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版師干貨,法國、意大利和日本兩片袖的結構對比
由于各國之間文化的不同,勢必形成袖型、袖山與袖窿的關系有所不同。在設計制版結構的時候都會因為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處理方式而使得自己的制版思路變得開闊,從而大大加寬了制版師的設計范圍。
下面重點介紹法國、意大利、日本具有代表性的兩片袖。
01法國兩片袖
法國女裝在國際上影響較大,現在介紹被稱為時裝界哈佛的ESMOD服裝學院配袖方法。
依據上半身原型及款式變化,得到前后片袖窿,有別于其它袖窿的是前后片袖窿底部分別有1.5cm和1cm為水平的部分,不用很圓順的下部為了便于人體更好的活動。疊合前片胸省,對齊前后袖窿底部,保持前后胸圍線以下平衡,連接AB兩點取中點M,前后袖窿底交叉點為N(見圖1、2)。
由完成圖4可以看出大袖片內外側長于小袖片內外側,Q1I1=Q2I2=16cm,Q1M1=Q2M2=20cm,P1J1=P2J2=16cm,S1N1=S2N2=16cm,在袖肘上下部位將多余量進行歸拔(見圖5)。
袖山弧線與袖窿的對位點及吃勢分配:a,b,c,d分別對位于a',b',c',d',oc=7cm,oa=8cm,cd=5.5cm,ab=6cm,其中ab=a'b',cd=c'd'均無吃勢,袖山的上下部分根據面料及款式不同而進行吃勢分配(見圖6)。
法式兩片袖比較接近二元化的配袖方法,袖外型比較自然、隨意,前胸寬、后背寬均無吃勢,袖側面只要不偏后就可以。
02意大利兩片袖
意大利科菲亞是一所擅長用紙做立裁的服裝學院,下面介紹立裁上兩片袖的配制方法。
在人臺上完成前后片結果后,測量肩點至袖窿底部高為h(見圖7)與其他方法有所不同的是先由造型開始,然后再去做過程(見圖8)。
袖山高=h減1cm左右,袖肥大于袖山高1cm左右。由D點作袖口大DC,連袖肘線點E到C,袖肘內側進1cm為F點,連FD、FH。 FH延長至B點,使GM=5cm,HN=3cm,AO=SP=3.5cm劃出袖山弧線。D1N線與DH線間距為3.5cm,或者連D1F1延長線交N1點(見圖9)。剪開袖肘內側延長線至F點,分別翻折FD、FB。中間會產生一個打開量(見圖10),復印小袖片內側線至大袖,使K1D1=K2D2=16cm,I1J1=I2J2=16cm。中間大袖拔開(見圖11),
如果袖山弧長AH偏短,可在Q點向兩側加少量Q1Q2連接F1Q1、F2Q2連順袖窿,再依據圖10復制大袖片內側線(見圖12)。袖山弧線與袖窿的對位點及吃勢分配,吃勢為4cm時:K2T、K1S各為1.5cm,S至T點吃勢為1cm;吃勢為5cm時:X2T、X1S各為1.8cm,S至T點吃勢為1.4cm(見圖13)
意大利袖特點是吃勢較多,飽滿,袖山較高且運動方便,有的高級時裝吃勢多達9cm、11cm之多,當然要用手工縫上去的。
03日本兩片袖
日本兩片袖配法有很多種類,文化式是比較常見的一種配法,下面介紹日本文化服裝學院的配袖方法。
圖14是半身梯形文化式原型,袖窿造型呈現前傾斜狀,前袖窿低,后袖窿高,更便于人體向前運動的需求。根據款式變化需要加以放松量(圖15)
陰影部分是加深袖窿與加放緯度量,分別通過量取前袖窿高(FH)、后袖窿高(BH):根據公式(FH+BH)÷2×0.83=袖山高,再分別量取前袖窿長(FAH),后袖窿長(BAH),根據面料的質地不同,設計不同的吃勢量,相應FAH、BAH加減不同變量。
通過圖15制作一片袖的外部輪廓造型(圖16)。大袖、小袖的造型(見圖17)先取袖口參數,然后前中線為中心線分別向里外取3.5cm。袖肘部位向里取1cm并劃順,袖肘向里取1cm為了塑造手臂彎曲造型。再以后中線為中心線分別向里外取1.5cm,袖口不取借量,再劃順,然后分別以前后中線為鏡面,向袖山底部劃弧線,完成小袖片。
由于大小袖片的借取,前大袖片拼縫會短,后大袖片拼縫會長(見圖18),袖山弧線與袖窿的對位點及吃勢分配(見圖19)。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