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企上半年業績加速分化 新能源汽車拐點已至?
中國車企陸續發布2021年上半年報告。
截至8月30日晚6時,已有包括上汽集團、吉利汽車、比亞迪、長城汽車等多家車企發布了半年度報告。整體而言,隨著國內疫情逐步受控,今年上半年汽車市場回暖,部分車企取得了營業收入和凈利潤的雙重增長。
以去年上半年凈利潤同比下滑四成的上汽集團為例,今年終于重回增長。今年上半年,上汽集團取得營業總收入3661億元,同比增長29%,取得歸母凈利潤133億元,同比增長58.6%。
不過,上游芯片等零部件供應短缺也給汽車市場帶來了諸多不確定性。盡管市場需求已經恢復,但車企未必能夠立刻把握住這來之不易的市場機遇。從半年報公布的情況來看,也有部分車企的業績不盡如人意,甚至不太樂觀。
車企上半年業績分化
絕大多數車企今年上半年營收有所增加,同時盈利情況也有所好轉。以相對值來看,長城汽車表現得較為亮眼。今年上半年,長城汽車取得營業收入619.3億元,同比增加72.4%,歸母凈利潤35.3億元,同比增加207.9%。
另一大型汽車集團吉利汽車的成績則中規中矩。今年上半年,吉利汽車取得營業收入450.3億元,同比增長22.3%,歸母凈利潤23.8億元,同比增長3.7%。
不過也有令市場意外的,例如比亞迪。比亞迪公布的半年報顯示,其上半年取得營業收入908.9億元,同比增長50.2%,而歸母凈利潤為11.7億元,同比下降29.4%。比亞迪是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最高的車企之一,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市場增長顯著,公司的市值也被追捧到超過8000億,卻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境況。
從財報數字本身來看,比亞迪汽車、汽車相關產品及其他產品業務的收入約391.47億元,同比增長22.09%。有長期關注比亞迪的分析師表示,比亞迪汽車相關業務不但在公司總營收中比重下降,而且增長率也相對較低,這就導致盈利性相對較強的汽車產業在整體盈利中貢獻較小,進而導致比亞迪“增收不增利”。
比亞迪除了汽車相關業務,還有手機部件、組裝及其他產品業務,以及二次充電電池及光伏業務,其中電池業務的毛利率或有顯著降低。有分析稱,今年以來鋰電上游原材料漲價幅度較大,其中如六氟、碳酸鋰都有翻倍的漲幅,電池廠商的毛利率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芯片”短缺不確定性大
今年上半年,影響汽車市場最大的不確定性因素之一是芯片供應。從上市公司半年報來看,芯片供應的確對整車企業造成了顯著影響。
上汽集團公布了各季度財報,在芯片短缺較為嚴重的第二季度,上汽集團取得營收1770億元,同比下降0.45%,環比下降6.4%,取得歸母凈利潤64.67億元,同比下降11.1%,環比下降5.54%。與集團上半年整體營收和盈利情況相比,二季度的表現形象地展示了當前車市的最大挑戰。
東吳證券的研報分析指出,上汽集團二季度盈利水平下降,主要便是芯片短缺疊加原材料價格上漲所致。上汽集團也在半年報中坦言,“全球車用芯片供應嚴重短缺,對公司生產和批發銷量的完成進度造成較大影響。”
數據顯示,上汽集團二季度批發銷量為115.5萬輛,同比下降15.7%,其中上汽大眾、上汽通用分別下降28.2%、34.7%。不過,盡管芯片供應制約了產能與批發銷量,但國內外汽車市場復蘇,上汽的庫存水平有了顯著改善。中銀證券的研報分析指出,公司上半年消化庫存64.8萬輛,存貨減少31.5%,后續隨著芯片短缺緩解,公司銷量有望快速回升。
芯片短缺將是持續困擾今年汽車業的難題。業內原本預計今年三季度,芯片供應問題會逐步緩解,但隨著馬來西亞疫情反復,芯片供應再次切斷。此前長城汽車曾發布文件,倡議相關方對馬來西亞疫情施以援手,幫助恢復其芯片供應。據初步估算,馬來西亞此輪疫情導致的芯片供應短缺,將造成8、9月份約200萬輛汽車生產受限。
盡管長城汽車上半年取得了非常亮眼的經營業績,但其也在半年報中強調,芯片供應問題對企業生產的影響依然較為突出,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也將進一步加大企業成本壓力。
新能源汽車拐點已至?
新能源汽車是今年上半年增長迅速的細分市場。乘聯會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6月,國內新能源汽車零售銷量達100.1萬輛,同比大幅增長了218.9%。
各主要車企上半年新能源汽車都取得了不錯的銷售成績。數據顯示,上汽集團新能源汽車銷售超過28萬輛,同比增長超過400%;比亞迪新能源乘用車銷售15萬輛,同比增長161%(其中純電動車型9.3萬輛、插電式混動5.7輛),新能源商用車銷售0.4萬輛,同比增長35%;長城汽車新能源汽車銷量約為5.2萬輛,同比增長373%。
新能源汽車正在逐漸由政策導向轉變為市場導向。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今年1-7月,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147.8萬輛,在整體汽車銷量中占比已經達到10%。有業內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新車銷量占比達到10%,新能源汽車市場可能會迎來拐點,接下來產業的發展速度可能會超出想象。
不過,對于絕大部分車企而言,新能源汽車還不是一項能夠取得正向盈利的業務。以上汽集團旗下車企上汽通用五菱為例,其推出的爆款電動汽車宏光MINI EV一直在霸占著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排行榜榜首,但有分析指出,這款最低售價不到3萬元的小車,定位于最低端,利潤水平并不高,甚至可能是一筆虧本的買賣。
財報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上汽通用五菱實現營收322.6億元,歸母凈利潤4.1億元,如此計算,上汽通用五菱每輛車的平均利潤約為600余元,盡管比去年同期水平有所上升,但整體仍然不高。
造車新勢力們表現出來的情況也是類似。目前幾家造車新勢力中,幾乎不能實現盈利,根據最新公布的財務數據,蔚來二季度凈虧損為3.36億元,小鵬汽車二季度歸屬于普通股股東的凈虧損為11.95億元,理想汽車二季度的凈虧損為2.35億元。
新能源汽車總體還處于發展的起步階段,整體規模并未達到可以實現盈利的水平,這是諸多新能源車企無法實現盈利的原因。而對于造車新勢力而言,現階段的研發支出和生產基地建設也會給其經營帶來更大的壓力,如何穩扎穩打真正培育出自己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并形成規模效應,將是考驗新能源汽車玩家們的關鍵問題。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