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期未來三年權益銷售年增10% 碧桂園對新業務寄予厚望
受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內房地產行業都在一定程度被遏制了發展進程。而隨著此間房地產調控政策的持續推進,對于房企來說,無疑是面臨新的發展考驗,而此前已經完善相應能力者,就將獲得更長久健康的發展進程。
3月25日,碧桂園發布財報顯示,期內公司實現歸屬本公司股東權益的合同銷售金額約人民幣5706.6億元,同比增長3.3%;在公司對回款目標強考核背景下,期內權益回款率達到91%,已連續5年高于90%。
在當日舉行的業績發布會期間,碧桂園總裁、執行董事莫斌指出,在行業發展趨穩、監管強化、仍存在整體市場發展空間的背景下,中國房地產行業進入管理紅利時代,這就要求房企既要強化自身資源稟賦和經營能力,也要緊跟國家政策方向、洞察市場機會,塑造企業發展新動能,從規模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
管理層有信心未來三年每年錄得10%的權益銷售額增長,且讓各項經營指標保持穩健、持續健康發展。此外,三駕馬車的發展開始步入快車道,莫斌透露,預計在明年,旗下兩大機器人業務將全面進入盈利期。
地產主業良性增長
財報顯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碧桂園實現權益合同銷售金額約5706.6億元,同比增長3.3%;權益合同銷售面積約6733萬平方米,同比增長8%,銷售業績再創新高。據統計,2016年至2020年期間,公司權益合同銷售金額復合增長率達到25%。
目前,由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正逐漸褪去,此前積累的購房需求陸續釋放。今年1-2月,碧桂園累計實現權益合同銷售金額868.6億元,同比增長61.33%。十強房企中,碧桂園是唯一實現2月環比增長的企業,增幅為15.45%。
這與公司在土地儲備規劃部署的合理性和精細化管理不無關聯。碧桂園集團常務副總裁程光煜向記者指出,公司目前的布局邏輯也符合國家在“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的城市群發展理念。
根據億翰智庫分析,“十四五”期間將加快促進農村人口向“兩橫三縱”19個城市群的轉移,其中處于“優化提升”階段的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成渝及長江中游將成為第一批吸收人口轉移利好的城市群。
而碧桂園已深度布局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長江中游、成渝五大都市圈,2020年底可售貨值中,98%位于常住人口50萬人以上的區域,93%位于人口流入區域,73%位于五大都市圈,大多數貨量的分布符合人口流動趨勢。
據統計,2020年按目標市場分,碧桂園目標一二線與目標三四線銷售金額比例為46:54。碧桂園內部通過精確監控每個特定城市四類庫存、月均銷售面積和平均開盤時間等指標發現,目前其已進駐的245個三四線城市中,84%的城市處于庫存短缺或合理狀態。
儲備能力合理化背后,將支持企業更快完成政策紅線要求下的良性發展目標。發布會期間碧桂園CFO、副總裁伍碧君指出,“目前碧桂園的凈負債率和現金短債比兩項數據已經達標,公司整個負債規模會在2021年、2022年逐步下降,有信心在2023年6月30日前達標回綠。”
這已經讓碧桂園近些年在負債水平和融資能力方面都具備足夠的發展優勢。據統計,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有息負債總額從3696億元下降至3265億元,同比下降11.7%,期末平均融資成本僅5.56%,同比下降78個基點,融資成本進一步降低。
報告期內,碧桂園凈負債率僅為55.6%,已連續多年保持凈負債率低于70%。據中指研究院統計,2020年這一指標的百強房企均值為94.6%。
據管理層在業績會上透露,2021年公司新推權益貨量約人民幣7000億元以上,加上12月底帶入的約2600億貨量,全年權益可售貨量約人民幣9600億元以上,全年可售資源充足。碧桂園將以銷定產,預計全年去化率不低于65%。
中達證券認為,碧桂園合理布局把握城鎮化紅利,2020年全年銷售實現穩健增長。獨特的經營策略支撐了公司的銷售增長:布局方面,公司多數貨值符合人口流動趨勢;商業模式方面,公司的產品力在下沉市場具備顯著優勢,而出色的成本管控則使公司能夠在相應的市場中取得較競品更為充足的利潤空間。獨特的經營策略亦使公司取得優秀的市占率。
多元業務將入盈利周期
主業良性發展的背后,與碧桂園近些年來在管理架構和組織培養方面的推動不無關聯。
莫斌介紹道,2020年碧桂園在精細化經營背景下,將公司內部裂變成105個區域。“大家可能會問,裂變成這么多區域后,管理費用是否增加,管控難度是否加大?我要告訴大家,裂變是根據市場容量和管理半徑、區域運營能力,進行因地制宜的裂變。從目前看,效果非常好。”
他續稱,裂變后,不僅各項費用沒有增加,管控還更加到位。通過在內部成立各類共享平臺,能夠支持每個項目的財務數據正常運營,并對各項細分平臺不斷完善,進而為每個項目深耕打下堅實基礎。
基于這些積累的能力,碧桂園近些來基于地產主業延伸出的產業新業態也正走在了進入盈利周期的路上。
據莫斌介紹,通過兩年半努力,建筑機器人公司博智林目前有在研建筑機器人46款,絕大多數通用于現澆混凝土工藝與裝配式建筑施工,其中18款建筑機器人已投入商業化應用,另有28款正在進行工程測試。今年下半年,建筑機器人會逐步批量生產,有信心明年建筑機器人會盈利。
千璽機器人共有80家門店在運營,分布在大灣區九大城市,同樣有信心在明年全面實現盈利。據介紹,2021年千璽計劃新增5條生產線,預計各類餐飲機器人的年產能力將達到6萬余臺,具備年產餐飲機器人產值30億元的生產能力。
“建筑機器人的實施和商業化應用,對主營業務將帶來很強支撐力。旗下各項業務都是本著‘做一成一’的目標推進,相信新業務一定可以成功。”莫斌續稱。
農業公司肩負更加重要的使命。莫斌在年報發布會上介紹,2018年5月成立的碧桂園農業將加快前端種業研發,打造我國的“農業芯片”;在中端,使用“公司+基地+農戶”的高效生產模式,布局科技農業;在市場端,現代農業將結合“碧優選”門店,減少農產品流通環節,做到健康食品“從田間到餐桌”。
如今,碧桂園圍繞地產主業布局各項新業態,全產業鏈優勢進一步強化,成為企業不可復制的核心競爭力。豐富的產業資源、全產業鏈的優勢,意味著碧桂園可以在短時間內迅速調配、執行、整合資源,服務業主生活的方方面面。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