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服裝鞋帽網首頁 > 正文
我是紡織人·科技特輯丨張國良:從車間里走出來的科學家

見證科技力量
講述紡織情懷
中國紡織行業首檔大型系列短視頻
《我是紡織人·科技特輯》
本系列為“紡織之光”支持紡織行業科技獎勵15周年特別報道
碳纖維,被譽為戰略性新興產業關鍵基礎性材料之王。從依賴進口到實現國產自主可控,這一產業的技術創新與產業化加速進程背后,凝聚著無數科學家和企業家的心血。而張國良,無疑是其中最為閃耀的那顆星。張國良,這位從基層車間走出來的杰出科學家,一步一個腳印,在碳纖維領域創造了令人矚目的非凡成就。

張國良,中復神鷹碳纖維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連云港鷹游紡機集團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先后在武漢理工大學獲得本科和博士學位。他率領團隊承擔國家重大“卡脖子”技術攻關使命,成功突破高強碳纖維制備技術瓶頸,建成全球首個萬噸級工業化生產基地,該工程入選央企十大超級工程,有力保障了國家戰略需求。憑借這一開創性成就,他先后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領軍人才、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產業創新獎、全國杰出工程師等國家獎項和“紡織之光”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桑麻學者獎等行業獎項,實現了從技術研發到產業應用的跨越式突破。

攻堅克難,勇攀技術高峰
張國良初次接觸到碳纖維是在2005年,當時我國碳纖維產業正處于極度艱難的境地。國外不僅在產品供應上對我國進行限制,更在生產技術方面實施嚴密封鎖,嚴重制約了我國眾多高科技產品的生產。面對如此嚴峻的挑戰與艱難的形勢,滿懷深沉家國情懷的張國良果斷提出:“作為一個企業家,要有敢于冒風險為國家分憂的責任心!哪怕傾家蕩產,也要造出中國人自己的碳纖維!”

然而,碳纖維的生產工藝非常復雜,生產過程涉及化工、材料、機械等20多個專業,需要把各個專業吃透,明白其中的原理,前后聯系起來才有可能成功。但張國良還是在一片質疑聲中投身到了國產碳纖維產業化之路上。


經過長達 20 年的不懈努力,張國良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他帶領團隊突破了世界碳纖維領域最為先進的干噴濕紡工藝,成功生產出世界一流水平的碳纖維。更為關鍵的是,他將這一先進技術實現了工程化,建成了萬噸級的碳纖維生產線。去年,中復神鷹年產2萬多噸碳纖維,占全球碳纖維產量的20%,成為國內產量最大的碳纖維生產企業。今年年底,3萬噸生產線即將投產,屆時其碳纖維生產能力將達到6萬噸,將成為全球碳纖維主要提供者。

沉于一線,匠心鑄就輝煌
研發碳纖維的道路,充滿了荊棘與坎坷。張國良的大部分時間不是在實驗室,就是在車間。在他看來,科研工作離不開現場,許多問題只有在現場才能被發現,進而找到規律和解決辦法。“科研工作離不開現場,許多問題只有在現場才能被發現,進而找到規律和解決辦法。在科研過程中,認識問題往往是最為困難的,而這也是解決問題的前提。”他始終強調,要在諸多矛盾中準確找到主要矛盾,并解決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只有這樣,一切問題才能迎刃而解。

為了更好地解決問題,張國良有著獨特的工作方式。他經常召集團隊成員團團圍坐,就像一家人圍坐在溫暖的爐火旁一樣,熱烈地討論技術問題。在這樣的 “圍爐會議” 中,大家暢所欲言,充分交流想法,探索問題的規律,并最終從理論上進行解釋和總結。這種充滿溫情與智慧的交流方式,讓團隊成員們緊密地團結在一起,共同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關。
在將實驗室成果轉化為大規模生產線的過程中,張國良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一條長達一公里的生產線,每一個環節都需要精心設計、反復試驗。他帶領團隊在車間里摸爬滾打,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也正是這種在車間里積累的豐富經驗,讓他成為了名副其實 “從車間走出來的科學家”。

成果斐然,助力國家發展
目前,張國良所帶領的團隊在碳纖維領域的成果斐然。在高性能碳纖維的生產上,不僅實現了大規模化,滿足了國內高科技產品的需求,還在國際市場上展現出強大的競爭力。國外碳纖維生產近年來增長乏力甚至出現下降,而我國碳纖維產業卻在飛速發展,其中張國良的貢獻功不可沒。
在應用方面,張國良同樣做了大量工作。在高端應用領域,如我國的大飛機項目,他所生產的碳纖維及碳纖維預浸料正在發揮著重要作用。此外,在航空航天等行業,碳纖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為國家發展貢獻著重要力量。同時,中國的碳纖維已經開始在國外的新能源產業中嶄露頭角,未來必將在世界經濟中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
瞄準未來,續寫紡織傳奇
張國良從1982年大學畢業后,分配到了連云港紡織機械廠,在那里開啟了他的紡織生涯。對自己是一名紡織人,張國良很自豪:“紡織行業雖然是一個古老的行業,但技術要求一點也不低。從纖維到紡織品的制造過程非常復雜,需要高超的技術和精湛的工藝。”在他的帶領下,連云港紡織機械廠在紡織后整理裝備和整套化纖生產技術方面做了很多研究,為紡織行業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而且,正因為在化纖生產裝備方面有深入的研究,也成為他研發碳纖維裝備的獨特優勢。

盡管中國紡織業已在全球具備強大競爭力,但張國良認為行業發展仍無止境。他將繼續在紡織行業發光發熱,尤其在碳纖維領域。他的實驗室匯聚了世界頂尖的實驗設備,團隊成員也都是經過多年錘煉,具備深厚理論與實踐經驗的精英。他為新一代碳纖維設定了目標:在現有最高等級的基礎上,使強度和性能再增長30%。他堅信,下一代碳纖維將發揮更為革命性的作用,而自己和團隊的研究前途無量。
回顧過往,張國良感慨 “紡織之光”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獎對我國紡織工程技術人員起到了莫大的鼓勵作用,它不僅給予了技術人員物質報酬上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帶來了榮譽,激勵著更多人獻身紡織行業。
張國良,這位從車間走出來的科學家,用他的智慧、勇氣和毅力,書寫了屬于自己的傳奇,也為我國的碳纖維產業和紡織行業的發展,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世界服裝鞋帽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sjfzxm.com"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世界服裝鞋帽網所有,轉載請注明"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sjfzxm.com",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