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美元來看大宗商品近日走勢
自2008年金融危機在爆發以來,各國政府紛紛采取了低息政策來刺激經濟復蘇,這一方面提供了充足的流動性,另一方面也從客觀上為通貨膨脹買下了伏筆。
可以說,金融資本的大舉介入對大宗商品的定價機制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原有的通過供需關系定價的主導性已經被削弱,而貿易中匯率因素起到的作用在不斷增大。甚至在特定的時間、空間內,匯率變化左右了大宗商品價格走勢(如下圖)。
倫銅走勢與美元指數走勢負相關圖
最近,有關人民幣匯率問題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人民幣匯率問題的背后推手是什么?美國匯率政策制定的基點在哪里?厘清這些問題,不僅有助于我們把握美國匯率政策的走向和意圖,同時這也對判斷大宗商品后市走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回溯美元變動的歷史我們不難發現,通過弱美元政策從而擺脫高額債務、實現經濟復蘇是美國政府歷史上常用的手段。早在20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期間,美國政府就曾通過宣布民間擁有黃金非法、把所有黃金收歸國有的方式,主導美元貶值41%以緩解危機。而自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后,美國政府又先后采取美元貶值、壓迫其他貨幣升值的措施,以緩解國內危機:
第一次美元巨幅貶值發生在廣場協議簽署后的1985年-1988年。20世紀80年代初期,美國里根經濟政策的出臺導致美國出現了經常項目赤字和財政赤字的“雙胞胎”赤字。1984年,美國經常項目赤字首次突破1000億美元,達到1084億美元。為改善國際收支,1985年9月,美、日、英、德、法五國簽署了《廣場協議》聯合干預外匯市場。此后,美元兌世界主要貨幣(特別是日元)大幅度下跌。直到1987年2月,七大主要工業國才又在巴黎羅浮宮達成協議,采取聯合措施制止美元的過度跌勢。此時,美元指數已經從1985年3月的144跌至1988年4月的88,在三年零兩個月的時間里美元貶值38.85%。
第二次美元巨幅貶值發生在美國科技泡沫破滅后的2002年-2008年。2001年,美國經濟在網絡高科技泡沫破滅和“9•11”恐怖襲擊的雙重打擊下陷入衰退,GDP年增長率從2000年的3.7%陡降至0.8%。為刺激美國經濟盡快復蘇,布什政府一上臺便拋出了總額高達1.32萬億美元的減稅計劃,美聯儲也在2001年一年內連續11次降息,將聯邦基金利率從6.5%大幅下調至1.75%。這種極具擴張性的財政貨幣政策雖然有助于促進美國經濟復蘇,但也導致美國財政赤字的增加和國債收益率的下降,縱容和放任了美元貶值。隨著接下來幾年美國政府為刺激經濟不斷擴大財政支出和降低利率,到2008年3月,美元指數跌至70,創下了自1973年以來的新低,從2002年1月的最高點貶值了37.21%。{page_break}
美元兩次巨幅貶值
反觀近期的美元走勢和美國財政部釋放出的信息,我們似乎可以從中清晰地揣度出美國的用意,那就是通過弱美元政策強迫人民幣以及其他一些東亞國家/地區貨幣升值(如下圖),并由此達到平衡本國經濟發展模式,減少進口、擴大出口,削減債務等目的。因此,美元將在較長的時期內處于相對低位。另一方面,歷史表明,美國政府所認為的美元貶值底線可能就在40%的水平左右。目前,對美元的極度做空勢頭已有所減緩,美國繼續放任美元指數跌破70.68低點的可能性已不大。
由此推測,假如美國在會議之后繼續推進量化寬松政策,那無疑將助漲大宗商品價格的又一輪上揚。與此同時,這將有可能使美元形成融資貨幣,大量流入類似中國這樣的高息國家進行套利,從而帶來新的資本泡沫乃至通貨膨脹,這點非常值得我們警醒。假如會議針對匯率議題達成共識,在保證經濟增長的前提下確保匯率的相對穩定,美國放棄或減緩流動性投放力度。那么,美元指數有可能會在極端下跌之后形成小規模的反彈,從而帶來大宗商品的高位震蕩回調。
讓我們靜候20國財長會議的最終結果。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