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師如何表現東方之美
一、正確看待東方文化
設計師將所見之物、所見之美轉化為獨特的視覺語言是設計創新的基礎。當前時尚領域中,東方時尚文化現象大致分為以下三類:第一,西方設計師運用東方元素融入西式剪裁來進行設計;第二,東方設計師采用西方的造型,加入東方的元素來進行創意設計;第三,設計師融匯東西方文化精髓進行再創作、再設計。
1.東方文化的寓意
圖案符號是東方服飾文化重要的、精神性的表現符號,如水墨、青花瓷,梅蘭竹菊等。包括中國傳統圖案在內的一些顯性的圖紋符號是中國設計師走向世界時尚舞臺、獲得文化身份認同的重要標識。因此,設計師首先要看到東西方文化藝術的差異性和東方文化的獨特性,并且需要思考如何將實現兩者之間和諧內化的闡述和表達。
2.東方審美觀念
設計師和藝術家的文化身份都是帶有創造性的,他們通過設計實踐來體現自身文化身份和個性風格。這一點上,日本一些服裝設計師成為東方設計師中的“先行者”。20世紀70、80年代,日本服裝行業興起“西風東進”的潮流,高田賢三、森英慧等人擅長將日本傳統花卉圖案以現代的形式運用到服裝設計之中,三宅一生、山本耀司、川久保玲等人則是通過 “舍”去圖案、造型等顯性的文化符號進而“得”到東方的文化意蘊。 設計師需要珍視傳統文化精粹,通過認真琢磨來進行“內化”和“轉化“,即認真思考如何將傳統與現代、古今中外的素材內容轉化為現代形式之美、表達真情實感,體現設計者自身獨特的審美理念。“東方之美”應是一種現代的形式之美、意蘊之美、精神之美,而并非盲目照搬、復刻某些傳統元素符號。
3.東方服飾文化的物質載體
富有韻味、境界和虛實之美是東方服飾區別于西方服飾的重要體現。東方風格需要一定的材料和工藝技術等物質載體來實現,如飄逸的絲綢緞面、通透的歐根紗、舒適輕薄的棉麻以及一些飄逸的混紡新型材料等。
二、東方文化的時尚性表達
1、采用國際化的語言符號
“國際化”是設計師在多元文化視域下主動或被動的一種適應。與國際化相對的是“地域性”和“區域化”,這似乎是一種“悖論”。因為服裝作品或多或少地影射著設計師的人生經歷,與其教育背景、生活和工作經歷、文化修養存在著一定的關聯。隨著市場的國際化,時尚設計創意的實現需要一種通用的、國際化的視覺語言才能獲得普遍的適用性。因此,語言符號的國際化成為設計師需要完成的首要任務。
第一,形式上的簡化。簡化是現代化的重要標識。吳冠中認為他的水墨是一種抽象的、概括的、經過提煉的美,是大氣的形式美。繁復的傳統水墨繪畫語言在吳冠中的筆下逐漸消失,筆法變得簡潔、有力、視覺變得更為集中,復雜的審美意象變得純粹、簡約和概括。在傳統元素運用到服裝設計的過程中,設計語言的簡化是基礎和前提。在《水墨疍韻》作品中,創作者不斷追問服飾藝術的本質,對服裝的款式和色彩做減法,以中國傳統的旗袍結合西方服飾的造型和裁剪手法,采用黑白兩色來表現山水與疍民服飾之間的關系和關聯,通過形與色極致的簡化來推動設計語言走向現代。
第二,內容的轉化。服裝設計師應當以融合與創新作為主要思路,努力站在東方文化的視角,并以此構建自己的設計理念,即通過材料創新、色彩圖案創新、造型創新、適用性創新等方面來體現當代時尚風貌。設計師對于“東方之美”的認知不應該僅停留在立領、盤扣、青花瓷、牡丹、梅蘭竹菊等傳統的中式符號的再現或復刻,即便這些元素符號已經得到國內外設計師、大眾消費者和時尚人士的廣泛認同,但是,這并不等于我們已經完成了對傳統要素的現代轉化。在《水墨疍韻》作品中,創作者不斷發揮想象力,試圖將山川、云朵、云霧等與疍民生活場景相關的素材轉化為由黑白水墨構成的審美意象和設計元素,將具象的翻卷的云朵、洶涌澎湃的波浪、靜默流淌的江河溪水轉化為抽象的黑白的色彩和塊面,運用到服飾設計之中,以此體現疍民以水為家的生存狀態、“海闊疍家強”的豪情,以及縱情遨游于天地之間的寬廣胸懷(如圖1-圖4)
設計作品1
設計作品2
設計作品3
第三,蘊意的表達。吳冠中認為,東方藝術與西方藝術較大的區分就在于東方的意蘊。“意蘊”虛實相應,有著“境生象外”的審美理念,一種來源于實境(意象),另一種來源于人們的審美體驗,是創作和欣賞的結合。創作者需要采擷和體驗設計中虛實的情美意境來進行適宜的表達,使觀者以物照心,體悟到虛實共存的審美情感。在《水墨疍韻》設計中,創作者就比較重視東方服飾的寫意性與西方服飾的造型美感的結合,表達設計者對東莞疍民服飾文化和東方服飾文化獨特的理解和思考。為了更好地表現東方審美意象,創作者在設計創作中融入山水、煙雨迷蒙等虛實相生的設計元素來強化服飾作品的東方氣韻之美。
2.注重人體美的表現
表現和歌頌“人體之美”是西方文化藝術的重要表現內容,如繪畫、雕塑、音樂、舞蹈等藝術形態。吳冠中也認為,造型藝術要著重體現人體之美。西方服飾講求通過造型結構,材質、色彩等突顯人體曲線之美,甚至通過或多或少的人體裸露來表現美。如17-18世紀的洛可可、巴洛克風格通過緊身胸衣來豐胸、提臀、塑腰來突顯女性的“沙漏”型、S型曲線美,這源于西方的數學和幾何傳統、以二元矛盾對立為基礎的邏輯思辨,熱烈、張揚,突顯個性氣質。
東方人對于人體的態度是含蓄的、隱諱的,無論是中國、日本或韓國的傳統服飾,大都通過寬大的衣衫來隱匿人的形體,通過材質、色彩、圖案等表面裝飾來體現穿著者的身份地位和社會層次。西方服飾注重三維立體造型和形式美感的表現一方面基于獨特的地理環境特征,另方面是因為受到文藝復興運動“人本主義”思想的影響,凸顯人體形態,注重人體美的視覺表現。然而,很多設計師對西方服飾文化的誤讀或不夠深入的了解,盲目認為僅通過夸張造型附著一些傳統圖案紋樣即可表現東西方文化的融合,卻忽視了對服裝穿著者“人”這一主體的理解和認知。他們對迪奧、麥昆等有著夸張幾何造型服飾品牌如數家珍,卻對以巴侖夏加、維奧奈等人為代表的優雅、高貴、內斂、沉穩、體現人類自身精神和氣質之美的設計置若罔聞。時尚之美源于對人體之美、人類精神之美的表現和再現,毋論東西。
3.體現時尚設計的現代性
在多元文化交流和文化復興的思路下,我國本土時尚藝術不斷發展,傳統服飾文化的獨特性逐漸得到人們的重視和尊重。時尚設計融合著藝術、科學、技術等多種要素,同時,它也是以“藝術之名”行“商業之實”的市場行為。世界時尚潮流風起云涌之中,設計師更需要站在東方立場,以審美的眼光去發現、用多元的手法來提取現代化、國際化、融合性的形式之美,尊重傳統文化的價值意義,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注重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的融合與創新,即“古為今用,洋為中用”,通過作品體現中國時尚設計獨特的藝術性、商業性和現代性。
結語:
自1842年“鴉片戰爭”以來,中國傳統服飾文化受到了西方文化顛覆性的影響和沖擊,傳統文化的影響力減弱,西方服飾文化占據主導。“東方之美”的內涵和意義深植于我們的傳統文化精神之中、包含的內容極為豐富,它應建立在以兼容并蓄的儒家思想為核心、儒釋道三者相融合的精神文化層面,這也是中華服飾文化之美重要的思想根源。
備注:本文內容轉載于《從“水墨疍韻” 談吳冠中“形式美”的時尚寓意》,《服裝設計師》,2020年第11期,第126-131頁,作者:郭霄霄。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