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疫情低齡兒童感染多 專家建議擴大疫苗接種范圍
9月10日以來,福建省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持續多日增長,分布在莆田、廈門、泉州三地。9月16日,國家衛健委新聞發言人米鋒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介紹稱,本輪疫情新增本土確診病例一半以上為中小學幼兒園師生和工廠員工,場所聚集性感染明顯。
經過流調顯示,此次福建疫情是由家庭內部成員感染,由學生傳播到學校的。專家表示,此次疫情首先在學校發現,低年齡兒童感染較多,這部分兒童未注射新冠疫苗,存在病情較為嚴重的風險。
從7月中旬開始,我國各地開始部署未成年人新冠疫苗接種工作。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上述發布會上獲悉,截至9月15日,全國12-17歲人群已經接種超過1.7億劑次,覆蓋9528.7萬人,但仍有很多兒童沒有覆蓋。
中國疾控中心免疫規劃首席專家王華慶也指出,建議符合接種條件的人群盡快接種,只有更多人群接種了疫苗,它的作用才能夠真正發揮出來。12歲以下還沒有接種疫苗的人群,也應該納入接種考慮范圍。
場所聚集性感染明顯
國家衛健委信息顯示,9月15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80例。其中境外輸入病例31例(云南22例,廣東3例,上海2例,四川2例,浙江1例,山東1例),含4例由無癥狀感染者轉為確診病例(四川2例,浙江1例,廣東1例);本土病例49例(福建48例,其中莆田市38例、廈門市8例、泉州市2例;云南1例,在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含9例由無癥狀感染者轉為確診病例(均在福建)。
從上述數據看,此輪疫情病例以福建居多,新增本土確診病例一半以上為中小學幼兒園師生和工廠員工,場所聚集性感染明顯。
國家衛健委派出的赴福建工作組專家表示,此次疫情首先在學校發現,低年齡兒童感染較多,這部分兒童未注射新冠疫苗,存在病情更容易較為嚴重的風險。
此次莆田首次發現的陽性病例,是福建省莆田市仙游縣在對開學后在校學生每半個月10%例行核酸適時抽檢時發現。
在上述發布會上,教育部體衛藝司副司長、一級巡視員萬麗君介紹,經過流調顯示,疫情是由家庭內部成員感染,由學生傳播到學校的。“適時抽檢”政策是福建省2020年10月建立的一項制度,把所有返校的學生都列為“適時抽檢”人群,要求學校每15天抽取10%的返校學生進行一次核酸檢測,循環進行,確保五個月之內所有的返校學生都接受一次核酸檢測。
9月11日,福建莆田本土新增新冠病毒核酸陽性36例。其中有15名小學生,均來自楓亭鋪頭小學。9月12日,鋪頭小學再新增一例確診病例。截至9月13日,該小學已有22名學生核酸陽性。
據悉,目前,鋪頭小學密切接觸者及全部師生都已到達指定隔離點。
本次疫情中,學校成了傳播的一個中心,多個學校也出現了核酸陽性病例,引發各方廣泛關注。莆田市教育局9月11日發布通知指出,各地各學校要加大12-14周歲學生第二劑疫苗接種工作力度,提高接種覆蓋率。9月15日前,全面完成教職員工和12-17周歲學生疫苗接種工作。
9月15日,據教育部透露,目前教育系統內18歲以上師生員工疫苗兩針接種率超過95%,12到17歲學生疫苗兩針接種率達到91%。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重癥醫學科主任彭志勇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此前揚州疫情和此次莆田疫情中許多感染者都是疫苗接種工作中推進較為滯后的群體,例如老人和孩子。這也說明擴大疫苗接種范圍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疫苗接種面積擴大任務緊迫
值得關注的是,大洋彼岸的美國在開學季,也面臨著兒童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激增的情況。
日前,據美國當地媒體報道指出,根據美國兒科學會(AAP)本周一發布的數據顯示,自7月以來,美國兒童中的新冠病毒感染率“指數級”上升,在過去兩周內新增了近50萬例。
AAP在過去一周報告了243373例兒童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雖然這比上周報告的251781例有所下降,但相較于7月初僅報告的71726例病例,兒童確診病例數量增長了約240%。AAP表示,截至周四,共有近530萬兒童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目前兒童占全國報告病例的29%。
美國為何出現了兒童如此多的感染?是否提示應該加快推進未成年人新冠疫苗接種?
此前,中國疾控中心免疫規劃首席專家王華慶也回應過這個問題。王華慶指出,在新冠流行早期的時候,兒童的感染率比較低,目前隨著新冠的全球大流行,尤其是在一些國家的持續傳播,兒童的感染率在不斷上升,不斷上升的原因主要有三個:第一,傳染性非常強的德爾塔病毒株在許多國家流行。
第二,因為疫苗接種是從老年人和重點人群開始,兒童接種還沒有正式列入日程,或者說接種得較晚,所以現在有免疫力的兒童占的比例比較少。
第三,目前的防控措施有所調整,包括非疫苗的防控措施有所放松,所以導致了目前兒童感染率增加。
我國也一直非常重視未成年人新冠疫苗研發及接種情況,包括國藥集團、科興生物等都就未成年新冠疫苗進行相關臨床試驗,從7月份中旬開始,我國各地開始部署未成年人新冠疫苗接種工作,分批次開展12-17歲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工作。
國家衛健委疾控局一級巡視員雷正龍介紹稱,截至9月15日,全國累計報告接種新冠疫苗超過21.6億劑次,完成全程接種超過10億人。其中12-17歲人群已經接種超過1.7億劑次,覆蓋9528.7萬人。60歲以上人群已接種超過3.9億劑次,覆蓋超過2億人。我國接種的總劑次和覆蓋人數均居全球首位,人群覆蓋率位居全球前列。
“接種的人越多,疫苗起到的保護作用越大。超過10億人的全程接種為我們控制新冠疫情的流行奠定了一定的基礎。”王華慶指出。
王華慶還強調,在目前我們還不能放松警惕性。“一方面,德爾塔病毒變異株傳染性非常強;另一方面,老年人、青少年人群中還有一部分人沒有完成接種,我們建議符合接種條件的人群盡快接種,只有更多人群接種了疫苗,它的作用才能夠真正發揮出來。還要考慮12歲以下的人群,這些人群還沒有接種疫苗,也應該納入接種考慮范圍。”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多個企業都在研發新冠“特效藥”,并取得了一定進展,如近日,騰盛博藥新冠中和抗體BRII-196/BRII-198聯合療法在國際3期臨床試驗中取得了積極的中期結果,對目前發現主要變異毒株均保持中和效力,這包括目前在全球肆虐的“德爾塔”變異毒株,以及新發現并具有高危害性的“拉姆達”變異毒株和“繆”變異毒株等。
騰盛博藥首席醫學官嚴立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稱,疫苗可以大規模生產,接種方便、成本較低,是很好的預防手段。但對于免疫能力低下的人群,疫苗可能達不到理想效果,但中和抗體對于這些病人則非常有效。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