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控制物價過快上漲的貨幣條件
2011年房地產金融健康發展。 央行工作會議確定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主要任務: 一是穩物價。把穩定物價總水平放在金融宏觀調控更加突出的位置,提高調控的針對性,有效管理流動性,控制物價過快上漲的貨幣條件。 二是促轉變。在經濟結構調整中,要充分發揮好貨幣信貸政策的引導作用,重點支持擴大內需特別是居民消費需求、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區域協調發展和城鎮化建設以及節能環保、生態建設、應對氣候變化等。同時,金融業自身也要加快轉變發展方式,進一步推進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把信貸資金更多投向實體經濟。 三是防風險。抓緊機制建設,改善融資結構,建立存款保險制度,加強金融監管協調,建立健全系統性金融風險防范預警體系和處置機制。構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觀審慎管理制度框架,在注重運用傳統貨幣政策工具的同時,不斷豐富和創新宏觀審慎管理的工具和手段。加大跨境資金流動的監管力度,防止異常外匯資金大規模流入。 四是推改革。統籌兼顧深化國內金融改革和推動國際金融改革兩方面工作。要繼續推進金融機構加快建立現代金融企業制度,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多元化的金融組織體系。要積極穩妥地推進利率市場化、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和資本項目可兌換進程,穩步擴大對外開放。同時,要繼續推動國際金融機構改革,推動國際社會加強對系統重要性機構的監管,促進國際監管標準的一致性,提高監管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央行工作會議部署了2011年人民銀行工作的主要措施: 一是落實好穩健的貨幣政策,進一步加強宏觀審慎管理。把好流動性總閘門,引導貨幣信貸總量合理增長,保持合理的社會融資規模。根據經濟金融形勢和外匯流動的變化情況,綜合運用利率、存款準備金率和公開市場操作等價格和數量工具,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適度。實施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措施,引導貨幣信貸平穩適度增長。堅持“區別對待、有扶有控”的原則,加強信貸政策指導,著力引導和促進信貸結構優化。繼續優化中小企業金融生態,多方面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大力推進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全面改進和完善對“三農”的金融服務。落實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推動房地產金融健康發展。 二是繼續加大金融改革力度,推動金融產品創新。做好金融業發展和改革“十二五”規劃的起草工作。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繼續培育貨幣市場基準利率。加強對金融機構利率定價能力的評估,引導其增強風險定價能力。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發揮市場供求在匯率形成中的作用,參考籃子貨幣進行調節,增強匯率彈性,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加快發展外匯市場,推動匯率風險管理工具創新。繼續推進金融機構改革。深入推進國家開發銀行商業化轉型,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加快推進中國進出口銀行和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改革。擴大人民幣在跨境貿易和投資中的使用,穩步拓寬人民幣流出和回流渠道,逐步建立健全人民幣跨境支付清算網絡,加強人民幣跨境收付監測。加強銀行間市場產品創新和規范發展。 三是切實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維護金融穩定與安全。加強金融風險監測、評估、處置工作。繼續加強對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的日常監測分析,將信托公司、財務公司等非銀行金融機構納入地方法人機構監測體系,加大對新型農村金融機構、非正規融資活動、金融控股公司和交叉性金融工具的監測力度,研究制定金融控股公司管理辦法和降低國內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風險的政策措施。繼續做好高風險金融機構的風險處置工作。繼續做好中國首次“金融部門評估規劃”工作。嚴密監控跨境資本流動。完善跨境資金異常流動應對預案。 四是扎實推進金融服務現代化,全面提升金融服務與管理水平。根據新形勢和新要求,完善金融法律法規。強化金融統計和宏觀經濟分析。進一步強化中央銀行會計監督工作。繼續推進支付體系建設。發揮科技服務與保障作用。加強貨幣金銀管理。穩步推進國庫現代化建設。扎實開展金融研究。加快征信體系建設步伐。完善反洗錢體系。 五是深入開展國際和港澳臺金融交流與合作。通過G20峰會、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等重要平臺深度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加強與各國宏觀經濟金融政策協調。推動落實基金組織份額改革。更廣泛參與金融穩定理事會和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等國際金融標準制定機構各項工作。加強與非洲開發銀行、泛美開發銀行等多邊機構的合作,繼續深化與港澳臺地區的金融合作。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