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假亂真》:當代藝術,一場惡作劇?
柳鶯 / 文
2016年,名流德·索爾夫婦狀告紐約著名的諾德勒畫廊,堅信后者以 830萬美金的價格向其銷售了一幅造假的馬克·羅斯科繪畫。而這僅僅是諾德勒畫廊面臨的一系列官司中的冰山一角,也是其中唯一一場向公眾公開的法庭審理,由于涉案金額巨大,涉及到的機構和人員均有權有勢,事件一經曝光便備受關注。經過漫長的舉證與辯論,訴訟雙方最終選擇庭外和解,但名畫變贗品一事,已是板上釘釘的不爭事實。
假如不是證據確鑿,人們恐怕很難相信美國紐約最負盛名的諾德勒畫廊,在經營了一百多年之后,竟然會因為銷售贗品的丑聞而退出歷史舞臺。而這場沸沸揚揚的鬧劇,牽扯的不僅僅是畫廊經理安·弗里德曼,眾多世界名流藏家,波及到的藝術家更是包括杰克遜·波洛克、馬克·羅斯科在內的繪畫大師。這些藝術家的作品已然被封為經典,創造過無數的拍賣紀錄,很難想象竟然有人敢從他們身上下手。而惟妙惟肖模仿出這些大師手記的“幕后英雄”竟然是一位數學教師兼繪畫愛好者。他的技術糊弄了世界上最權威的鑒定機構,從專業畫廊登堂入室至名流客廳,整個過程可謂令人瞠目結舌。這場美國歷史上最大的名畫造假案,前后歷時三十余年,從制造到銷售,再到東窗事發,這其中究竟發生了什么,網飛(Netflix)將這場驚天騙局的始末拍成了《以假亂真:贗品的真實故事》。
作為一部紀錄片,《以假亂真》的拍攝手法非常傳統,由于是事后復盤,因此采取了當事人、評論者口述、穿插檔案資料的方式。接受采訪者包括官司的直接當事人被告安·弗里德曼與大名鼎鼎的原告德·索爾夫婦。多米尼克·德·索爾曾經是古馳(GUCCI)的CEO,現在則掌管著湯姆·福特(Tom Ford)品牌的大權,他也一度任蘇富比拍賣行的主席,與藝術圈的淵源深厚。安·弗里德曼是事件暴風核心的人物,她肯如此直面鏡頭多少有些令人驚訝。作為諾德勒畫廊的金牌藝術品代理,她一直是收藏界叱咤風云的人物。從一開始,安就咬定自己同為受害者的立場,堅信贗品制造商編造了謊言,讓她相信自己眼前這批美國抽象表現主義畫家的大作的真實性。此后,為了滿足藏家的需求,她也曾三番五次請教權威專家,出具了相應的文件,因此她認為自己的職業道德“無可指摘”。
安對事件的態度從一而終,然而更多聲音的加入,讓她的闡述看上去并非完美。控方律師、辯護律師、鑒定機構、藝術史家、媒體評論家一一登場,針對這場驚世大案發表自己的看法,仿佛一部多聲部合唱,從多個面向為觀眾建構起所謂的真相。值得注意的是,作為一場已經落定的官司,諾德勒訴訟案中被判處有罪的僅是贗品的供貨商格拉菲拉·羅薩爾斯。而與她一起共同策劃騙局的男友何塞·卡洛斯·博甘提諾斯,及真正執畫筆、以假亂真的畫家錢培琛則分別回到了西班牙等國。此案的幕后一把手何塞甚至也接受了采訪,當然他極力否認造假,甚至試圖向導演推銷一只據說是鮑勃·迪倫用過的口琴。而作為中間人將這些來路不明的畫作以高價出售從而獲利的安,究竟是受害者還是共謀,紀錄片沒有給出判斷,但眾說紛紜過后,觀眾心中應該自有定論。
《以假亂真》是針對藝術詐騙案的影像記錄,但它的意圖與其說是揭示、還原事情的經過,接近所謂的“真相”,不如說是通過種種“羅生門”般的講述,揭示事件的荒謬性。如果說當代藝術本身的訴求就是以激進的方式消解崇高,那么騙子們利用復刻和偽造的方式,顛覆上流社會,似乎也可被視作藝術品鑒市場跟風盲目的嘲諷,仿佛一場歷時漫長的惡作劇,最后以戲謔的方式收場。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