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名的企業家學企業管理
企業溝通員工、促進執行。走動管理,使你與一線接觸的最快、效果最明顯,鼓舞先進、鞭策后進!走動式管理,你要記在心里,時常執行。
為什么我們要提倡“走動式管理”?
因為,走動可以發現問題!但走動一定會發現問題嗎?非也!走動不能發現全部的問題!或者說,走動只能發現表面的問題,而只有與下屬進行積極的溝通,才能發現深層次的問題和關鍵性的問題!所以,企業培訓講師譚小芳今天的話題就是“走動管理”。
“走動管理”對于我們中國來說,其實也不是什么新鮮的招術。
提倡知識分子“與工人師傅”打成一片,科室人員到車間“沾一身油污”,這與西方的“走動管理”還是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的。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椅子的靠背可以不動,但“一杯茶,一支煙,一張報紙看半天”的惰性非動不可。
管理大師杜拉克在1990年發表的《走動式管理——向外走!》(Manageby Walking Around-Outside!)一文中這樣說道:“大約40年前,我第一次建議高層‘在周圍走動’,即走出辦公室,去和公司內的其他人交談。當時這是正確的建議,現在這樣做就錯了,是對經理人最稀缺資源的浪費。因為現在我們知道如何使信息在組織內上傳。依賴走動式管理會使經理人產生虛假的安全感:它使他們相信擁有信息,而其實他們知道的不過是下屬想讓他們聽到的。而現在正確的建議是,經理人應向外走動式管理。”
所謂“向外走”,就是到公司的客戶那里去,到供應商那里去,到投資者那里去,到政府那里去,甚至是到競爭對手那里去,并且要有意愿和勇氣,到國外去走走。在杜拉克看來,美國人斯隆(AlfredP.Sloan)能夠在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把通用汽車建設成為世界第一的汽車制造公司,實際上是靠和顧客一起工作干出來的。
日本著名企業家土光敏夫接管東芝電器后,他針對公司每況愈下的狀況,一改前任的管理方式,堅持每天上班時向員工問好,在生產線和員工面對面交流,傾聽員工的意見和建議,在工作之余,他經常和員工一起吃飯,閑話家常,關心員工的衣食住行。日子一久,土光敏夫竟能叫出所有員工的名字。員工十分感動,士氣大振,東芝電器很快走出困境,進入了全新的發展階段。諸葛長青:走動管理,是總裁的形象深入人心,使基層員工倍感親切。何樂而不為?土光敏夫成功的秘訣是“走動式管理”,即領導者到銷售一線去,到供應商那里去,到投資者那里去,甚至到競爭對手那里去。
娃哈哈的宗慶后一年有200多天在市場上進行走動,拜訪經銷商,而今年剛受到成長瓶頸制約的聯想少帥楊元慶也是頻繁地去拜訪經銷商,格蘭仕的梁慶德“德叔萬里行”亦被傳為佳話。張瑞敏也應當是中國企業領導人實行走動式管理的典型代表了。
諸葛長青:總裁“走動管理”最大的好處是。了解第一手資料,毛澤東主席曾說,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萬事皆是如此。
總之,走動管理——是國內企業完善企業管理體系,做大做強做卓越的不二法門。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