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南鵬對話李飛飛、Klausner、杜瑩:做投資要有長期信仰 “IT+BT”帶來醫療新革命
“過去一到兩年里,我們能夠看到一個交叉點正在快速發展,就是IT和BT,其融合速度超過歷史上的任何時刻。”3月26日的一場越洋連線中,紅杉資本全球執行合伙人沈南鵬向有“華人AI女神”之稱的李飛飛表示。
這場投資人和AI科學家的巔峰對話是在上海舉辦的“智瞰未來”2021紅杉全球醫療健康產業峰會上進行的。全場9個多小時的醫療盛宴中,16場巔峰對話的話題包括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科技戰疫、醫學診療創新方式以及數字醫療的演進等。
紅杉中國從2006年開始在醫療健康領域進行投資,過去15年在該領域累計投資了180余家公司,投資范圍覆蓋創新藥、醫療器械、醫療服務、精準醫療、數字醫療等,并先后收獲了近30起IPO,其中不乏再鼎醫藥、新產業生物、貝泰妮、燃石醫學、健帆生物等一系列明星企業及行業龍頭。
2021年開年,紅杉中國又與國內最大的保險公司之一中國太保達成戰略合作,進一步完善產業發展生態,提升為創業者提供全方位幫助的能力。
“作為一家基金,要堅持自己的信仰。我們相信醫療健康是中國最重要的行業之一,就會去長期投資。”在沈南鵬看來,當前中國醫療健康行業的發展階段就像2000年初的互聯網行業,仍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他表示,紅杉團隊相信醫療健康領域的廣闊前景,就會投入資源到其中,包括主要合伙人的時間。
當天的活動現場,沈南鵬在三場爐邊談話中也回答了紅杉資本教授、斯坦福大學以人為本人工智能研究院(HAI)聯席院長李飛飛、Lyell Immunopharma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Richard D. Klausner、再鼎醫藥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杜瑩的提問。
以下為對話實錄:
李飛飛:您和紅杉一直對前沿科技有非常敏感的嗅覺,我自己也是科技人,我特別想問您作為紅杉全球執行合伙人,在醫療這個場景,您對未來十年AI在醫療發展和應用有什么樣的判斷?
沈南鵬:我們作為投資人,關注的點其實跟做研究的科學家是一樣的——關注這個行業的大問題,包括它的終極問題,關注行業最大的痛點在哪里,這是投到好公司的關鍵。
第二,跟您剛才講的非常吻合,在過去一到兩年里,人工智能在新藥開發領域里出現了多個平臺型的突破。我們看到一個交叉點正在興旺的發展,就是IT和BT,其融合速度超過歷史上任何時刻。從我們一直比較關注的網上醫療服務,再到AI在診斷、治療全流程服務中的應用,在新藥開發中的應用,這些都構成了整個醫療行業新的革命。
Richard D. Klausner:您眼中生命科技領域中國和海外在發生的變革分別是怎樣的,能否請您對比談一談?
沈南鵬:我認為我們還是在一個追趕的階段。我們有一群非常有才干的CEO,有一些有海外教育和工作經歷,他們很多都回到了中國,因為這里的市場已經有機會接受這些創新技術了。我們相信他們首先要去開發國內市場,但是漸漸他們可能會變成世界級的公司,能夠生產全球性的好產品。在某些領域確實我們需要追趕,依靠中國的大學、科研院所把這些科研轉換做出來。
您此前提到的一點很關鍵,我們需要創業者有在大型企業工作的經驗,也希望他們有研究的背景。想找到兼備兩種經歷的并不容易,當然,我們希望在中國找到這樣的人才。中國毫無疑問會成為全球生物技術的領先者,紅杉希望能夠作為一個橋梁,連接學者和研究人員以及現實的應用場景。
杜瑩:我想問沈總兩個問題。從創業到投資,您一直處在領先位置。回顧TMT和醫療健康行業,您有什么建議?
沈南鵬:我們剛剛開始看醫療項目的時候步伐還不是很快。你記得我們當時一起看過項目,一年中國也就六七家值得看的生命科技公司。
這個行業最近幾年發展特別迅速,有點像2000年時的PC互聯網和2010年的移動互聯網。作為一家基金,要堅持自己的信仰。我們相信醫療健康是中國最重要的行業之一,就會去長期投資。
當年看貝達、華大基因時,很難想象他們達到今天的市值。新藥企業經歷過起起伏伏,直到近兩年的科創板和香港18A。
所以,做醫療投資要有定力,有做長期投資的決心。我們相信這件事,就會放資源進去,包括主要合伙人的時間。
行業中出現過一些治療方法被證明并不成功的情況,這也是考驗投資人是否有長期耕耘決心的時候。今天我們看到了TMT行業的繁榮,包括一大批成功的、甚至千億美金市值的公司。但回看過去20年,TMT行業也經歷過低谷,投資人也懷疑過中國移動互聯網行業是否還會有新公司能夠挑戰大公司。今天我們看醫療行業,有很多方面是類似的,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杜瑩:最后一個問題,跨行業的來談,是什么造就了偉大的企業家?
沈南鵬:最重要的是要有抱負。當時我們一起看醫療健康投資時,Samantha(杜瑩)就有兩個明顯特質:第一個是創業者精神,我們說優秀的投資人要有創業者精神,做企業家更是如此。第二個是有抱負、有夢想。今天再鼎已經做到如此規模,我相信你已經在想下一個“Big Dream”——這是成就偉大公司很重要的一點。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