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長期存通脹隱憂 十二五CPI目標或可放寬至5%
“目前CPI調控目標在3%,‘十二五’期間可以考慮容忍單年CPI調控目標在5%。”9月27日,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學家祝寶良告訴本報記者。
“十二五”規劃的編制已到關鍵時刻,將在下月召開的中共十七屆五中全會,主要議程是聽取、討論和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的建議》,在下一個五年內,加快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將成為主基調,這對宏觀調控的目標和手段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最近我們也在圍繞‘十二五’期間中國經濟的發展做相關研究,提出在‘十二五’期間要容忍經濟增長速度放緩,容忍通貨膨脹在適度范圍之內,容忍地方融資平臺貸款。”祝保良表示。
在他看來,考慮到國際經濟形勢變化,“十二五”期間GDP增速也可以低至8%,而CPI可以高至5%。
個別年份5%可以容忍
中國企業聯合會研究部副主任胡遲也認為,按照我國現在的實際價格水平,應提升對通脹的“容忍度”,當前將3%作為全年CPI的調控目標,實際上,可以將這個目標提高到5%。
今年“兩會”期間,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今年CPI漲幅控制在3%左右,3%也被外界作為判斷通脹的警戒線。
“CPI接近于5%我認為是可以容忍的,考慮到國際經濟形勢變化,CPI在個別年份可能到5%,不表示一定會到5%。”祝寶良解釋稱。
自去年末以來,國務院和央行多次強調,今年要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和管理通脹預期的關系。
而一旦通脹調控目標提高到5%,意味著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有了更大的操作空間。
“‘十二五’期間可以容忍通貨膨脹在3%-5%之間,在這樣一個大的背景下,貨幣政策還是適度寬松的,明年財政政策還可以是繼續積極的。”祝寶良強調,財政政策的投向要發生轉變,現在從基礎設施、房地產建設,轉移投入到農村治理、節能減排和促進國有企業改革上,使民營企業成為下一步經濟增長的重點。
中長期存通脹隱憂
“中國從去年開始有了一個流動性過度釋放的過程,這樣大量貨幣的釋放,對未來5年-10年的影響很大,需要一段時間消化貨幣過量釋放帶給經濟的后遺癥。這是系統化的問題,不是能夠簡單解決的問題。”中信建投研究發展部執行總經理周金濤說。
今年8月份CPI同比上升3.5%,創下今年新高,雖然外界普遍預期三季度將是今年CPI的頂點,但仍引發了市場對加息的擔憂。
雖然目前局部經濟出現過熱,但經過收儲和拍賣等調控措施,未來糧食價格上漲有望保持在一個合理空間;由于工業品市場競爭激烈,價格也有一定的下降空間;而大宗商品進口價格在今后三四個月再次大幅上漲的可能性較小。
盡管短期內出現惡性通脹的可能性不大,長期看通脹仍存隱憂。
央行9月11日公布的數據顯示,8月我國廣義貨幣供應量M2增速重現反彈。
“8月份我國M2達到68.7萬億,而美國目前的M2為8.6萬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58萬億,中國的M2超過美國約10萬億人民幣。”國泰君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表示。
“十二五”期間,影響我國CPI的不確定因素也有很多,其中最應引起注意的是輸入型通脹和農產品價格波動。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