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服裝鞋帽網首頁 > 正文
中國西部鞋都進軍大市場之路
“中國西部鞋都要走出國門!”日前,璧山縣委書記丁洪,在談到將于5月18日舉辦的中國西部國際鞋業博覽會時說,在產業升級中,西部鞋都的下一個目標是:競爭國際大市場。 東西合作的平臺 中國西部鞋都,是中國東部和西部合作搭起的一個平臺。這個平臺,是東部先進發展理念西移的結晶。 幾年前,在西部大開發的推動下,溫州奧康集團進入璧山,通過建設西部鞋都工業園,搭建起中國鞋業東西部合作的平臺。 “這個平臺帶給西部鞋都最大的變化是,促進了本土企業思想觀念的開放。”璧山縣縣長向可文說。 他舉了這樣一個例子:在奧康等東部鞋業企業未進來前,璧山的鞋業是手工作坊式的生產。當時政府為改變這種狀況,提出由政府給予補助,鼓勵企業建生產線。可是,沒有一家企業領政府這個“情”。 奧康進來后,建的第一家生產企業就是先進的生產線,運用現代企業管理方式進行管理。 東部企業的理念,影響了本土企業的觀念轉變。璧山的裕華鞋業有限公司第一個走進了鞋都工業園內的金都孵化園內,通過東部先進理念的孵化,然后在工業園內建現代化的生產線,走出國門,尋找更大的市場。去年在參加美國拉斯維加斯國際鞋展中,一舉拿到了100萬美元的訂單。 東部企業帶來的開放理念,開始引導璧山本土鞋業企業走向開放辦企業。近兩年來,本土鞋業企業的老板們開始一批又一批地到溫州、廣東等沿海地區學習,到邊貿口岸、甚至國際上的幾大鞋展上去尋找市場,走進鞋都工業園內,以奧康所辦企業為樣板,建現代化的鞋業企業…… 越過縉云山 璧山與主城區之間,有一座縉云山相隔。 “在走出國門,參與國際市場競爭中,首先得在思想觀念上越過‘縉云山’。”丁洪說,在開展解放思想、擴大開放的思想大討論中,璧山縣找到了中國西部鞋都發展在思想上的障礙:小生產的意識阻礙了大踏步地參與國際大市場競爭的腳步。 “縱向比,這幾年中國西部鞋都不管在發展觀念、發展速度、發展質量上,都可用‘翻天覆地’來形容。”璧山縣分管鞋都建設工作的副縣長朱朝陽分析說,可是,與東部沿海地區比,與國際鞋業發展的趨勢比,西部鞋都發展的觀念沒有越過“縉云山”。 中國制鞋業、皮革業的市場在國門外。目前,我國年生產鞋量在100億雙左右,其中有70億雙出口,中國鞋類出口占了世界出口總量的53%。而廣東、浙江等沿海地區的制鞋業市場,90%左右都在國際市場上。 “可我們還在死死地盯著國內的中低檔市場。”朱朝陽說,而大部分產品還是農村消費市場。現在,國內市場已經開始飽和。 如果不在思想上越過“縉云山”,更新觀念,不到國際市場上去競爭,西部鞋都將面臨新的危機。 千載難逢的機遇 “中國西部鞋都走出國門,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遇到千載難逢的機遇。”向可文說,4月上旬,他在深圳考察時,與20多位在深圳的臺商進行了洽談,他們已經決定,抱團來西部鞋都創業。 向可文說,這是東鞋西移帶來的機遇。這20多家臺商來后,所辦企業的年產值就可超過目前西部鞋都內的制鞋總產值。 制鞋行業是典型的勞動密集型行業,從全球化的視野來看,這個行業的產能總是向著勞動力成本低廉的國家和地區遷移。 世界制鞋業的中心最先在意大利、西班牙等西南歐地區,后逐步轉移到東歐和日本、韓國。近20多年來,日本等地的產能又轉移到我國東部沿海地區,近幾年,又開始向西部轉移。 “產能轉移給我們帶來了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千載難逢機遇。”向可文說,承接東歐和國內東部產能轉移的同時,也將獲得更大的國際市場。 中國西部鞋都,能抓住這千載難逢的機遇嗎?

世界服裝鞋帽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sjfzxm.com"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世界服裝鞋帽網所有,轉載請注明"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sjfzxm.com",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