數字化發展,非常有意義。在此,謹表示熱烈的祝賀!
新世紀以來,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物聯網、區塊鏈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正在加速推進制造業向智能化、服務化、綠色化轉型。數字經濟已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新引擎,成為全球新一輪產業競爭的制高點和促進實體經濟振興、加速轉型升級的新動能。全球疫情更是加速了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的進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把握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融合發展的契機,以信息化、智能化為杠桿培育新動能,推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做大做強數字經濟。展望未來,《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為我們描繪了數字中國建設的新藍圖。
立足新發展格局,數字技術與時尚融合已成為時尚產業發展的廣闊藍海。第一、數字經濟正成為時尚產業競爭新優勢的重要源泉。數字經濟將從根本上改變時尚產業的生產方式、消費關系和供應鏈屬性。(1)依托數字化技術和信息化平臺,將促進從單一固定的有限供給向多元化、精細化、定制化的有效供給加速邁進,推動時尚產業向規模化定制、柔性化制造、服務型制造升級;(2)激活時尚數據要素潛能,實現千人千面精準營銷,提升產品與消費者之間的黏度;(3)提升供應鏈高效協同、改變供應鏈的不對稱性與延滯性,構建誠信供應鏈和透明消費鏈;(4)引領時尚產業高質量發展,加速時尚產業鏈延伸到全球價值鏈的高端。
第二,時尚產業將賦予數字經濟發展新內涵。通過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工業互聯網、區塊鏈、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等先進技術與時尚產業數字技術應用需求、數據資源相接軌,將催生以智慧預測、智慧設計、智能制造、智慧發布、智慧營銷為核心的數字時尚新業態、新模式,引發時尚產業要素價值、生產方式、產品形態、市場規則、創新范式的深刻變革,并進一步反哺數字經濟發展。
第三,時尚產業數字化已經迎來了最好的發展時機。中國的時尚產業既有制造經濟的規模優勢和技術優勢,也有市場經濟的人口紅利與消費潛力,“大循環”和“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為數字技術與時尚產業深度融合奠定了充分的應用場景、豐富的數據資源和充滿想象的價值空間。
站在歷史的新起點,今天“時尚產業數字技術創新聯盟”成立,對于實現關鍵技術重大突破、培養復合型創新人才、促進資源高效協同、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將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期待“時尚產業數字技術創新聯盟”遵循創新為要、價值為本、機制為核的發展思路,推動數字技術新突破,積蓄時尚產業新動能,打造數字時尚新優勢。
首先以創新為要,推進時尚產業數字化技術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于時尚產業尚處于起步階段,有大量的基礎研究和核心關鍵技術需要探索。聯盟要集聚專業力量,系統研究分析全球數字技術的發展趨勢,為時尚產業數字化提供先進適用技術、優秀解決方案和成功實踐案例,樹立時尚產業數字創新戰略領導力;聯盟成員單位要加強關鍵技術的研發、關聯技術的集成以及產業化應用的敏捷開發,提升創新活力。
第二以價值為本,爭取時尚產業新增長。聯盟要針對時尚產業有效需求與專業場景,從上游的紗線、面料,到下游的設計、輔料、成衣制造、終端零售,通過吸收和輸出產業內外創新資源,共同開展數字技術研究成果的應用實踐,提高技術、產品與市場的匹配度,提升紡織服裝企業的數字化設計、生產、運營與決策能力,共同獲取技術創新收益,拓展市場增長機會。
第三以機制為核,促進時尚產業數字經濟協同發展。時尚產業數字技術多領域交叉融合,聯盟要建立協同創新的新機制,促進時尚產業由“單向協同”向“網狀協同”、“分布式協同”轉變,由“界內協同”向“跨界協同”發展。通過機制創新,為“大協同”提供組織機制的保障,形成全新的產業系統網絡,創造互利共贏的數字時尚新生態。
最后,祝愿“時尚產業數字技術創新聯盟”實踐碩果累累,為推動時尚產業數字經濟可持續發展,為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共創行業發展美好未來做出重要貢獻!謝謝大家!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